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犯罪构成条件是哪些,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刑法里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看看它们的构成要素,就能发现它们基本上都包括四大块:第一,犯罪主体。
这是谁干坏事呢?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只要干了坏事,就是犯罪主体了。
公司、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单位如果犯了法,那也是犯罪主体哦。
第二,犯罪的主观方面。
这就是犯罪者在做坏事时心里怎么想的。
比如说偷东西,他肯定是想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再比如打伤人,他肯定是想让别人受伤。
有些犯罪是过失的,比如不小心着火了,那就是过失犯罪。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
这就是犯罪者到底干了什么坏事。
比如骗钱,他肯定是编造谎言来骗人;再比如卖毒品,他肯定是卖了毒品。
最后,犯罪客体。
这就是法律保护的东西被犯罪者破坏了。
比如杀了人,受害者就是犯罪客体,而法律保护的是人们的生命权。
二、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是什么
1.能够阐述某一犯罪行为对何种权益产生的损害,在刑法理论体系中被定义为犯罪客体的概念。
2.描述犯罪行为在特定客观情况下,施行何种行为以及该行为如何导致客体遭受怎样的侵害,此乃刑法学科中对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诠释。
3.明确犯罪行为实施者的身份,这在刑法学领域被称为犯罪主体的概念。
4.揭示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主观心理状态,这在刑法学上被归类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的研究范畴。
三、犯罪构成几个要素
1.犯罪构成的该当性:该要素旨在探讨事实是否与刑法所规范的范畴相契合。
其所涵盖的要项包括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客体、危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等诸多层面。
2.违法性:所谓违法性,即犯罪行为不仅须满足构成要件之要求,更需在实质意义上触犯法律。
对于违法性的判定,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诸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有责性则是针对已满足该当性与违法性双重条件的行为,进行责任归属的考量。
这通常需要依据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存在犯罪故意或过失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有责性亦可能因违法性认识或期待可能性的缺失而受到相应的阻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任何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或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财产,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被视为犯罪。然而,若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则不视为犯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一般犯罪构成条件是哪些,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一般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般犯罪行为有哪些
●一般犯罪的概念
●一般犯罪的特征
●一般的犯罪有哪些
●犯罪一般定义为
●一般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一般定义
●一般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是什么意思
●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
●犯罪构成的要件及其各自的含义
●简述犯罪构成基本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与要素
●犯罪构成的基本条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哪些方面
●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犯罪构成的要件及其主要内容
●犯罪构成要素到底应由几个条件构成
来源:头条-犯罪构成几个要素,犯罪构成有几大要素?分别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