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晔怎么读?,耆耋耄耈四个字念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魏乐

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晔怎么读?,耆耋耄耈四个字念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魏乐来为大家解答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晔怎么读?,耆耋耄耈四个字念什么这个热门资讯。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晔怎么读?,耆耋耄耈四个字念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字

这是4月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的华侨义山公墓拍摄的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的花圈。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 摄

新华社马尼拉4月3日电 题:永远铭记 珍爱和平——缅怀菲律宾华侨抗日先烈

新华社记者聂晓阳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华侨义山公墓绿树成荫、庄严肃穆。这里是菲律宾华侨抗日英雄长眠的地方。

清明节前夕,第二次世界大战亲历者、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外交官以及当地华侨华人代表来到这里,在一座座象征英烈精神的纪念堂或纪念碑前,一一敬献花篮、鞠躬致意,缅怀先烈。

祭扫人群中,一位身着制式衣帽、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凝望着“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几个鲜红的大字,目光哀伤、凝重。他叫王振厘,曾是旅菲华侨组织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的战士,如今已年过百岁。

另一名老战士、今年95岁的吕水涯每年清明都来这里祭奠当年牺牲的战友,今年也不例外。“每次来到这里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想对当年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战友说:我不会忘记你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人们也不会忘记你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占领菲律宾,“华支”等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贡献。为缅怀旅菲华侨抗日先烈的不朽功勋,在菲华侨华人在华侨义山公墓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馆。

4月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的华侨义山公墓,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老战士王振厘参加祭扫活动。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 摄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承载沉重历史记忆的时刻,祭奠先辈英灵、重温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去,但华侨抗日英烈的事迹镌刻在无数后人的记忆中。菲律宾“华支”后裔联谊会会长李向昭说:“先辈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并同菲律宾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有责任将追求和平的初心和精神传递下去。”

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祭扫前一天夜里她接到一位“华支”战士后裔的电话,委托她一定要代为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对她说,在如今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人们共同珍惜和平、互利合作、友好往来,才是对这些抗日英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最好纪念。

一个火一个华念什么

这是4月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的华侨义山公墓拍摄的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的花圈。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 摄

新华社马尼拉4月3日电 题:永远铭记 珍爱和平——缅怀菲律宾华侨抗日先烈

新华社记者聂晓阳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华侨义山公墓绿树成荫、庄严肃穆。这里是菲律宾华侨抗日英雄长眠的地方。

清明节前夕,第二次世界大战亲历者、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外交官以及当地华侨华人代表来到这里,在一座座象征英烈精神的纪念堂或纪念碑前,一一敬献花篮、鞠躬致意,缅怀先烈。

祭扫人群中,一位身着制式衣帽、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凝望着“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几个鲜红的大字,目光哀伤、凝重。他叫王振厘,曾是旅菲华侨组织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的战士,如今已年过百岁。

另一名老战士、今年95岁的吕水涯每年清明都来这里祭奠当年牺牲的战友,今年也不例外。“每次来到这里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想对当年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战友说:我不会忘记你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人们也不会忘记你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占领菲律宾,“华支”等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贡献。为缅怀旅菲华侨抗日先烈的不朽功勋,在菲华侨华人在华侨义山公墓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馆。

4月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北郊的华侨义山公墓,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老战士王振厘参加祭扫活动。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 摄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承载沉重历史记忆的时刻,祭奠先辈英灵、重温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去,但华侨抗日英烈的事迹镌刻在无数后人的记忆中。菲律宾“华支”后裔联谊会会长李向昭说:“先辈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并同菲律宾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有责任将追求和平的初心和精神传递下去。”

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祭扫前一天夜里她接到一位“华支”战士后裔的电话,委托她一定要代为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对她说,在如今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人们共同珍惜和平、互利合作、友好往来,才是对这些抗日英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最好纪念。

仚屳氽汆读什么

天天学习春天,孕育希望的季节。

站在新方位、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历史的新篇在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徐徐铺展。放眼9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既见科技创新的大潮涌动,又见千年文脉的焕然新生,更见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回看本月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

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洞察,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统筹把握,对“特色主导产业”的谋篇布局,对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思考,对进一步扩大开放、让广大外资企业在华更好发展的笃定支持……无不镌刻着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这不仅是对贵州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各个领域发展的殷切希望。

2017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点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将发展的重心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意味着发展要更注重质量提升、效益优化和可持续性。

