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贷款合同的特点是什么2025,借款合同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债权债务 编辑:施文

一、贷款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贷款合同的特点是什么2025,贷款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贷款合同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以及贷款合同的特点。贷款合同为诺成合同、双务有偿合同,大部分为要式合同。同时,按揭贷款合同存在风险,包括贷款人因素和房地产开发商因素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法律分析

一、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包括:

1. 至少有两个当事人;

2. 当事人的意愿达成一致。但是,在实践性合同中,仅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尚不能成立合同,还须有物的交付。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民法典中明文规定为实践合同的只有保管合同。特别要件除具备普通要件的内容外,还须具有:

1.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

2.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

二、贷款合同的特点是什么

贷款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1.贷款合同为诺成合同。贷款合同的标的物是金钱,属于消费借贷合同。传统民法学说认为,消费借贷合同属于要物合同,即合同的成立,不仅要双方达成合意,还必须以标的物的交付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2.贷款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贷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享权利、互负义务。

3.贷款合同大部分为要式合同。除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外,贷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按揭贷款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贷款人因素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1.贷款人怠于行使借款审查权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2.贷后的检查监督不力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3.独立自主意识缺失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房地产开发商因素导致的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1.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领域,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怠于履行义务,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商品房建设、无法按期按质交房,导致了按揭贷款合同风险的产生。

2.在商品房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产生了按揭贷款合同风险。

3.在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按揭贷款的手段,借以向银行骗取贷款以挪作它用,导致商品房无法建成。

结语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条件包括有两个当事人且当事人的意愿达成一致,但实践性合同还需有物的交付。贷款合同的特点是贷款合同为诺成合同、双务有偿合同,大部分为要式合同。按揭贷款合同的风险主要有贷款人因素和房地产开发商因素两种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二、借款合同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借款合同成立的条件有以下这些:

一、签订主体合法,及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情形。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害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利息约定过高,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四、合同标的必须确定和可能。

五、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三、借贷合同成立条件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具备三个一般条件才能有效: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三是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对民间借贷而言,其中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最需要强调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四、借款合同成立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符合以下要求的合同生效: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五、贷款合同生效条件有哪些

借款合同生效要件:

1、双方之间借贷是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在借款人实际收到了借款之后,借款合同才能生效。

2、当事人之间如果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给对方,那么在转账的资金顺利达到借款人相应的接收账户时,该借款合同才能实际生效。

3、以票据形式来借钱的情况,在借款人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上面相应权利的那一刻起,借款合同才会生效。

一、民法典没有转账记录的借条有效吗

根据民法典对于借贷合同关系的规定,没有转账记录的借条在符合法定借条要件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也就是说出借人不仅要有借款合同,而且还必须证明已经实际将钱交给了借款人,即借款人真正收到了钱合同才成立,如果借条查证属实也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因此只要借条上写明了借贷关系的存在,借贷的时间日期和还款时间,那么借条就是合法有效的。

二、仅有转账记录能否起诉

1、按照法律规定,借款必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借款合同,这样假如借款人没有按时偿还合同,可以起诉。但是现在线上钱包支付方便,很多人使用支付宝、微信转账,借钱的时候也只是通过线上转账,不会签订纸质合同或者协议等。万一遇到借款人不还钱,或者遇到诈骗,只有双方之间的转账记录。

2、另外,虽然法律上是认为能提供到转款凭证的债权人一方是有理的,诉讼的胜算也会比较大,但仅凭这一证据是很难认定双方借贷关系的。当事人在确立借贷关系时,应该尽量以书面合同或者借条的形式确立,而不仅仅只有转款凭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纠纷,陷入困境。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对于债权和债务双方当事人借贷关系的认定,关键因素就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双方之间是否真实存在借款的意愿和约定的事实,第二点是双方是否真正完成了款项的交付过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六、借贷合同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贷款合同的生效的条件包括

贷款合同怎样才算生效

贷款合同的制定原则

贷款合同起什么作用

贷款合同的效力

贷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贷款合同的概念

贷款合同生效要件

贷款合同的作用

贷款合同的意义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贷款合同怎样才算生效,贷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