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信访工作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皮凯

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信访工作条例是法律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皮凯来为大家解答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信访工作条例是法律吗这个热门资讯。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信访工作条例是法律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的条例是法律吗

为了讨论学习国家社保法,依法办事,澄清一些人的错误认识。我写了几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文章。其中引用国家宪法、社保法、企业破产法,国务院规定下发的条例、决定、文件作为依据,驳斥了一些人的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历史事实的言论。也遇到有人胡搅蛮缠。但确实没有一个人有这位奇葩的网友的观点会令人刮目相看。

他竟然说国务院颁发的条例、文件等不是法律规定。认为“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是违法的。他他的口中,国务院颁发的文件不是法律规定。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抄来的,还是他自己这个被埋没了的人才编纂的《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似乎竟然比国务院颁发的文件,条例还正确。他竟然呼吁废除“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性养老金”。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

他的意思是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法规就不是法律。没有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就不是合法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国家的立法法来分析判断一下。国家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先制定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该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条线承受是可以报请全国人大制定法律。



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确实没有法律的法律效率高。但可以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国务院行政管理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条件成熟时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

而在养老保险缴费的问题上,国务院1986年就规定国有企业在合同制职工中间试行养老保险缴费。在([国发1995])6号文件中提出要在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非工薪收入者中全面推行养老保险缴费并且开始实际实行养老保险缴费。2010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从这一系列行政法规来看,都是遵循国家宪法、立法法规定的合法行为,当然属于国家最权威的法律规定。

一些人为了讨要养老金,已经确实绞尽脑汁,可惜还是毫无用处。

“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性养老金”是在国发1995年6号文件中就已经规定的。


并且在201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得到确定,并且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视同缴费年限 ,就是在社保法13条中明确确定的,竟然被他一样的人抹黑说是违法没有法律依据的。

难道社保法13条不是法律依据?不是“视同缴费年限”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都可以清楚看到,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当然是属于法律规定。一部分人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说出一些完全不符合法律规定常识和历史事实依据的话,想凭胡搅蛮缠推翻国务院行政法规的法律效率,真的有可能得到成功吗?

管理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拼音:fǎ lǜ,文言文:法。英语:law。法文:droit。日文:ほうりつ。韩文:법률。俄文:правовой。德文:Gesetz。西班牙语:La ley。希腊语:Νομική。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14)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

2.民法商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3.行政法。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4.经济法。

(1)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拍卖法》、《招标投标法》

(2)消费者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

(3)银行业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4)证券法。

(5)财税法。税法、会计法及审计法

(6)劳动法。

(7)土地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8)环保法。

5.社会法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1981年)

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2006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2005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

6.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刑法典)及刑法修正案。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现代法学,在两个方面必须以法律逻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一个是法律解释的方法论,人们在争论法律推理是可形式化的还是不可形式化的。如果按照可形式化的观点研究,法律解释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化评价工作,形式平台是一样的,但是价值初始极其不一样,这种研究明确了形式和价值的区别。另一个是,诉讼事实的论证问题,人们期待知道法律上的论证是何种性质的,证明的可能性怎么样,证明的技术和手段是什么,证据方面有什么是独立于逻辑规则甚至反逻辑规则的,以及这些变异何以可能的原因。

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是法律吗

有的网友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法律只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才叫法律,其他的不能称为法律,违反了也不能叫违法。今天简要说一说:

先说观点:当然是违法行为。

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狭义上的法律)、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行政法规)、教育部《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国务院部门规章)等。包含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以某某法、某某条例、某某办法等作为称呼。

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城乡规划法》等以法字结束的称呼。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可见法律、法规、规章是有分工的,因为法律通常有滞后和力求简洁的特性,往往在某一个方向上并未做出具体规定,而是由法规规章等做出详细规定。这就是说他们也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条例、办法的规定也不能违反,也可以惩罚我们。违反各项法规规定如果拒不改正甚至以各种方式不接受处理的会由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文/多才宋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治条例是法律吗

近日,

一起关于业主自行封阳台

而被物业起诉的案件引发关注。

因房屋临近马路噪声太大,在小区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业主高某按照小区前期已经由开发商统一封闭阳台的样式颜色封闭自家房屋阳台,物业公司以高某未遵守小区临时管理规约等为由,将高某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高某限期拆除已封闭阳台并恢复原状。高某不服提出上诉。成都中院二审依法撤销一审判决,判决驳回物业公司的诉讼请求。

近年来,

关于业主能否封自家阳台

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封与不封,

业主的理由都很充分。

而从既往的案例来看,

业主也是有胜有负。

阳台究竟能不能封?

这事到底谁说了算?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玲湘的专业解读!

业主是否可以自行封闭阳台?

业主是否可以自行封闭阳台,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案情具体分析。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相关行为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依据上述规定,业主对房屋阳台内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即对阳台内的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业主行使专有权受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限制。业主在不违反民法典、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限制性规定时,可以自行封闭阳台。反之,则涉嫌违法违规,比如房屋本身设计中的承重要求不能承受封闭阳台,或者封闭阳台会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等,则业主不得自行封闭阳台。

物业公司不让封阳台的

管理规约是否有效?

民法典规定,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由业主共同决定。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因此,如果是业主依法制定的管理规约(含禁止封闭阳台约定),业主应当遵守,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实施。物业公司有权依据法律、法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及管理规约进行管理,如告知业主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

结合该案来看,物业公司败诉的原因在于:首先,从该小区现有情况来看,有四栋楼房是在开发商交房前已全部封闭了阳台,说明该小区封闭阳台已有先例,并非禁止封闭阳台。其次,物业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业主高某封闭阳台危及建筑物安全、损害其他业主合法权益,也未提供证据证明高某有实施妨碍物业服务与管理的行为。因此,物业公司要求高某拆除已封闭的阳台并恢复原状,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业主自行封阳台,

物业是否有处置权?

物业公司没有行政执法权。以该案为例,该案的争议焦点从表面上看是物业公司能否依据临时管理规约中的规定要求高某拆除已封闭阳台并恢复原状,实质则是物业公司是否有权提出此要求。如业主封闭阳台超出阳台及外墙,构成了违法搭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亦只有相关行政机关才有权决定是否要拆除。

在日常生活中,小区业主如果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自行封阳台,物业公司应当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物业公司应当提请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请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策划:杨新顺 宋胜男

文字:罗聪冉

来源: 法治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政府颁布的条例是法律吗,信访工作条例是法律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