本月,无论是全国两会期间“下团组”,还是两会后赴贵州、云南考察,抑或是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高质量发展”思路始终贯穿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关切中。

江苏是经济大省,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

教育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书记要求,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关键之年,如何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

在地方考察中,总书记叮嘱贵州“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勉励云南“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习近平主席明确强调,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产业配套能力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外资企业在中国可以尽展优势和能力,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以理念引领为先导、以质量互变为依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美好生活为取向,这些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正如与会的国际工商界人士所言:“在日益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中,这里(中国)是一片确定性的绿洲。”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持续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进一步确保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

当贵州蜡染艺术作品惊艳亮相国际舞台,当云南丽江古城成为跨境游客的打卡“新宠”……传统文化产业的价值链重构,印证着民族特色在高质量发展中必然更加鲜亮。

3月17日,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世代相传的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到来。

在听取侗族大歌的艺术起源、曲调特点、演唱形式等介绍,详细了解侗族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后,总书记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

文化基因如何融入时代脉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之道。

3月19日,云南丽江古城大石桥旁,清脆的铃铛声飘荡在古城巷陌,犹如千年茶马古道的岁月回响。在丽江古城考察的总书记,来到街边一家卖铜铃的小店前询问铜铃创作背后的故事。

小店品牌创始人布农告诉总书记,这些铜铃在创作中融入了茶马古道沿线的滇藏风光和人文,如今已经被各地游客带到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书记听后点头赞许,连说了三个“很好”。

灿烂的中华文化,辉映着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照耀着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前路。

以文化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民族特色与现代经济共生共荣,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命力,闪耀着“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治理智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汇总分析总书记本月重要讲话,“新质生产力”一词牢牢占据高频词榜首位置。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文中提到的几对关系之一。

一行一业,可得治理之要。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一。2024年,贵州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总算力规模约占全国的23%。

本月,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他还特别要求“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听取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代表汇报江苏狠抓创新举措后,总书记表示肯定并强调:“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探讨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时,总书记要求当地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过去10年,在华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6.4%,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336%。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肯定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诚挚讲话,引发与会人士共鸣。

国际人士认为,从“中国制造”到“新质生产力”,中国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将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当“哪吒”破壁出圈、DeepSeek横空出世、具身智能改变生活、6G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今日之中国,正激荡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强音。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3月关联图谱,无论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还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方法也清晰可见。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书记详细了解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仔细察看玫瑰花分级包装生产线。当地村民告诉总书记,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可达7000多元,“种花这个工作干得特别开心”。

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他还强调,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展厅考察时,察看鲜切花品种展示。

谆谆嘱托饱含深情,殷殷期盼催人奋进。

“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

“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

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和关心。千言万语中,蕴含的正是“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治理之道。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一场火塘边的暖心对话刷屏全网。在肇兴侗寨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围坐在火塘边,亲切地聊起家常。

这些年,肇兴侗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酒店、民宿、餐饮饭店、传统手工艺企业等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总书记非常高兴,他勉励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锚定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坐标,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

来源: 央视网

一个日 一个华念什么

作者:柏峰(陕西省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司空图(837—908),晚唐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69)进士及第。初为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僚。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入朝为礼部员外郎。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僖宗出奔,司空图随从不及,乡居于虞乡王官谷。光启元年(885)僖宗自蜀还,召为制诰,迁中书舍人,不就,从此隐居华山之下,长达10多年。唐昭宗曾数度诏征,皆不赴。朱温篡唐,弑唐哀帝,司空图乃绝食而死,品节高尚。

司空图雕像 张熙玉作

独逃征诏卧三峰

光启四年(888),唐僖宗回到长安皇宫,不久病逝,其弟唐昭宗李晔当年继位。唐昭宗执政之初,意图收拾破碎的山河,史书说他“即位之始,中外称之”(《旧唐书·昭宗本纪》)。当时的士大夫,普遍认为司空图有能力助李晔“恢张旧业,号令天下”(《资治通鉴·昭宗纪》)。龙纪元年(889),司空图被诏令回朝廷复担任中书舍人,然而,他自知难以力挽狂澜,因此,去长安接旨谢恩,但马上以生病为由辞官。司空图在《说鱼》曾谈到此事:“前年捧诏西上,复移疾华下。”并有诗句形容此事:“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趁朝参。”(《句》)唐昭宗仍然希望司空图有所作为,几次征召入朝,司空图皆辞职不就,即所谓的“十年三署让官频”(《狂题十八首》),觉得自己“虽进亦不足于救时耳”(《答孙郃书》),遂“移疾华下”。

其缘由是什么呢?

