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器,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公式
大家好,由投稿人任怡来为大家解答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器,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公式这个热门资讯。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器,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公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资扣税标准表
国务院22日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与新个人所得税法同步施行。
同日,国务院公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人们关注的是,自己到底需要缴纳多少个税?怎么算?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个税到底怎么算?
新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能省多少钱?
在上述公式中,专项附加扣除一项很关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
那么,专项附加扣除到底能为你省多少钱?
举个例子,已婚人士小李(独生子女)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每月房租4000元,有一子女上小学,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00)3%=90元个税。
有了专项附加扣除以后,小李至少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5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2000元扣除,所以,个税=(10000-5000-2000-1500-1000-2000)3%=0元。
也就是说,虽然小李没享受继续教育、大病医疗、首套房贷款利息三项专项附加扣除,但其子女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后,月薪万元,每月交税可能为0了,即使工资涨到11500元也可能是零缴税。
资料图:山西太原蔬菜批发市场,姜贩用多台电风扇风干新鲜潮湿的生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都有啥?
个人缴付的年金、买的商业健康险等可税前扣除
上述个税计算公式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都包括啥?能为你省多少钱?
国务院今次公布的《条例》明确,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根据这一规定,那会有多少人受益呢?
就企业年金这一项来看,将有2352.26万人受益。
人社部1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资金总规模为14223.17亿元;全国范围内参加职工人数达2352.26万人。
此外,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在2018年5月1日正式启动,如果你购买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可进行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根据《条例》规定,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中国造船厂里的外籍员工。 李风 摄
这两个群体也将受益!
——个体工商户可减除家庭生计必要支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合并计算应纳税额。为支持鼓励自主创业,《条例》对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在计算经营所得时给予家庭生计必要支出减除。
《条例》规定,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137.2万户。
也就是说,7137.2万户的个体工商户也将可享受新个人所得税法新增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负担得以减轻。
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专项附加扣除?《条例》明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应纳税额。
——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的税收优惠力度加大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此前,中国对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实施的是五年宽免政策:
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五年的,或满五年但其间有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居民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
《条例》加大对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税收优惠力度,以更好吸引境外人才。
《条例》明确,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同时,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天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记者 程春雨)
工资扣税标准2025
年终奖、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以及红利所得等等有关适用税率及预扣率的问题,是办理个税年终汇算过程中问题较多的。接下来有关“个税政策及2021新版个税税率表”,有需要参考学习的,可以收藏起来备用。特别是在办理2020年度个税年度汇算的人员,对应的税率及计算公式都有详细的介绍,快来瞅瞅!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实施此规定。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都有对应的适用税率,这些是在计算税费时要清楚的。今天给大家重新整理了个税政策及2021新版个税税率表,不管是普通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在日常都是会用得到的。
上述分享的有关“个税政策及最新个税税率表”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资扣税标准2024个人所得税扣除
每个月
令人激动的事有很多
如果非要在这段话前加一个“最”字
我想
很可能是
经常有人收到工资后问,
这个月的个税它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税小夏为您解答
通过个税APP“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功能就可以查看啦。
每个月单位扣缴完成后,个税APP会自动将扣缴申报结果推送给您,您不仅可以直观查看税款计算过程,还可以对申报不实的信息进行申诉。
一起来看看怎么操作吧
下载个税APP,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
登录个税APP,点击右上角对话框图标,查收【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可根据“阅读状态”等条件筛选消息,选好需要查看的消息后,点击该消息的【查看详情】。
“消息详情”页展示单位为个人办理扣缴申报的时间和税款所属期等信息,想了解税款计算详情可直接点击链接【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选择相应纳税记录年度和所得类型后点击【查询】。
查看收入纳税明细。纳税人可在“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页查看当年“收入合计”和“已申报税额合计”。还可点击某月数据,在“收入纳税明细详情”页查看当月收入与扣除详情,或者点击【查看税款计算】查看税款计算过程。
对申报收入存在异议的处理:如果发现申报信息中有与实际不符的,可以直接点击“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右上角进行申诉。提交虚假申诉信息将依法纳入纳税信用管理并需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申诉前建议先尝试与被申诉扣缴义务人核实,确保申诉属实。
详情请查看《被冒用身份领工资,该怎么办?》。
以上就是
个税APP“扣缴申报温馨提示”功能的介绍
有了它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单位代扣代缴个税情况
怎么样
还不错吧?
那还不动动大拇指!
工资扣税标准最新
嗨咯,各位小伙伴你们24年的个税汇算申报了嘛?今天来说说工资部分的个税吧!
一、个税计算核心逻辑公式:应纳税额 =(综合所得收入 - 起征点 - 五险一金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025年标准:
● 起征点:5,000元/月
● 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2,000元/孩)、房贷利息(1,000元)、房租(1,500元)、赡养老人(3,000元)等
● 税率表(超额累进):
案例1:月薪1万的单身青年(无专项扣除)
● 月收入:10,000元
● 五险一金:假设2,000元
● 计算:
10,000 - 5,000(起征点) - 2,000 = 3,000元(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累计:3,000×12=36,000元 → 适用3%税率
年缴税:36,000×3% = 1,080元 → 月均90元
案例2:月薪2万的二胎家庭
● 月收入:20,000元
● 五险一金:3,500元
● 专项附加:房贷1,000元 + 子女教育4,000元(2孩)
● 计算:
20,000 - 5,000 - 3,500 - 5,000 = 6,500元(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累计:6,500×12=78,000元 → 适用10%税率
年缴税:78,000×10% - 2,520 = 5,280元 → 月均440元
案例3:年薪60万的高管
● 年收入:600,000元(年终奖单独计税12万)
● 五险一金:8,000元/月
● 专项附加:赡养老人3,000元/月 + 房租1,500元/月
● 计算:
工资部分:
(50,000/月 - 5,000 - 8,000 - 4,500) ×12 = 390,000元 → 适用25%税率
工资税:390,000×25% - 31,920 = 64,080元
年终奖部分:
120,000 ÷ 12 = 10,000元 → 适用10%税率
年终奖税:120,000×10% - 210 = 11,790元
总税负:64,080 + 11,790 = 75,870元
三、省税必知技巧1. 专项附加扣除别漏报
举例:月薪1.5万且有房贷的上班族,申报房贷扣除后,年省税1,200元(1,000×12×10%)。
2. 年终奖单独计税
2025年延续优惠政策,单独计税可避免并入综合所得推高税率。
3. 灵活用工收入拆分
如设计师接私活:劳务报酬按80%计入收入,若年收入<12万可合并计税,超过则考虑分拆到不同年度。
4. 捐赠抵税
通过公益组织捐赠(需取得票据),捐赠额≤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抵扣。
四、特殊场景处理● 跳槽换工作:次年3-6月通过个税APP合并多家公司收入汇算清缴
● 自由职业者:劳务报酬/稿酬收入先按20%预扣,年终汇算多退少补
● 股票期权:行权时单独计税,税率不并入工资
小贴士:2025年个税APP已支持”智能算税”功能,输入收入数据可自动生成最优申报方案,建议在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专项扣除填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器,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公式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