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第三方支付整顿方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韦杰一

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第三方支付整顿方案

大家好,由投稿人韦杰一来为大家解答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第三方支付整顿方案这个热门资讯。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第三方支付整顿方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三方支付整顿新闻

第三方支付机构持续缩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信息,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生宝”)已被注销支付牌照,这是今年央行披露注销的第4张支付牌照,也是累计注销的第100张支付牌照。同样是牌照被注销,曾经的持牌支付机构深圳市深银联易办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易办事公司”)近日“决议解散”。

“支付牌照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受访行业专家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将缩减,一方面是响应合规要求,主动兼并、注销支付牌照;另一方面是预付卡、收单机构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从而主动退出第三方支付市场。

牌照注销 黯然离场

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持续缩减。今年以来,央行已经披露注销了银生宝、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汇明商务”)、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中汇电子支付”)的支付牌照,银生宝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是今年央行披露注销的第4张支付牌照。截至目前,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达100张。

具体来看,银生宝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2021年12月,银生宝在进行支付牌照续展时,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被央行中止了续展申请审查。时隔3年多,该机构正式被注销支付牌照。

汇明商务成立于2011年6月10日,注册资本为1.018亿元,是上汽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于2013年7月获得支付牌照,可在江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中汇电子支付于2013年1月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服务于航空票务、电子票务、教育、外贸等数万家行业客户。

记者了解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分别于2021年8月、2023年1月就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对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予以中止,后续牌照续展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才公布注销信息。

牌照被注销之后,曾经的持牌支付机构易办事公司近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注销备案”,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据悉,易办事公司是银联体系内从事银行卡支付业务的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成立于2000年12月。2024年2月份,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易办事公司被终止成员机构资格。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银联商务曾持有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宁波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中金支付有限公司、易办事公司等多张支付牌照。近年来,银联商务加速“瘦身”,陆续整合旗下相关业务,旗下多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相关业务也由银联商务各地分公司承接。

支付牌照持续缩减

2025年支付行业会延续整合和出清的趋势,已有银生宝、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汇明商务等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大连中鼎支付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于去年12月31日被注销,2024年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达到10张。截至目前,根据央行披露的注销牌照信息统计,累计已注销的支付牌照达100张,目前还有存续牌照171张。

从去年至今注销的14张牌照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银商系”牌照,通过整合来满足《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要求。《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同一股东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第二类如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继续持有牌照的成本高于收益,从而选择主动退出市场,主动终止收单支付业务,并向央行申请业务终止及牌照注销;二是本身业务难以继续,经营风险很难把控,已经没有能力也不适合继续留在支付市场,牌照难以续展,从而被注销。

“支付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下进行深度优化,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十分正常。”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条例》提高了牌照申请门槛,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规范和监督。部分支付机构因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或经营不善等原因,可能会选择注销牌照或被整合,导致支付牌照数量进一步减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对记者分析指出,注销支付牌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政策调整,去年5月正式实施的《条例》对支付机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二是有些支付机构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决定终止支付业务;三是支付行业竞争加剧,监管处罚与债务不断增加,促使机构陆续退出支付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对记者表示,在支付新规深入推进、央企“退金令”等因素影响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既包括支付机构主动选择注销的,也涵盖通过挂牌出让等方式寻找下家,反映出支付行业仍处于深度洗牌进程中。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多长时间完成2024

第三方支付机构持续缩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信息,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生宝”)已被注销支付牌照,这是今年央行披露注销的第4张支付牌照,也是累计注销的第100张支付牌照。同样是牌照被注销,曾经的持牌支付机构深圳市深银联易办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易办事公司”)近日“决议解散”。

“支付牌照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受访行业专家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将缩减,一方面是响应合规要求,主动兼并、注销支付牌照;另一方面是预付卡、收单机构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从而主动退出第三方支付市场。

牌照注销 黯然离场

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持续缩减。今年以来,央行已经披露注销了银生宝、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汇明商务”)、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中汇电子支付”)的支付牌照,银生宝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是今年央行披露注销的第4张支付牌照。截至目前,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达100张。

具体来看,银生宝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2021年12月,银生宝在进行支付牌照续展时,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被央行中止了续展申请审查。时隔3年多,该机构正式被注销支付牌照。

汇明商务成立于2011年6月10日,注册资本为1.018亿元,是上汽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于2013年7月获得支付牌照,可在江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中汇电子支付于2013年1月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服务于航空票务、电子票务、教育、外贸等数万家行业客户。

记者了解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分别于2021年8月、2023年1月就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对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予以中止,后续牌照续展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才公布注销信息。

牌照被注销之后,曾经的持牌支付机构易办事公司近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注销备案”,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据悉,易办事公司是银联体系内从事银行卡支付业务的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成立于2000年12月。2024年2月份,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易办事公司被终止成员机构资格。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银联商务曾持有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宁波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中金支付有限公司、易办事公司等多张支付牌照。近年来,银联商务加速“瘦身”,陆续整合旗下相关业务,旗下多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相关业务也由银联商务各地分公司承接。

支付牌照持续缩减

2025年支付行业会延续整合和出清的趋势,已有银生宝、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汇明商务等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大连中鼎支付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于去年12月31日被注销,2024年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达到10张。截至目前,根据央行披露的注销牌照信息统计,累计已注销的支付牌照达100张,目前还有存续牌照171张。