司空图早期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其用世和忠君思想比较显著,“衰谢当何忏,惟应悔壮图”(《偶书五首》),说明他是有雄心壮志的。司空图曾在一封书信中说:“故文之外,往探治乱之本。俟知我者,纵其狂愚,以成万一之效。壮心未决,俯仰人群。”(《与惠生书》)可是,生逢乱世,朝廷暗弱,纲纪大坏,世事不可为。面对如此境况,司空图的思想由入世而变为出世,即由积极报国转变为退隐。这个思想变化,是因其经世报国之心和建功立业之志与残酷的政治局势、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司空图能在风云突变面前审时度势,其“怵于危亡”的表象隐藏着他韬光养晦的智慧。

另一方面,司空图也确实感到身体不支,自喻“五十今来觉陡衰”(《五十》),况且“病眼那堪泣,伤心不到间”(《乱后》)。这些原因,都促使他产生退隐之心,并付诸行动。

“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旧唐书·司空图传》),《唐人轶事汇编·司空图》中亦说“司空图侍郎,旧隐三峰”。隐居华下,是司空图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清代诗人赵翼有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遗山诗》)司空图的人生经历似乎也验证了这句诗。他初到华下,岳色河声、优美而壮丽的自然环境,使他有一种全新的心理感受,这种心情,在《华下》诗中有所反映:

箨冠新带步池塘,

逸韵偏宜夏景长。

扶起绿荷承早露,

惊回白鸟入残阳。

久无书去干时贵,

时有僧来自故乡。

不用名山访真诀,

退休便是养生方。

此诗充满着司空图脱离羁绊后生活的安闲自在之情,他赏花吟诗,见故友,身体也有所好转,觉得“退休便是养生方”,不再为身外之事所累,超然物外。

地处遥远的江西僧人齐己,是司空图的诗友,一向关注他的动向。齐己也认为国运日艰,不如退隐独善其身,并作诗深深怀念,有《寄华山司空图》,诗曰:

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

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

瀑布寒吹梦,莲峰翠湿关。

兵戈阻相访,身老瘴云间。

这首诗作于唐乾宁年间(894—898)。“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意谓司空图决意辞官,隐居华下;又说“兵戈阻相访”,不能前来探望相会;最后叹息“身老瘴云间”,深表遗憾之情。

司空图隐居华下,其居何处?对司空图深有研究的学者祖保泉、陶礼天曾整理过司空图的年谱,年谱中云“图在华阴当侨居于敷水(敷溪)和渭河交接处的山中”,又谓“该地风景幽美,敷溪道北多白杨,山下吴村多杏花,图曾有诗描写之”(《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唐代在此设有敷水驿,是出入函谷关的必经之地,今为陕西省华阴市罗敷镇所在地。

敷水出山的峪口,也是秦岭北麓通往南麓的通道。宋代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中云:“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敷水距离华阴城大约十几公里,司空图“即时奔问”,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可以面见皇帝。因此,司空图具体的隐居之所,应该在敷水峪口附近的山中。

司空图隐居华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投靠他的独生女和女婿。女婿姚顗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旧五代史》有其列传,云:“顗少蠢,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辈未之重,唯兵部侍郎司空图深器之,以女妻焉。”姚顗大智若愚,后擢进士第。“梁贞明中,历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累迁至中书舍人”。《新五代史》亦有其传。

姚顗此时就居住在敷水,为科举备考。司空图《书屏记》中说:“今旅寓华下,于进士姚顗所居。”(《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步高认为,“华下”后的逗号可取消,就变成“今旅寓华下于进士姚顗所居”,就明确表明他是居住在姚顗家;又说,“司空图长期住在华阴,还有辅导姚顗读书科考及帮助他当家理财的职责”;再说,“姚家是书香门第,藏书较富”,“庾肩吾之《书品》至唐末亦有三百多年……在此兵火战乱之年,得睹此书,十分不易,故有感而发作《书屏记》”,推断“姚家在华阴的住所更大可能是一处‘别业’”(《司空图评传》)。司空图居住在此似乎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王步高的推断是很有道理的。

