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被诈骗还被骗洗钱怎么判

刑事辩护 编辑:陶彤

一、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

主观目的诈骗并不必然等同于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诈骗。

从刑法角度看,诈骗罪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主客观要件。主观上,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也就是存在诈骗的主观目的。但仅有主观目的远远不够,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例如,某人虽心里想骗钱,但未实施任何欺骗行为,就不构成诈骗罪。

在民事领域,欺诈行为的认定同样需主客观结合。主观上要有欺诈的故意,客观上要有欺诈行为,且对方因该行为作出了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仅有主观欺诈想法,未实施行为,通常不构成民事欺诈。

所以,仅有主观目的诈骗不能认定为诈骗,只有主观目的与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行为相结合,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诈骗。

二、被诈骗还被骗洗钱怎么判

被诈骗后又被骗参与洗钱的判决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若确实是在完全被蒙骗、无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参与洗钱,一般不构成洗钱犯罪。因为洗钱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实施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如果有证据证明在被骗过程中,后期已经知晓是洗钱行为,但仍继续参与,可能会以洗钱罪论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被诈骗后又被骗参与洗钱的情况,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考量当事人的认知能力、被骗过程、参与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轻重。当事人若遭遇此类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以争取从轻处理。

三、托人找工作被骗是诈骗吗

托人找工作被骗,一般属于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托人找工作场景中,若受托人以帮忙找工作为由,编造虚假工作信息或根本没有能力为委托人找到工作,却收取费用且不打算归还,就符合诈骗的构成要件。例如,谎称有某知名企业的内部招聘名额,收取高额介绍费后消失不见,或根本未开展任何找工作的实际行动。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核实受托人是否实施欺骗行为、有无非法占有钱财的故意。若受托人确实在尽力利用资源帮忙,只是最终未成功,通常不构成诈骗。

遭遇此类情况,委托人可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若诈骗金额达到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同时,也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受托人返还收取的费用。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对吗

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为什么

主观诈骗是什么意思

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判几年

主观诈骗意图怎么确立

主观目的的解释

主观诈骗和客观诈骗

主观目的诈骗就是诈骗吗为什么

主观故意和主观目的

主观意识诈骗

被诈骗还被骗洗钱怎么判刑

被诈骗洗钱怎么追回

诈骗被洗钱后追的回吗

被骗洗钱有什么后果

被骗洗钱有多大罪行

被骗洗钱了会坐牢吗

被骗洗钱判多久

被骗洗钱罪量刑标准2021

被骗洗钱犯法吗

被骗洗钱会拘留多久

来源:头条-托人找工作被骗是诈骗吗,托人找工作的钱能要回来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