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察官到律所高级合伙人的转型之路,律师检察官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康雯颖

  王灿律师:从检察官到律所高级合伙人的转型之路

  他曾是前资深检察官,先后在侦监、公诉、反贪等检察院的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因为个人原因跳出体制内的舒适圈,选择成为一个从零开始的实习律师,最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律所高级合伙人。

  面临两年的回避期,他如何度过?面对检察官到律师的身份角色转变,他会做出哪些调整?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灿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故事。

  五年时间,从书记员到资深检察官

  “2011年7月23日,我依然非常清晰的记得这个日子。”这天上午,王灿手里提着一个帆布包,身上背着一个书包,准时来到了检察院的门口,这天是他到检察院报到的日子。从这天起,他成了一名神圣的检察官。当然,工作还是要从书记员做起,第一站是侦监科,也就是批捕科,当侦监科的领导把他从政治处领到新办公室以后,心里既激动又兴奋,他的职业生涯也在这里起航。

  随后几年,又陆续到公诉、反贪部分工作。检察院几年的职业经历,让他从初入职场的小白,成长为独立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案件能力,懂得了如何去严谨的审查一个案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案件材料中提取出对定罪量刑起主要作用的事实。

  跳出舒适圈,选择离职做律师

  检察机关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考虑如何惩治犯罪,这也难免导致在思维上更倾向于有罪推定。但不管怎么样,检察院还是一个非常培养人的地方,因为检察院内部有大量的培训,大量的竞赛,更有大量的案件供你去实践,好的检察官,或者说好的律师,永远都是用案件喂出来的,只有在大量的案件办理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才能真正把案件办理遇到的问题逐一化解,才能真正的提高。

  也许人们会问,既然检察院的工作这么锻炼人,这么好,为什么要辞职呢?“也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每个人的经历、站的角度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原因,我离开体制也是因为个人追求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原因。”王灿说。

  2016年3月份,当时还在反贪加班的过程中,他写好了辞职申请书。5月31日,他正式拿到了组织部同意辞职的批复,辞职后其实也是既有兴奋也有失落,兴奋的是终于又站在了围城之外,失落的是毕竟对于检察院还是有感情的,突然间心中感到少了点什么。

  两年回避期 一切从零

  辞职之后,他就加入了一个刑辩团队,因为有两年的回避期,所以在这两年内还是比较难熬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团队在这期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加入刑辩团队以后,一切从头开始,这时候首先要申请实习律师证,要跟着指导老师,参与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从接待当事人、到跟随会见、到跟随阅卷、写法律意见等。

  这个时候的王灿,还面临着检察官到律师的身份、角色转变。因为律师和检察官所站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案子拿到以后,一开始还有点不太适应,包括家属和当事人来咨询的时候,有时候还很难摆脱检察官的思维。甚至有的当事人就会说,王灿的咨询方式感觉像是在审讯他。指导老师也多次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后来时间长了,慢慢也就改变了。

  其实从实习律师做起,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因为在检察院的时候也是从书记员做起的嘛,对于一些日常的基本工作也是得心应手,非常简单的比如装卷,他比很多老律师装的都快,这也是在检察院练就的本领。对于案件,做一些发问提纲,阅卷笔录、辩护词,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因为这些都是在检察院的日常工作,在检察院看案子的时候,也要写阅卷笔录、审查报告、公诉意见和讯问提纲之类的,因为有检察院的工作经历,在看案子的时候还是有一点优势的。比如,很多律师对于检察官的举证顺序经常很难把握,在质证的时候就很难跟上,因为不同的案件,检察官的举证顺序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有过相关的工作经历,对此把握的上也就得心应手一点。

  丰富的案件办理经验,快速成长为资深律师

  “在从事律师以后,我很感谢检察院的工作经历。”王灿说,真正好的律师是用案件“喂”出来的,每个检察官每年基本上要办一百件左右的案件甚至更多,而一个刑事律师,一年如果能够亲力亲为的办到三十件案件就已经很多了,所以从数量上讲,检察院的工作经历让他的实践能力更强,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他能够在对案子时,更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分析。

  对当事人来说,法律的规定是总的纲领,但司法实践中处理的方式是千差万别,怎么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实现对当事人利益的最大维护,这也是当事人最关心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检察院的工作经历,所以在给当事人分析问题时、解决问题时,更能让当事人信服,也更有利于案件的承接。

  相比“关系”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帮助人

  在日常与当事人的洽谈中,也有很多当事人问他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帮他做无罪、能不能取保等等。每当遇到这类问题,他都会跟当事人说,一个案件的结果怎么样,取决于案件本身,而不是看关系,永远不要相信江湖郎中所说的找关系就能把人“捞出来”之类的,如果一个案件不管从事实还是证据或者程序上都没有问题,那么,找谁都没有用,有很多当事人认为关系是万能解药,只要有关系,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当事人因此而吃亏。

  对于很多当事人认为的关系一说,王灿认为,从他检察院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不管是公安还是检察官还是法官,更愿意看到律师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法律意见和辩护意见,而且,他们也乐于与律师进行沟通,因为现在案件都是终身负责制,他们更希望自己办的案子没有问题,所以一旦律师能够指出这个案件不管是定性还是证据还是程序上的任何问题,他们都是非常乐意接受和采纳的,只有在案件上找到问题,才能够赢得检察官和法官的尊重,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当事人。

  刑事案件无小事,每个案件都关乎自由和生命

  转眼之间,从事律师行业也四年了,拿到执业证也三年了,虽然在律师行业也许执业时间不算太长,但作为法律人却也有10年的时间了。在从事律师的这几年中,可以说既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当事人,帮助当事人解决了困难或者困惑,当每次看到当事人从看守所走出来的时候,再多的付出感觉都是值得的。忧的是也有很多案件,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真正的公平正义。

  作为律师,最重要的是要有正义感,这是本心,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只有坚持本心才能把当事人的委托时刻放在心上,尤其是刑事案件,对于律师,也许这一起案件只是律师执业生涯中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个,但对于当事人和其家属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所以刑事案件无小案,每一起案件关乎自由与生命。只有真心去办案,用心去办案,就一定能取得当事人的理解与尊重,也才能更快的成长。

  2019年12月,在执业两年后,他成为了律所高级合伙人。

  律师应该有工匠精神

  王灿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就是做一个专业的刑事律师,即致力于为已经犯罪的人争取公正的法制环境,也致力于为社会大众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通过互联网,最大的收获就是借助这种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他告诉我们,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为更多的当事人服务。律师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现在有很多的法官、检察官辞职做律师,那么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律师进入到法官、检察官的行列,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不同的职业经历,才能更好的推动法治真正的进步。

  “一个优秀的律师,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有正义感,其次要有工匠精神。”王灿认为,只有具有正义感,才能把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不会被诱惑迷住双眼,只有具有工匠精神,才能把案件做细、做精,才能真正服务于当事人。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律师成为检察官

检察官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吗

检察院与律所合作为企业

律师转行检察官

律师检察官的区别

检察官与律师交往

检察官与律师关系的规范

检察官从事律师

检察官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吗

律师变成检察官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