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员工个人信息的风险,员工信息包含哪些内容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成南建

  在劳动者进入公司面试开始,用人单位有权收集和保存劳动者个人信息,但对于收集和保存的劳动者个人信息,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除经劳动者同意或法律规定外,不得对外公布或向第三人提供。

  1、用人单位获得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个人信息的权利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获得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姓名、学历、联系方式及工作经验等,根据特定行业要求(例如法律服务行业、证券行业等),还可以了解资格证书、违法记录等(《劳动合同法》第8条)。

  但是对于与劳动合同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信息,比如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宗教信仰及个人爱好等信息,劳动者是有权拒绝提供的。但劳动者自愿提供的除外。

  2、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个人信息的限制

  用人单位虽有权获取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的个人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随意使用该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根据规定,未经劳动者本人书面同意,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个人信息保密,不得公开或向他人提供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和就业服务管理规定》第13条、《民法总则》第111条)。

  3、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劳动者个人信息,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将对劳动者进行赔偿(《侵权责任法》第6条)。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253条之一)。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处理员工个人信息的风险有哪些

处理员工个人信息的风险防范措施

员工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

处理员工个人信息的风险隐患

员工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企业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的合规之道

员工个人信息发生变化时应该

处理个人信息的处理态度

处理员工个人信息的风险防范措施

处理个人信息应符合哪些条件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