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男青年小李,17岁;女孩小王,13岁。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李与小王通过手机交友软件结识。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加之父母平时工作忙,与自己交流甚少,小李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小王内心的空虚。经过频繁的网上交流,二人日久生情。一天晚上,小王与家人发生激烈争吵,负气离家出走。随后,无处可去的小王跟着小李,回到了他的租住处。在叛逆心理驱使下,两人偷食了“禁果”。事情发生后,小李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涛律师评析】
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愿,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但因谈恋爱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多有发生,对该行为性质不少人存在认识的误区。为了保护未成年女性的健康成长,《刑法》第236条明确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也就是说,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幼女是否自愿,都触犯刑律,应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从重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罪行性质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仅仅是根据罪行性质作出具体量刑,法院认为有必要适用管制刑罚进行处罚,所以故将管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制度的独立刑种。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
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13岁男孩和16岁女孩私奔
●13岁偷1000元怎么判刑
●13岁偷东西犯法吗
●少年与13岁女孩
●13岁和男生
●13岁偷窃怎么处理
●13岁偷窃会有违法记录嘛
●13岁的人偷东西会有什么判刑吗
●13岁偷1000元怎么判刑
●十三岁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