司空图归隐华下,得到士林的高度赞誉,才学横溢且不苟世俗的名诗人徐夤,曾有诗赠他,其中有如下的诗句,高度评价司空图:“金关争权竞献功,独逃征诏卧三峰。鸡群未必容于鹤,蛛网何繇捕得龙。清论尽应书国史,静酬皆可息边烽。”(《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此时的司空图,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士林中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清·潘是稷绘《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之“高古” 资料图片

十年华岳峰前往

司空图隐居华下,有诗云:“十年逃难别云林,暂辍狂歌且听琴”(《歌者十二首》之五),“十年深隐地,一雨太平心”(《即事九首》之二)。司空图的心灵得到完全的放松与自由,但也十分落寞与寂寥,很少有朋友来探访。远在江西的诗僧虚中,“欲造见论交,未果,寄以诗”(《唐才子传笺证》),其诗曰:

门径放莎垂,往来投刺稀。

有时开御札,特地挂朝衣。

岳信僧传去,天香鹤带归。

他年二南化,无复更衰微。

得到虚中的二首赠诗,司空图自然内心非常高兴。“图赠虚中云:‘十年华岳峰前住,只得虚中两首诗。’言得其意趣也。”(《唐诗纪事·僧虚中》)诗中,“他年二南化”句,可能是指贾岛的《二南密旨》,也就是说,虚中想与司空图一起探讨诗艺,这正是司空图极感兴趣的事情。

司空图在华下的大部分时间,在专心致志地重温和阅读古典著作和他心仪的诗书。其《雨中》,就能反映他的心迹:

维摩居士陶居士,

尽说高情未足夸。

檐外莲峰阶下菊,

碧莲黄菊是吾家。

诗中的维摩居士是王维,陶居士指陶渊明。不过,在追慕两位居士的同时,司空图却还有一点批判精神,认为他们“高情未足夸”,这是为什么呢?在司空图看来,虽然这两位诗人远离尘嚣,然而,他们尚未完全达到纯粹的精神层次,只是一味地陶醉在并不存在的“桃花源”。而司空图自喻“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则说明了他对于选择隐居华下,意志还是很坚定的。

司空图得到一部《柳宗元集》,这是他长期以来心仪的著作,所以花费工夫,悉心阅读体会。“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深搜之致,亦深远矣。俾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题柳柳州集后序》)

他所得到的这本《柳宗元集》并非正式的刻本,而应该是坊间流传的抄本。这是司空图对“今于华下方得柳诗”有所感喟的原因。

司空图还参与了修撰国史的工作,《唐诗纪事》中说:“宰相杜某(杜让能),奏云(顾云)与卢知猷、陆希声、钱翊、冯渥、司空图等,分修宣、懿、德三朝实录,皆一时之选也。”学者王润华认为,唐代虽有史馆,但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工作,则由宰相监修,计划完成后,即解散,通常编写人员由宰相委任各官员兼任。《唐摭言》记:“大顺中,制同羊昭业等十人修史。”参加国史的修撰,是一件令司空图觉得荣耀的事情。

司空图表示出对修史工作的极大兴趣,他说:“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在《狂题十八首》之九,他说自己是“地下修文著作郎”。著作郎在唐代是尚书省的五品官,掌撰碑志、祝文、祭文等工作。唐乾宁年间(894—898),举进士而后隐居不出的徐夤写有《寄华山司空侍郎》诗,也提到他撰写国史的工作:“清论尽应书国史。”

司空图确实也善于写叙事类的文章,其文笔优美,文字凝练。他的恩师王凝出任同州刺史,关心水利建设,司空图为之写的《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起笔就很有气势:“洛自西北趋大河,盖同源於积石,伏而乃发,离而复合耳。”——仅此两句,就把洛河发源、流向与河流特点描绘出来,堰既成,“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关中不涸之辙,必本是堰”,于是,他特为王公此举而著文“以彰勤济之志”(祖保泉、陶礼天:《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注》)。

司空图在隐居期间,每登临秀丽挺拔的华山,都有诗吟咏,其《莲峰前轩》诗曰:

人间上寿若能添,

只向人间也不嫌。

看着四邻花竞发,

高楼从此莫垂帘。

华山西峰亦名莲花峰,李白有“西上莲花山”之诗句,袁宏道谓此峰:“石态生动,有石叶如莲瓣,覆崖巅,其下有龟却立,昂首如欲行,盖叶上物也。是即所谓莲华峰矣。”(《华山后记》)峰顶有镇岳宫,游人凭轩窗观览,自得其幽趣。司空图《莲峰前轩》一诗,极赞莲峰之美。司空图探幽寻芳,也登临非常险要之景——上下方,并有诗记录,其《上方》,诗云:

