交税比例怎么算,工资交税比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皮嘉

交税比例怎么算,工资交税比例

大家好,由投稿人皮嘉来为大家解答交税比例怎么算,工资交税比例这个热门资讯。交税比例怎么算,工资交税比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交税比例等级划分

律师解答

缴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每月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6%;营业税税率3%-20%,按应税内容划分;其他交税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更多法律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个人所得税交税比例

在小伙伴们的平常工作中,都会用到这些公式,赶紧收藏起来!

一、各种税的计算方式

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计算方法

1、直接计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

2、 间接计税法

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

(1)购进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

(2)实耗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 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三、消费税额

1、 从价定率的计算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

(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 从量定额的计算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

四、企业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 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 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

五、土地增值税额

1、 一般计算方法

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2、 简便计税方法

(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

(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

(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

(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

六、城市建设维护税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

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

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七、资源税额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八、车船税

1、 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

2、 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 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

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

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

4、 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5、 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 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

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

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

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

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

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房产税额 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

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

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

九、土地使用税额

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

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

十、印花税额

1、 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

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

3、 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

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

5、 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

6、 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

7、 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

8、 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

9、 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

10、 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

11、 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

12、 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

十一、关税

1、 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会计帮官微、武汉国税,中华会计网校初级会计职称独家整理发布。

明星交税比例

6月29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28日。

值得一提的是,本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本修正案施行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新的税率表来计算纳税款。

有观点称,这意味着个税减税红包有望在10月1日起施行。

另一方面,由于税率表的内容详细包括了每一档级距的大小,以及该级距所使用的税率,这意味着个税改革方案中有关于级距的内容首次向社会公开。

记者根据测算发现,假设一名职工每月在扣除社保费用后的工资是1万元,且全年无其他额外收入,采取新版征收方式,全年个税降幅超过六成。

如果你的月薪在1万元以上,又将省下多少呢?别急,往下看就知道了。

低税率级距大幅扩大

根据草案,个税起征点拟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在税率方面,有变化的是适用3%、10%、20%以及25%这四档税率的级距,其中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大幅扩大。

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后,不超过3.6万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超过3.6万元至14.4万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14.4万元至3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30万元至42万元的部分,适用25%的税率。

相较以前的税率表,没有变化的是,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超过42万元至66万元的部分为30%、超过66万元至96万元的部分为35%、超过96万元的部分为45%。

月入万元能少缴多少个税?

具体到个人,一旦这个税级距改革方案获得通过,又将少缴纳多少个税?假设一名职工每月在扣除社保费用后的工资是1万元,每年共获得12万元的薪水。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500元,适用20%的税率,再减去该档的速算扣除数555元,那他当月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745元,每年总共将缴纳8940元的个税。

而按照目前公开的个税改革方案的规定,他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则是6万元/每年。其中,对3.6万元的收入征收3%的个税、对剩余的2.4万元的收入将征收10%的个税。计算可得,其每年将缴纳3480元,即少缴了5460元。

而如果一名职工每月在扣除社保费用后的工资是2.5万元,每年共获得30万元的薪水。那按照目前改革方案给出的起征点个税级距可得,他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则是24万元/年,其中,对3.6万元的收入征收3%的个税、对10.8万元的收入将征收10%的个税、再对剩下来的9.6万元收入征收20%的个税,那么他每年应缴纳31080元的个税。而按照现行税率,他每年将缴纳52440元的个税,两者相比较,未来其缴纳额只相当于原来的60%左右。

以此类推,同等条件下,如果月薪5000元,按照新版税率表则不用缴税,以往需缴纳45元。月薪15000元,按照新版税率表全年将缴纳9480元,比以往的22440元少缴纳12960元。

按你的收入对照下面这张九档薪酬表,看看能省多少?

单位:元

专项附加由扣缴义务人扣除

草案对于此前讨论热烈的问题均有所反馈。在纳税人如何缴税、申报方面,草案明确,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对于专项扣除的征管方式,社会各界颇为关注。根据草案,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代扣代缴的征收方式将继续实施。他认为,这便利了税收征管,但是也放弃了个人与税务部门打交道的机会。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6月22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中,李培林委员表示,税是严格、严密的一套系统,但是现在由分类征税改为综合征税,实际上很多技术上根本不具备,全国都没有联网,没有一个渠道能够完全综合起来。个人申报也没有扩大到全民,这与征税思路有关系,现在为了降低征税成本,都是单位代扣,国际上一般都是个人申报。

不过,此次草案增加了七种需要纳税人个人申报的情况。包括:

1.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2.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3.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4.取得境外所得;

5.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6.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7.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值得关注的是,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也向前迈进。草案规定,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在分组审议中,杜玉波委员说,这次修改中,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细化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等修改内容,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征管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国办印发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等。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尽快建立自主申报制度

作为迈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第一步,如何进行有效的征管引起广泛讨论,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什么征管方式呢?

在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蔡毅表示,香港地区的个税自主申报制度行之有效,是否可以考虑尽快建立自主申报制度。此外,香港采用家庭申报,在内地可能收集信息资料不够多,税务机关难以掌握有效的信息,纳税人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和扣税项目,现阶段家庭的界定存在难度。建议可以先考虑夫妻联合申报,以支持无固定收入配偶家庭,也可享受到标准的扣除。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在免税额的规定上,考虑到纳税人的婚育、养老、伤残等情况,以2017~2018年税收年度为例,基本免税额为13.2万港元,已婚人士、子女、供养兄弟姐妹、供养父母、伤残等情况分别适应不同的免税额(起征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专项抵扣方面,香港规定的扣除项有五项内容:个人进修开支、长者住宿照顾开支、居所贷款利息、向认可退休计划支付的强制性供款以及认可慈善捐款,每一项扣除内容都有更具体的条件规定。

一位在香港工作的上班族告诉记者,税务局会将报税单邮寄给个人,公司提供上一年度的收入便于员工填写,个人填写工资、扣除项等信息后寄回税务局,然后税务局评税完毕将本期应纳税款、下一年度预缴税款寄给个人。她告诉记者,在香港可通过电话、网络、邮递、便利店等多种途径缴税。

一位香港税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香港税务局对于个人报税,先评后核,每年会抽查一部分,如果查到造假,比如多报免税额,多填报扣减项等情况,会先加征,再根据情况罚款,严重者则可能坐牢。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向记者介绍,日本个人所得税规定提供了多项税前扣除项目,例如:基础扣除、配偶扣除、抚养扣除、残疾人扣除等十多项。

吴嘉源介绍,日本实行预扣与综合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先将纳税人的各项特定所得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款,然后综合纳税人全年各项所得,如果达到了一定课税额度,就使用统一的累进税率课税,并对比之前已交过的各项税收,多退少补。

他补充表示,日本采用个人年度自行申报方式的,需在申报的同时提交相关扣除证明资料作为支持文件。但该支持文件仅作为事后抽查之用途,在申报之时一般税务局不会核对具体的信息。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李可愚

每经编辑 毕陆名 赵云

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其他用户正在看

个人交税和公司交税比例

央视网消息: 除了关心专项附加扣除方面的信息外,不少人还关心:关于年终奖,个税交多少呢?

其中,速算扣除数和税率对应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7个档次,其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最高的一档,也就是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160。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以年终奖10万元为例,缴纳个税的算法为,100000�12=8333元,8333元使用现行税率表的10%税率。因此年终奖应交税:100000�10%-210=9790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交税比例怎么算,工资交税比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