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联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举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马安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联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举例

大家好,由投稿人马安来为大家解答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联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举例这个热门资讯。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联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举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马靖昊说会计的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多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星标方法 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马靖昊说会计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面我将通俗地解释这四个概念,并提供简单的例子。
区别

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公司实际收到的股东投入的资本金,是公司成立和运营的基础资金。

特点:代表了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是公司注册时股东承诺并实际投入的资本。

举例:假设张三和李四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张三投入100万元,李四投入5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的实收资本就是150万元。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特点:不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但属于投入资本范畴,由投资者共同享有。

举例:如果公司发行新股,每股面值1元,但发行价格定为2元,那么多出的1元部分就会计入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种积累资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的资本。

特点:属于公司的留存收益,需依法提取,并有一定的使用限制。

举例:公司今年赚了100万元,按照法律规定提取10%作为盈余公积,即10万元,这10万元就不能直接用于分配给股东或用于其他非法定用途。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在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公司的利润。

特点:属于公司的留存收益,可用于公司的再投资或分配给股东,但公司有权决定其用途。

举例:公司今年赚了100万元,扣除各种税费和提取盈余公积后,还剩下80万元。如果公司决定不分配这80万元给股东,那么这80万元就形成了未分配利润。
其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这两个科目,都包含“资本”二字,意思就是股东投入的资本,不是公司通过经营赚到的钱。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二个科目,是公司经营过程中赚到的钱,通过实现利润累计下来的。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总结这四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盈余公积的具体用途有哪些?

盈余公积具体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弥补亏损:当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使用盈余公积来弥补这些亏损。

转增资本: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盈余公积按照股东原本的持股比例转为资本或股本。不过,在转增资本时,所留存的法定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扩大生产经营:盈余公积还可以用于企业的再生产和发展,以支持企业的扩展和增长。

分配股利:在某些情况下,盈余公积也可以用于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未分配利润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如何体现?

未分配利润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主要体现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是企业内部积累的利润。具体而言,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的是期末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计算公式为: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分配的利润(包括提取各项盈余公积、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利润转增资本等)。

这里再进一步用通俗语言进行解释

实收资本:就好比你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水果店,你们一开始各自拿出的钱,加起来就是实收资本,这是水果店最初的本钱。

资本公积:还是这个水果店,后来有人特别看好,想加入,出的钱比他应得的股份多,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水果店赚了钱,按照规定拿出一部分存起来,准备以后应急或者扩大规模,这存起来的钱就是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赚的钱扣掉提取的盈余公积,再扣掉分给股东的,剩下没安排用途的就是未分配利润,这部分钱以后怎么用还没定。

最后举一个关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通俗例子

假设小明、小红和小刚一起开了一家餐厅,总共投资 100 万元,其中小明出 50 万元,小红出 30 万元,小刚出 20 万元。这 100 万元就是餐厅的实收资本。经营一段时间后,餐厅生意特别好,小李想加入,他愿意出 40 万元,但只要求占 20%的股份。这样一来,餐厅的实收资本增加 20 万元,多出来的 20 万元就是资本公积。又过了一年,餐厅盈利 80 万元。按照规定,要提取 8 万元作为盈余公积。剩下的 72 万元中,拿出 20 万元给股东们分红,剩下的 52 万元就是未分配利润。在这个例子中,实收资本是一开始大家投入的本钱,资本公积是新股东加入时的溢价,盈余公积是为了餐厅未来发展留存的一部分利润,未分配利润则是还没决定具体用途的利润。
总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通过这些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作机制。

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财务逻辑,如文章得到您的认可,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谢谢。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大白话

先从所有者权益说起,所有者权益,顾名思义就是公司的所有者的权益,就是股东的权益,公司所有资产扣除所有负债以后,剩余的部分就是所有者的权益。

所有者权益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公司经营过程中赚到的钱,每年的收益逐渐累积下来的;另一方面是股东投入的资本,包括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要包括五个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这两个科目,都包含“资本”二字,意思就是股东投入的资本,不是公司通过经营赚到的钱。

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三个科目,是公司经营过程中赚到的钱,通过实现利润累计下来的。

既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都是股东投入到公司的资本,两者有什么区别?

实收资本(或股本)就是一个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金,公司的股东就是通过实收资本来计算各自占有的股权比例的。

比如,A、B分别出资20万、30万成立一个公司,公司的实收资本(注册资本金)就是50万,A的股权占比为40%,B的股权占比为60%。

如果一年后,公司实现净利润了赚了100万,公司的总价值就是50+100=150万了。这时C出资50万加入公司,成为股东,C的股权比例是多少呢?

