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余然铭

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然铭来为大家解答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这个热门资讯。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肇事逃逸怎么判刑和赔偿

事故发生后

司机第一时间应当报警、抢救伤员

然而

有些人却因害怕承担责任

选择肇事逃逸

殊不知

肇事逃逸处罚更重

……

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肇事逃逸的严重后果

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肇事逃逸代价有多大?

肇事逃逸代价有多大?

蜀黍给你算笔账

01算经济账目

一旦逃逸不予理赔第三者保险。如果驾驶员肇事致人死亡且逃逸的话,肇事驾驶员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赔偿责任。而且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第三者保险。交强险只能赔偿11万元,其余赔偿款都由肇事驾驶员自己承担。

若驾驶员能够积极理赔,且驾驶车辆保险齐全,其车辆第三者保险一般就有20万元,加上交强险的11万元赔偿款,保险公司就能赔偿31万元,能大大减轻肇事驾驶员经济负担。

02算法律账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逃逸后罪责加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03算心理账

一旦逃逸无法正常生活!一旦肇事逃逸,逃逸者必然会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不少肇事逃逸驾驶员表示“不敢回到肇事现场,一直绕着走。”而且一旦查实案情,将成为被警方上网追逃的对象,如果牵扯到刑事处罚,判刑后,刑事处罚影响自己应聘工作、贷款、经商,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出国、入伍、政审。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刑事处罚影响前途,实在得不偿失。

04算社会账

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但增加了交通肇事案件的侦查难度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常常因行为人逃逸,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致残或者死亡。肇事逃逸是行为人故意而为之,常常表现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置被害人不顾,其社会影响极坏,应当予以严惩。

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如果发生事故后能够及时报警,积极配合民警调查,积极赔偿,将社会影响降到最小,赢得受害方家属谅解,有可能减轻刑事责任,尽早回归社会。

编者按

肇事逃逸属于重点处理的侦破类案件,肇事者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发生交通事故后,不论事故造成的后果程度如何,应该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全力抢救伤员和保护好现场,等待公安交警部门的处理。这不仅是对事故双方负责,更是避免自己因为事故逃逸而付出重大代价的最好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肇事逃逸的定罪标准

撞了人后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当场跑了,毫无疑问这属于肇事逃逸,那么撞了路灯没有报警也算逃逸吗?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才离开,这也属于逃逸吗?

近日,江宁发生了多起肇事逃逸案件,记者特意采访相关事故民警,以期让更多人明白肇事逃逸的界定及严重后果,对法律心存敬畏。

案例一:外卖小哥逆行撞人逃逸,交警火速破案

8月20日13时许,江宁交警大队麒麟中队值班电话突然响起,一女子报警称自己被一辆外卖电动自行车撞伤,肇事车当场跑了。

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事故现场。伤者李女士说,当时她正驾驶电动自行车沿华汇路东侧非机动车道由南向北正常行驶,一辆逆向行驶的外卖电动自行车突然驶了过来,她避让不及与其撞在一起,重重摔倒在地,电动自行车也摔坏了。

见自己闯了祸,外卖小哥主动扶起了李女士。正当李女士打电话给家人时,外卖小哥竟然一声不吭地骑上车飞速离去。

根据李女士的描述,负责此案的事故民警从路面监控中发现了这辆肇事电动自行车,并通过查看其行驶轨迹,寻找肇事者的踪影。与此同时,交警也与外卖公司取得了联系,将警方掌握的信息与外卖公司的系统平台数据相匹配,迅速锁定了肇事逃逸的外卖小哥陈某。

当晚,事故民警正式传唤陈某至中队。陈某称,当时他急着送餐,加上害怕李女士要自己赔钱,索性一走了之,没想到距离这起交通事故仅过了半天,交警就找到了他。

交警:这是一起典型的肇事逃逸事故,外卖小哥因交通违法撞伤人后,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法,当场跑掉,直到被交警找到才出现。根据法律规定,这名外卖小哥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他不仅要承担伤者医药费和修车费,还要因肇事逃逸被罚款2000元、行政拘留10日。

案例二:撞断路灯杆没报警,司机被认定肇事逃逸

9月2日凌晨,江宁汤山交警中队接到报警,中林路有一根路灯杆被撞断,影响交通。交警迅速赶到现场,清理障碍,并通过现场监控,锁定了肇事车辆。

当天下午,肇事车驾驶人杨某被传唤至汤山交警中队。他表示,前一晚10点左右,他驾驶大型货车在中林路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有急弯,因车速过快来不及减速,撞上了路灯杆。事后,杨某想着反正没人看到,开车跑了。

“你知道你的行为已经属于肇事逃逸了吗?”交警问。“不会吧,我只是撞断了路灯杆,没有撞到人,怎么就是肇事逃逸了呢?”杨某一脸愕然。

交警:法律对于“交通肇事”的定义是: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在本案中,杨某撞了路灯杆,为了逃避赔偿处罚而逃跑,完全符合肇事逃逸的定义。

在交警日常接触的肇事逃逸案件中,有两三成都不是撞人逃逸,而是撞坏路边的消防栓或超高车辆刮断了树枝、撞坏了别人家的墙,甚至是不小心轧死了别人家的宠物等。司机遇到这些情况,首先应该报警,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就不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案例三:肇事后在自己车前留下联系方式

