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公约成员国包括中国吗,罗马公约全称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冯玲

罗马公约成员国包括中国吗,罗马公约全称

大家好,由投稿人冯玲来为大家解答罗马公约成员国包括中国吗,罗马公约全称这个热门资讯。罗马公约成员国包括中国吗,罗马公约全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罗马公约的主要内容

国际述评:《罗马条约》迎“一甲子”纪念 欧盟盼“向心力”回归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李洋)今年3月25日是欧盟里程碑文件《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除英国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将赴意大利罗马出席特别峰会,纪念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60年前,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领导人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人们把这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成为欧盟运转机制的最初基石。

60年来,欧盟在地区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欧洲有关国家按照《罗马条约》设计的路径,逐步实现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单一市场,使用共同货币欧元。欧盟外交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在重大多边外交场合都有欧盟的声音。

然而,欧盟近年来不断遭遇严峻挑战。源于内部的债务危机和来自外部的难民危机给多个欧盟成员国带来巨大压力,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缓解。这些危机同时撕裂欧盟凝聚力,欧盟开始面临一些成员国带来的“离心力”。

当前对欧盟生发出最大“离心力”的国家当属英国。去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选择“脱欧”,首相特雷莎·梅将于本月29日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英国“脱欧”无疑给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带来深刻影响。

欧盟多个重要成员国今年将迎来大选年。如今民粹主义在欧洲抬头,推高极右翼党派的政坛影响力。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都在快速兴起之中。反欧盟反移民的主张成为极右翼政党的普遍诉求。

颇具警示意味的是,《罗马条约》签署之地意大利的国内政局亦不容乐观。有分析甚至指出,意大利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欧盟及欧元区稳定的“最大威胁”。

去年年底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后,执政党内部意见分裂,意大利极右翼政党“五星运动”趁势而起。根据本周发布的民调,“五星运动”的支持率达32.3%,有可能成为意大利第一大党。

意大利“五星运动”党魁也鼓吹意大利“脱欧”。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如若其仿效英国离开欧盟,欧盟其他成员国对欧盟的“离心力”恐怕要继续增大。

在此背景下,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前往罗马高调纪念《罗马条约》,除了商讨欧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外,更多的是要强调欧盟内部团结,加紧谋求“向心力”的回归。

在当前欧洲国家经济增速减缓,恐怖威胁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欧盟成员国继续在经济上“抱团取暖”、共同抵御恐怖主义恐怕仍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理想选择。

《罗马条约》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顺应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的欧盟也要效法前辈,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求生发出更多“向心力”。(完)

罗马公约国民待遇

作者:王义桅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3月25日,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欧盟领导人峰会,为欧盟未来发展确定方向。60年前,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领导人,为实现欧洲永不再战、联合自强,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被统称为《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它是欧盟运转机制的最初基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夹在美苏对峙之间,不愿成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或“乌拉尔一边的卫星国”,但战争使得单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大大降低,只能通过联合,才能彰显自身影响力。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巴黎条约》),并于次年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不用交纳关税即可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1957年3月25日,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又签署了《罗马条约》。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等机构合并,统称欧共体,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弹指一挥间,当欧盟迎来庆祝《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对欧盟生发出最大“离心力”的英国即将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即使是《罗马条约》签署地的意大利,政局也不乐观,极右翼政党“五星运动”可能成为第一大党,意大利甚至可能成为影响欧盟及欧元区稳定的“最大威胁”。欧盟正面临着凤凰涅槃、实现再生的重大挑战。

先后遭遇原教旨化、异化的挑战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欧共体(欧盟)自诞生之日便有其自身生命力。欧盟既是国际组织,又是地区一体化实践,经历了三阶段的演绎:

同化:即国际组织和地区一体化安排从理想到实践,从共识到机制,在融合中展示自身特质,获得现时代的合理性。正如“欧洲之父”让·莫内指出的,“没有人,一切皆无可能,但是没有体制,一切不可持续。”

异化:即国际组织或地区一体化机构发展过程中既有不断肯定自我的过程,也有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只有战胜这种否定自我的趋向,才能获得现时代的合法性。让·莫内坦言:“欧洲从未存在,我们必须真诚地去创造欧洲。”欧盟目前遭遇再国家化危机,就是在与异化力量抗争。

原教旨化:和任何生命形式一样,国际组织一旦形成,都具有原教旨倾向,即不断否定对立面来肯定自身,以获得现时代的合目的性。让·莫内曾断言,当欧洲遇到危机时,总是会摆脱危机并变得更强。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认为,莫内太乐观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这样感慨。作为欧元最初的设计者之一,也被视为欧元奠基人的他警告说,“人们必须时刻警惕,确保以更强者的姿态度过危机。”

欧盟成立以来,先后遭遇原教旨化、异化的挑战。原教旨化则是欧洲联邦的冲动。2005年欧洲宪法先后被荷兰、法国公投否决,直至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否定了欧洲联邦的设想。欧洲一体化更多在“政府间主义”而非“超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下推进。异化就是反欧盟、反欧元的极右翼势力。近来在欧洲各国都在抬头,并直接考验荷兰、法国大选。

不再按照同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

后英国时代的欧盟,如何同化?换言之,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以何种目标为指向?这是当下欧洲最为关切的问题。

不久前,欧委会主席容克发布的“欧洲未来白皮书”,提出欧洲未来的5种可能性,让欧洲各国政府、议会和民众去探讨。这是我第一次从欧委会口中听到欧洲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白皮书提出了2015年欧盟的五种设想。一是“延续”:成员国将根据欧盟现有的路线,专注于实施和升级各项积极的改革议程;二是“只作为单一市场”:成员国无法在很多政策领域达成共识,只能专注于深化单一市场;三是“愿者多做”:欧盟将允许那些有意愿的成员国在一些特定领域深化一体化,如国防、内部安全、税收等;四是“少但高效”:欧盟将只专注于一些特定政策领域的一体化,撇开其他领域;五是“抱团做更多”:成员国将推进所有领域的一体化,共享更多权利、资源和决策。