这个就由股东之间协商确定,比如C出资的50万中,20万元计入实收资本(用来计算股权比例),这时公司的实收资本就变成了20+30+20=70万元了,那C的占股比例就是20/70=28.57%,A的占股比例就变成了20/70=28.57%,B的占股比例就变成了30/70=42.86%。

C出资的50万中的剩余30万元就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就是股东投入到公司的资本中超过实收资本的部分,相当于C为了获得公司的股权愿意溢价购买这部分股权,原因就是C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既然是溢价购买股权,那C投入的资本中超过实收资本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就叫做资本溢价,对应的科目就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是资本公积的一个二级科目。

那么能用资本公积金弥补公司亏损吗?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亏损,原因如下:

1、资本公积金来源于企业经营之外,由于法定注册资本制度的规定而无法以资本的名义出现,其中大部分是股东的投资,具有资本的属性,与企业经营所得的收益无关。因此用资本公积金来弥补公司亏损会模糊资本与收益的界限,其结果是无法正常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

2、公司资本要遵循“资本保全原则”,要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企业收益的计量,都应以不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保全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收益。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等于将资本公积金转为收益或利润,从而等于用股东投入的股本溢价部分进行利润分配,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也弱化了公司资本对于债权人的担保功能。

3、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不符合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公司法》规定,累计亏损未经全额弥补之前,上市公司不得实施利润分配。依据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底发布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再融资;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现金分红作为再融资的条件之一,这对累计亏损额巨大的公司来说,能不能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十分关键。因为公司账面有累计未弥补的亏损,就意味着无法现金分红,无法分红就意味着无法再融资。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的直接结果是,使得效率低下的上市公司获得了融资机会,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就在我们身边,把晦涩难懂的金融知识,用大白话整理出来,每周更新,初心只有一个:与您一起切磋研习。

关注我们,成为朋友,共同成长。本文由“金一先生2022”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冲减顺序

盈余公积 { 一般盈余公积 [ 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 ] 、法定公益金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金),这八个概念一次性分类穿插着讲清楚。看完就理解上述括号的含义了。

一、盈余公积

最常见,最宏观,因为它直接出现在年度报告中,报表科目之一,也是是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形式,公司净资产的构成要素之一。

二、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盈余公积有三个子项,即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这三项也是盈余公积会计科目的二级科目,日常记账用,不出现在报表中。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还可以合并成为一般盈余公积。公司法规定:

1.应当提取税后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即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自定比例提取任意公积金,即任意盈余公积。

2006年公司法修订后公益金纳入任意盈余公积,以前是按5-10%的税后利润比例提取,用于集体福利。

三、盈余公积的用途

1.用于弥补亏损,减少盈余公积的同时,减少未分配利润

2.用于转增资本,减少盈余公积的同时,增加股本。

三、资本公积

既是报表科目,也是会计科目。

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财务和会计上,一般叫资本公积,法律术语上,则为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一是跟发行股票有关;二是跟财政补助有关。

资本公积的用途有一禁止性规定,不能用于弥补亏损。但可以用于转增资本。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相同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马靖昊说会计的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多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星标方法 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马靖昊说会计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TINA会成功:马老师,可以讲解一下“盈余公积”这个科目吗?谢谢啦~

马靖昊:No Problem!
一、什么是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1、法定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税后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非公司制企业也可按超出10%的比例提取)。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例如A公司2019年净利润1000万元,需要提取100万元的法定盈余公积。

2、任意公积金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它的提取比例和用途不受公司法限制,而由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决定。

实际上,盈余公积这个词就是受西方影响,不好好说话的结果,其实就是过去企业提取的发展基金。未分配利润可以用来给股东分红,企业为了从长计议,需要固定一部分资金不得用于分配,而用于企业的滚动发展,法定盈余公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按每年净利润的10%提取。


兔兔朱迪可好:直接发展基金,简单明了好记还贴切。我去,还弄个盈余公积。看字面都不知道什么鬼意思。马老师,你这么一说反而好记了。

马靖昊:准则不这么说,怎么能够将你弄晕呢?

二、如果未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金有何影响?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三、提取的盈余公积有什么用途?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1、弥补亏损
对于企业发生的经营性亏损,企业应主要用自己的经营积累自行弥补。弥补亏损的方法有以下三条:

(1)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按照规定,企业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5年。

(2)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超过了税收规定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未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可用所得税后利润弥补。

(3)用盈余公积弥补,但要事先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或股本)
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扩大企业生产经营
盈余公积的用途并不是指其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企业盈余公积的结存数,实际上只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个来源而已。
其形成的资金可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 也可能表现为一定的实物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随同企业的其他来源所形成的资金进行循环周转,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4、分配股利(特殊情况下)
原则上企业当年没有利润,不得分配股利,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若企业为了维护信誉,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该项公积金仍有结余。

(2)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时,股利率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3)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盈余公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弥补亏损的能力、资本积累能力、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盈余公积越多代表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
四、盈余公积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1、来源方面

盈余公积与资本公积的区别在于盈余公积来自企业的净利润。

2、用途方面

盈余公积与资本公积的区别在于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五、盈余公积相关的账务处理

1、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2、弥补亏损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转增资本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财务逻辑,如文章得到您的认可,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和联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区别举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