8月27日,家住江宁谷里的几位市民开车上班时,发现停在车位里的车被撞了。

江宁谷里交警中队接警后赶到现场,经清点,一共有5辆车受损。通过调取监控,交警发现肇事车是一辆黑色奔驰,正停在路边的一排停车位内。

当天下午4点,奔驰车主吕某在接到民警电话后来到交警中队接受处理。他告诉交警,前一天晚上他行驶到锦华路碧桂园路段时,一边发微信一边开车,不慎撞到停车位里的车辆,在停车过程中,又擦到了其他车辆。考虑到当时已是凌晨3时,他拍了几张现场照片,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放在自己车前挡风玻璃上,离开现场。

交警:吕某虽然留了自己联系方式,却放在自己车里,被撞车主并不知情,因此他的行为也构成肇事逃逸。

案例四:将伤者送到医院后,他偷偷跑了

今年4月,市民张某骑电动自行车经过双龙大道时,将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老人连人带车撞倒,老人腿部骨折。张某主动送老人去了医院,但是在挂完号等医生过程中,他表示身上钱不够,要去银行取钱,就这么一去不复返。

江宁开发区交警中队民警接到报警后,对医院和沿途道路监控进行仔细排查,找到了张某,并认定其行为属于肇事逃逸。

交警:有市民认为,只有当场逃离事故现场才属于肇事逃逸,其实不然。根据肇事逃逸的定义,对逃逸的认定并没有时间和场所限定,所以哪怕肇事人将伤者送至医院,在医院离开,也属于肇事逃逸。 通讯员 沙学祥 孙明 蔡蕾 夏文娟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茸

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每日一‘典’”栏目,每天带你读一则民法典的亮点法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肇事逃逸,

如何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请看民法典相关条款: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文案:陶羽黛丨设计:吕韶文丨编辑:杨书培

肇事逃逸会留下案底吗

半分钟读全文: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的基本犯,这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前提;

2.行为人明知已经造成交通事故,这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事实条件;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外在表现;

4.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本质特征。

一、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冒名顶替的,不必然构成肇事逃逸

王真某交通肇事案:(2016)苏1023刑初字第326号

案情重现:被告人王真某交通肇事后,要求同车人员王敬某冒充肇事驾驶人员。王敬某遂在事故现场想公安机关报警并向前来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谎称其系肇事车辆驾驶员。其间,被告人王真某一直未离开事故现场。

裁判要旨:将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法定的加重处罚情节,其根本目的是预防行为人不及时履行救助义务,对被害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持放任态度,加大被害人所受到的的伤害。本案被告人王真某在事故发生后,与同车人员及时履行报警义务,并在事故现场等候处理,其主观上并无对他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持放任态度,客观上也无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扩大。

二、以筹钱为目的离开医院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刘某交通肇事案:(2016)京03刑终字第527号

被告人刘某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后刘某将其母亲杨小某留在医院,其本人以筹措钱款为由先行离开。其间,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始终保持联络。

裁判要旨:认定肇事逃逸要求行为人主观上系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客观上逃离了事故现场,二者同时具备。被告人刘某将伤者送至医院、将亲属留在医院协助救治、本人离开后筹措费用,最终使伤者得到及时治疗。刘某虽客观离开事故现场,但系救治伤者所需,亦无逃跑行为,不能认定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三、不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而驶离现场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刘云某交通肇事案:(2016)津0225刑初字第424号

某日凌晨,被告人刘云某驾驶大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将两名行人撞倒,其驾车驶离现场后发现车辆左侧车灯不亮,遂将车停在路边检查,发现车辆前部左侧损坏,随即驾车调头返回事故现场并摆放警示牌后报警。

裁判要旨:不能简单机械地将离开事故现场等同于交通肇事逃逸,还应综合考虑行为人对事故的认识情况及离开事故现场地主观目的。

对造成交通事故的“明知”,既包括“知道”,也包括“应当知道”。“应当知道”一般需要综合考虑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各方面客观情况综合认定。

对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已经造成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四、接受事故处理机关首次处理后逃跑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李顺某交通肇事案:(2016)豫05刑终字第224号

被告人李顺某交通肇事后,与被告人一同被送往医院救治。当天,李顺某即向前来医院讯问的交警大队民警如实陈述了案件经过及个人基本情况。后本案被害人不治身亡,被告人李顺某得知后离开医院。

裁判要旨:公安人员对被告人进行首次讯问后,已经查清了事故经过并确定了其个人基本情况,此时肇事行为人已经确定,且被害人已到医院救治,被告人在得知被害人死亡后逃跑,不会再扩大对被害人的危害后果,也不影响事故认定和肇事行为人的确认,故其逃跑行为在对其犯罪情节中予以考虑即可,不应认定为肇事逃逸。

五、非碰撞情形下造成其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离开现场的,不必然构成肇事逃逸

郭建峰等交通肇事案:(2016)豫15刑终字第284号

被告人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货车由于捆扎挂车中部钢丝绳断裂,导致车上所载酱糟泄露,并引发后车交通事故。被告人将车停在高速外的加油站附近并在车内等待,后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

裁判要旨:非碰撞情形下造成其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应当从“明知他车发生交通事故与己有关”和“为逃避法律追究”两个方面把握。本案中,被告人不能准确判断他车事故与己有直接关系,且未选择弃车逃跑或在隐蔽场所躲藏等逃避法律追究的方法,不论从“明知他车发生交通事故与己有关”和“为逃避法律追究”层面,都不宜认定其为肇事逃逸。

来源:郑州刘臣律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