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方针
大家好,由投稿人屈同子来为大家解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方针这个热门资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方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病种类10大类
12320 健康【职业病是啥?得了职业病怎么办?】2019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7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同行”。(来源: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职业病是指什么
2020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8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职业健康保护·我行动”。你对职业病了解多吗?用人单位有哪些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今天,小布带你一起了解↓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职业病有哪些?
我国现有法定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石绵肺等19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爆震聋等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手臂振动病等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
用人单位有哪些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
(一)进行职业危害申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国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https://www.zybwhsb.com/)。
(二)施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
(三)确保职业病防治所需资金投入。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四)采取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卫生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
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日常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档,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五)建立劳动者健康档案制度。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六)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受教育、培训权:劳动者在上岗前和在岗期间有权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职业健康权:劳动者有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职业病危害知情权: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测并公布工作场所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用人单位应提供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告知劳动者本人。
(四)获得劳动保护权: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检举、控告权:劳动者有权检举和控告用人单位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劳动者有权利和义务向单位主管部门报告以下事项:
发现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发现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
发现职业病防护设施损坏。
(六)拒绝作业权:
劳动者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用人单位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将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等告知劳动者,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七)参与民主管理权:劳动者有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业病有哪些
2022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职业病有哪些种类和危害?怀疑得了职业病,应该如何诊断与鉴定?记者采访了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首席专家肖雄斌。
肖雄斌说,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二是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三是必须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怎么预防职业病呢?肖雄斌建议,遵循“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是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二级预防是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是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肖雄斌提醒,劳动者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或者经职业健康检查为疑似职业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机构名单、地址、诊断项目等相关信息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布,可向相关部门咨询。为了充分保护劳动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合法权益,我国实行“一次诊断、两级鉴定”制度。
职业病重在预防,要充分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确保广大劳动者健康。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新华社记者联合专家制作了一组小漫画,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新华社
职业病如何鉴定和赔偿
点击上方“中国疾控动态”可订阅哦!
2019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7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同行”。
0
1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0
2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大类,132种。具体可详见《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0
3
劳动者怀疑得了职业病怎么办?
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时会综合以下因素: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
(来源:职业卫生所)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方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