花落更同悲木落,

莺声相续即蝉声。

荣枯了得无多事,

只是闲人漫系情。

上方,道家术语,意指天上仙界,传说是各路神仙聚集之地。此诗写他登上方,对世间荣枯了然于心,而表达出他的悠闲之情。

早春,村外的杏林,花深如海,芳香浓郁。冬天带来的抑郁心情一扫而空,司空图挥笔,一口气写出《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造化无端欲自神,裁红剪翠为新春”“行乐溪边步转迟,出山渐减探花期”等诗句,极写他对枝头鲜艳杏花的喜爱之情。

居住在华下的时期,是司空图一生中诗文最繁盛的年代。这一时期现存的作品有:散文《华帅许国公德政碑》《题荥阳族系记序》《书屏记》《疑经》等10余篇;《退居漫题七首》《避乱》《僧舍贻友》《华下送文浦》《陈疾》《华下对菊》《重阳阻雨》《送道者二首》等诗作近40首。这些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足以使司空图成为晚唐值得称道的著名文学家。

《二十四诗品》刻本 资料图片

第一功名只赏诗

司空图在《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中,还说“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隐约道出自己正在专心做一件大工程,这件大工程,便是撰写使他名传后世的诗论《二十四诗品》。

中晚唐以来,有不少学者和诗人,不约而同地从事探讨和研究诗的象征与艺术奥秘。例如,贾岛撰《二南密旨》,有“论六义”,具体为“歌事曰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善德曰颂”,然后分而论述。尤以其中“论篇目正理用”,对阅读和理解唐诗非常有价值。还有诗论家张为,在其诗论《诗人主客图序》中说:“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标目。余有升堂、入室、及门之殊,皆所谓客也。”司空图的诗友诗僧齐己,也著有《风骚旨格》,提出有“六诗”:“一曰大雅”“二曰小雅”“三曰正风”“四曰变风”“五曰变大雅”“六曰变小雅”;还有“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等观点。

司空图一直对探索诗论有浓厚的兴趣,他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并以南北饮食口味不同而举例说明,初步探索出“诗贯六义,则讽喻、抑扬、淳蓄、温雅,皆在其间矣”,明确提出诗要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韵”与“味”是诗鲜明的艺术特征。诗不能有意地含蓄吞吐、欲言又止,但诗所描绘、叙写的景象,应能让人反复品味。其“致”、其“味”不是指质实的、可以明白说的意思,而是一种空灵、难以言传的趣味。

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还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论观点。其实,就是诗人要能写出独特的物象和景致,而所写的物象与景致,还须浸透个体的思想感情与色彩。在《与王驾评诗书》中,司空图对唐代诗人加以评论,称赞的诗人颇多,而对王维、韦应物尤为欣赏。他称赞王驾“长于思与境偕”,指出此“乃诗家之尚者”。司空图这些诗论,对我们今天认识诗的艺术本质和规律仍然很有意义。

华下的环境幽僻而安静,且弥漫着一种空灵而玄远的道家文化气氛,司空图心灵自由而舒畅,这一切,都为他奠定了从容进入诗艺研究的良好条件。司空图从诗歌美学的角度,把对诗的艺术感悟和理解,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徐复观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艺术精神》)这个观点,也是解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切近的思路。

司空图的思想底色,其实就是道家思想。其《自诫》诗,有“取训于老氏,大辩欲讷言”句,就是证明。他以虚、静为主导,钩玄提要地概括出各种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诗歌风格。

司空图把诗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方法。不仅分类确切多样,而且对比较抽象的诗艺特征运用大量形象化比喻,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例如,他论“雄浑”,谓: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诗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对认识《诗品》的文艺思想具有指导意义。此品前四句论述“雄浑”风格应具备的要素,“大用”是指浑浩辽阔的表象,“外腓”是指外在的呈现,呈现依靠“真体”,而真体,就是本体的真实意蕴。“虚”,应该是指宇宙物质生命的原始状态,类似于后来宋代理学家所谓的“气”。此处的“浑”,是“气”的混沌状态,而“返虚入浑”是说诗艺呈现出一种莽莽苍苍的境界。“雄浑”作为诗的主要风格,是由本体丰厚的意蕴的充实来支撑,在宏阔的气象中显示无限的力量。如果具有了宏阔的力量,就能“具备万物”,表现出“横绝太空”的浩然气势,因此,也就能产生“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生动强烈的艺术感受。如何使诗产生这种艺术感受?司空图的思路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沿着这条思路走,就会“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从而得到“雄浑”之美。

