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财产保全申请错误,财产保全措施的理由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延

  申请财产保全是诉讼仲裁当事人保护自身权利、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以确保生效判决和裁决得以执行的有效措施。财产保全将导致查封、扣押、冻结被保全人的财产等,因此,其有可能导致被保全财产发生价值贬损,或被保全人丧失最佳交易机会,从而给被保全人带来损失。

  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财产保全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本文将通过对财产保全申请错误的认定标准、常见的财产保全申请错误类型以及如何避免财产保全申请错误进行分析。

  一、财产保全申请错误的认定标准

  对于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认定标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认为,申请人是否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是否在财产保全申请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判断财产保全申请是否存在错误的最主要依据。

  如果被保全人主张申请人财产保全申请错误而给其造成损失、要求赔偿,法院通常会要求被保全人证明保全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如果保全申请人能够举出一定的证据证明被保全人的责任,或者在案件确有一定争议的情况下,即便保全申请人的诉讼或仲裁请求被全部驳回,财产保全申请被法院认定为存在重大过失或主观故意、从而构成“保全申请错误”的可能性仍较小。当然,由于我国不是案例法国家,因此,具体案件中财产保全申请错误的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仍需视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常见的财产保全申请错误类型

  基于实践中常见的案例,财产保全申请错误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 财产保全金额错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据此,申请财产保全的范围不应当超出诉请范围。如果申请人在主观上明知的情况下财产保全金额的范围超过了其请求范围,法院有可能会据此认定申请人的行为存在主观过错,依法应承担财产保全错误的责任。

  2、 财产保全对象错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的对象只能是诉讼中的被告或是其它承担实体责任的主体。如果由于申请人的主观过错,错误地申请保全了不应承担实体责任的案外人的财产,申请人也会承担财产保全错误的责任。

  3、 财产保全基础错误

  财产保全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将来生效判决、裁决的执行,因此,诉讼或仲裁请求的合理、合法性是申请财产保全的基础。如果申请人的诉讼或仲裁请求未能得到法院的全部或部分支持,且诉讼或仲裁标的根本不存在争议,或者申请人根本无法为其诉讼或仲裁请求提供任何证据,其财产保全申请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错误。

  三、如何避免出现财产保全申请错误

  基于我们的经验,财产保全申请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避免财产保全错误:

  首先,在申请保全之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可以先梳理案件的事实及相关证据,聘请有诉讼仲裁经验的律师协助评估诉讼或仲裁请求被支持的可能性,据此决定是否申请财产保全以及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

  其次,在案件确有一定争议且申请人掌握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全部诉讼请求的情况下,申请人可以考虑只就其部分诉讼或仲裁请求的金额申请财产保全,以降低财产保全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最后,如果被财产保全的标的物并非现金,出于谨慎,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前可以考虑进行资产调查,以确认被保全对象的权属及价值。这样,即便财产保全标的物的权属或价值有误,申请人仍可证明其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并不存在主观过错。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如何规避财产保全

如何避免财产保全申请错误呢

如何应对财产保全

如何规避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措施的理由

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情形

申请的财产保全怎么取消

财产保全申请错误如何认定?如何归责?

如何避免财产保全申请错误呢

如果申请财产保全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