从去年至今注销的14张牌照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银商系”牌照,通过整合来满足《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要求。《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同一股东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第二类如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继续持有牌照的成本高于收益,从而选择主动退出市场,主动终止收单支付业务,并向央行申请业务终止及牌照注销;二是本身业务难以继续,经营风险很难把控,已经没有能力也不适合继续留在支付市场,牌照难以续展,从而被注销。

“支付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下进行深度优化,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十分正常。”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条例》提高了牌照申请门槛,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规范和监督。部分支付机构因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或经营不善等原因,可能会选择注销牌照或被整合,导致支付牌照数量进一步减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对记者分析指出,注销支付牌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政策调整,去年5月正式实施的《条例》对支付机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二是有些支付机构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决定终止支付业务;三是支付行业竞争加剧,监管处罚与债务不断增加,促使机构陆续退出支付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对记者表示,在支付新规深入推进、央企“退金令”等因素影响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既包括支付机构主动选择注销的,也涵盖通过挂牌出让等方式寻找下家,反映出支付行业仍处于深度洗牌进程中。

第三方支付整顿措施

第三方支付行业持续出清。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支付牌照注销名单,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已被正式注销,注销时间为2024年11月11日。今年以来,央行注销的支付牌照总数达8张,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已有94张。在专家看来,行业格局正在不断优化,未来存量支付机构需要健全及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回归支付本源业务。(经济参考报)

第三方支付整顿报告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日前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广州市汇聚支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汇聚支付”)因违反多项规定被警告、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罚没共计超千万元。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内已有15家支付机构被监管处罚,其中有两张千万元级罚单。从被罚内容看,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均为“重灾区”,且“双罚制”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支付公司被罚数量和总额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多。”3月22日,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最新的罚单来看,说明严监管仍然在持续。从处罚内容和方式来看,在反洗钱、账户管理以及商户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双罚制”也仍然存在。

两机构收千万元罚单

公示表显示,汇聚支付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有关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有关支付机构管理规定,被警告、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180.9万元,并处罚款880.8万元,合计被罚没1061.7万元。

此外,相关当事人一同被罚。时任汇聚支付副总经理杨某国因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有关清算管理规定警告,并处罚款57万元。时任汇聚支付总经理王某峰因违反有关支付机构管理规定,警告、通报批评,并处罚款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出现了“通报批评”这一内容。

王蓬博认为,相对于以往人民银行处罚中仅有“警告”字样,此次汇聚支付以及其总经理被处以“警告、通报批评”的情况则显得更加严格。“通报批评”对被处罚机构的声誉和市场形象带来更大影响,也清晰地表明了央行震慑违规机构,维护支付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

官网显示,汇聚支付成立于2008年7月1日,注册资本1亿元,于2014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于2019年7月续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汇聚支付涉嫌为虚拟货币、博彩等不法平台提供支付结算通道而遭到受害人举报。2019年4月22日,第三方平台21CN聚投诉发布了《第三方支付Q1排行榜:汇聚支付上黑榜》,指出汇聚支付被评为2019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行业黑榜商家。

汇聚支付的这张罚单也是今年内支付行业第二张千万级罚单。1月,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同样领到大额罚单。因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未按规定将手续费收入计提至特定自有资金账户等8项违法行为,罚没共计1199万元。

为了解相关整改情况,记者曾向汇聚支付、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发出采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年内15家支付机构遭处罚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兼并、注销支付牌照,今年已有银生宝、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汇明商务等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行业加速出清。且近来大额罚单连续落地,也意味着支付行业严监管仍在持续。

3月,深圳市盛迪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被没收违法所得26,675.98元,并处罚款737万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机构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罚单金额却高达737万元,原因何在?

王蓬博表示,罚单金额远高于其违法所得,个人认为反映出违规行为性质严重,监管希望加大惩戒力度。从违规问题来看,包括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特别是与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都可能涉及洗钱风险、资金安全问题以及对金融秩序的潜在破坏,因此监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惩戒力度加大。监管机构对时任总经理曾某洪的处罚,也体现了“双罚制”原则,旨在强化具体到人的责任追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以来,共计有15家支付机构被处罚,合计被罚没金额近5000万元。不难看出,大额处罚明显增多,且多为一同处罚相关责任人的“双罚制”。对此,王蓬博认为,高额罚单容易引发市场对机构合规性的质疑,可能导致部分商户流失,短期内或许对交流量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公司应及时整改,挽回声誉。

从罚单内容来看,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风险监测系统未能对可疑交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反洗钱领域依旧是被罚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某些支付机构过往忽略的问题也被纳入考量范围,如山东一通支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未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被警告。

“从罚单涉及的内容来看,涵盖了反洗钱、商户管理、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既有频繁出现的反洗钱和商户管理等,也有新的处罚内容披露。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的监管正在覆盖支付业务的各个环节。”王蓬博指出。

“从违规事由来看,反洗钱、商户真实性及合规性等是监管工作的重点。”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后续预计科技类的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问题将与传统反洗钱工作一道成为监管所关注的重点。建议支付机构及时梳理及研判当前合规形势,做好合规培训的同时不断增强风控能力及科技水平。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第三方支付整顿时间,第三方支付整顿方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