再如“高古”,他说: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所谓高古,是指高洁脱俗、古朴质实的诗风格。“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以人之高古比拟诗境;“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这四句,以景之高古比拟诗境。“畸人”出自《庄子·大宗师》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就是偏异于常人而与自然同存的“超人”。“乘真”,凭借着真气而行于空中。“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这一句是写实,太华指太华山,司空图在这里以自己隐居之太华山为喻,来说明高古的风貌。“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要创造高古的诗境,需要超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与修炼来达到的。“虚”指庄子的“虚静”:“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庄子·天道》)“伫”,积存之意。“神素”,素朴纯洁的精神。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此句的意思是,通过虚静养心来积累素朴纯洁的精神。“黄唐在独,落落玄宗”,“黄”,指黄帝;“唐”,指帝尧。魏晋玄学尊奉老庄,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玄宗”,指玄妙深奥的道家思想。此句是说诗人的精神状态,如处黄唐之世那样高古,内心的道家玄妙之理而与世俗落落寡合。

又如“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劲健,是一种强劲有力的意境风格。“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神为神气,即思想感情,是讲充沛、昂扬、刚健向上的思想感情。“巫峡千寻,走云连风”,是说速度与力量,是对劲健的风格的形象比喻。“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讲强劲有力的风格离不开主体的养气功夫,劲健来自诗人内在的虚静养气之功。真,是自然之道的真气。饮真,是指吸纳自然的真气。茹,吞食;茹强,把强健之气吞藏于胸中。素,是道的体现;蓄素,即存道于胸。中,心神;守住心神而达到虚静。喻,晓谕;行健,强有力的运动。存雄,在老庄学说中,存雄与守雌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雄为动,是道的外在表现;雌为静,为无,是道的本体,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道德经》)。“天地与立,神化攸同”,天地与立,是说所养之气,是与天地并立而存在(气又分阴阳,阴阳又分天地)。神化,指宇宙万物的神妙变化。这句话是说,万物的神妙变化所同者,都是气的作用所致。在司空图看来,劲健的风格具有的强劲之气,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来自这“天地与立”之气的变化,不过它是经由诗人的蓄养而形成的阳刚之气。

清·潘是稷绘《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之“雄浑” 资料图片

要而言之,《二十四诗品》的诗论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其一,以切近诗原体的韵语,来揭示诗的不同审美特性和艺术风格,具有独创的意义。司空图原先在不同时期,也写过有关诗论方面的论述,诸如《与李生论诗书》《与极浦书》《与王驾评诗书》《题柳柳州集后序》等篇,从各个侧面提出自己对诗美学的认识和不俗的见解。然而,《二十四诗品》却是系统性的阐述,上承刘勰《文心雕龙》论诗之风,并在文体形式与论述深度上另开境界,达到一个新的诗论高度。

其二,通过分类论述,区分了诗的不同风格和意境。刘勰《文心雕龙》中,将诗的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体,而到了晚唐,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多元发展,风格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正是这种状况在诗论方面的回应,这二十四种分类,较之刘勰更为细密,更切近诗歌创作的实际。尽管其中有些谈诗的风格,有些谈诗的境界,有些则只是谈诗的艺术表现,然而,总体而言,司空图对诗的艺术风格的分类大多数是可取的,并有不少识见精到的地方。不少诗歌风格和境界的特点,正是通过司空图的体认而得到人们的赞誉,最后得以确立。

其三,通过《二十四诗品》,司空图把他提出的诗应该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审美要求,予以具象化和整体性阐述,这在意境说的形成历史上非常重要。

不过,也有学者对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表示怀疑。陈尚君、汪涌豪撰写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以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述,试图证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并非司空图,而是明景泰年间的怀悦,由此引发了学界的讨论。

我以为还是王润华说得好:“退隐在一个充满道家传奇的华山中,司空图自然会写出处处蕴藏着玄远超然的《诗品》,如果在中条山的王官谷,住在拟纶亭、濯缨亭,再坐在三诏堂或九籥室里,司空图绝不会写出这样洒脱的文字!《诗品》这种诗,是需要在‘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的环境下才能完成的!”(《司空图新论》)。

真可谓:“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8日 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一个日一个华念什么?晔怎么读?,耆耋耄耈四个字念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