欧盟未来白皮书,展示了“多速欧洲”恐怕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其设想欧盟成员国将不再按照同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欧盟核心成员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领导人表态支持建设一个“多速欧洲”,希望以此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继续向前。然而这却遭到2004年欧盟最大一次东扩所纳入的10个主要位于中东欧的新成员激烈反对,担心会成为欧盟“二等公民”,凸显欧盟内部核心-边缘国家的分裂。“团结”、“用一种声音说话”一直是欧盟的口号。如今,“多速欧洲”成为应对危机的无奈。

在白皮书中提出的“延续现状”“单一市场”“愿者多做”(即“多速欧洲”)“少但高效”“推进所有领域一体化”这五种设想中,东欧国家目前也仅止于反对“多速欧洲”。从官方表态来看,捷克和斯洛伐克倾向于维持现状;波兰和匈牙利倾向于“少但高效”设想,即只专注于一些特定政策领域的一体化,有效地做更少的事情,这意味着欧盟将向成员国部分放权。

道不同,就不相为谋?“欧洲之父”让·莫内曾感慨——“假如重新开始,我会从文化入手。”的确,与美国相比,欧洲一体化缺乏多元文化的“大熔炉”,未能做到社会政治层面的“合众为一”。这个“一”就是欧洲身份,就是“欧洲永不再战、联合自强”的初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罗马公约原文

图为在人民大学举行的国际研讨会现场 摄影:黎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中欧关系能否超越经济合作?谁主导危机时期的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国、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外交前景如何?时值欧洲一体化重要步骤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在中国人民大学内,校方15日用全天时间举办了相关国际研讨会。来自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欧盟协会、英国艾赛克斯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美国路易威尔大学等的专家学者与会。

主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欧洲研究中心的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表示,过去60年来一个伟大的精神就是利用一体化促进自由化和全球化,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和平、经济的稳定、政治的和谐。《罗马条约》签订之后,整个欧洲60年来基本上没有战争,形成了一个贸易投资、金融货币完全一体化的典范。在我们当前这样一种环境里,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倡导,它是我们真正克服在大调整、大危机之后的各种乱象的很明确的一种方向。

“在《罗马条约》签署60年时来讨论欧洲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不仅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且对于中国自身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刘元春说。

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陈大卫表示,欧洲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这个题目有挑战性,难就难在它是在一个多变量相关、多要素缠绕的情况下,要从一个复杂机制里找出一条相对合理的路径。欧洲的困境实际是一个三元悖论,有一些问题是在欧盟演进的过程中产生的。出路是什么?到底是继续相对平和地推进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是像大家看到的英国脱欧、数字化民主对精英的代议制民主的冲击,这要看各方博弈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欧洲确实是近代化的引领者,很多世界上的危机、问题欧洲都先体会到了,所以,欧洲一体化的成就还是很主要的。但60年来它只是实现了内部的和平,外部和平则没有实现。另外发展问题并未解决好,地区间、国家内发展也面临很大的差距,多元社会失败,助长了民粹主义等等。我们研究欧洲一体化的困境,实际上也就是在研究人类发展的困境、资本主义体系的困境和全球化的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1957年3月25日,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来人们称这两条约为《罗马条约》。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六国议会先后批准了该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共体。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罗马公约保护对象的有

中新社布鲁塞尔3月25日电 (记者 沈晨)欧盟庆祝《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纪念活动25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除英国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聚集在罗马,共商欧洲未来10年的发展大计,并发表《罗马宣言》。

60年前,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欧盟的前身欧共体由此诞生。

英国29日将正式开启“脱欧”程序,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第一块“剥落的墙砖”。英国首相府发言人此前已经表示,特雷莎·梅首相不会出席罗马特别峰会。

值此关键之际,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与欧盟各机构领导人共同发表《罗马宣言》,强调团结与和平的重要性。

《罗马宣言》开宗明义指出,“我们,27个成员国及欧盟机构的领导人,为欧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欧洲一体化的建设是大胆、远见的努力。60年前,从两次世界大战悲剧中恢复过来的我们,决定团结在一起,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大陆。”

宣言提到,“欧洲一体化之初源自个别人的梦想,如今业已演变成为众多人的希望。欧洲重归一体。今天,我们团结在一起,更加强大:成百上万的人们跨过欧洲大陆,在扩大后的联盟中受益生活,克服了昔日的分隔。”

宣言强调,未来10年,欧盟将致力于建设一个“安全的”、“繁荣可持续的”、“社会化的”、“具有全球视角更为强大的”欧洲。

宣言最后表示,“我们为了更加美好而团结在一起。欧洲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说,“欧盟不是口号、程序和条例。欧盟保证自由、尊严、民主与独立,这不再是梦想,而是每一天的现实。”

“花甲”之年的欧盟重又站上十字路口。英国“脱欧”显示出了欧盟的不和谐迹象和日益增大的“离心力”。但英国的离开是否像推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从而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产生大面积“脱欧”目前还尚难定论,还要看随后即将举行的法国、德国大选结果。

出席《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纪念活动的领导人前一晚出席了罗马教皇方济各举行的欢迎仪式。罗马教皇方济各指出,如果欧盟不能秉承其先辈团结的理念,就将面临“死亡”的危险,团结是抵制民粹思潮泛滥的最佳“处方”。(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罗马公约成员国包括中国吗,罗马公约全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