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有产假吗有工资吗,二胎有产假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屈丹来为大家解答二胎有产假吗有工资吗,二胎有产假么这个热门资讯。二胎有产假吗有工资吗,二胎有产假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胎有产假吗男人
人口计生法修正案草案对第二十五条作出修改,将“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修改为“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根据人口计生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由各省区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符合国家和当地计生政策生育二孩,女方可以在享有国家规定98天产假基础上,再次享有所在地计生政策规定奖励的产假天数。各地计生政策规定奖励产假天数不一样,以当事人所在地区计生政策规定为准。用人单位违反计生条例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第二十七条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七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二胎有产假吗多久
近日,关于“二胎产假是否应增加三个月”的话题引发热议。不少职场妈妈关心:这“额外三个月”是法定权益还是企业福利?政策如何落地?现实执行中又有哪些难点?
政策依据:地方性规定为主目前,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或多胞胎可额外增加。在此基础上,各省份对符合政策生育(如二胎、三胎)的职工,往往给予延长奖励。例如,广东、浙江等地规定,合法生育二胎的女职工可再享30-80天不等的延长假。因此,“额外三个月”并非全国统一标准,而是地方性政策,具体天数需参照当地规定。
尽管政策存在,但企业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国企、外企严格遵循规定,甚至提供额外福利;而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因成本压力,变相规避责任,如以“岗位调整”为由降低待遇。此外,延长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标准(是否全额、由社保或企业承担)也是争议焦点。
职场妈妈的困境对女性而言,延长产假虽是利好,但也可能加剧就业歧视。部分用人单位担心用工成本,招聘时隐性排斥育龄女性。更现实的问题是,产假结束后重返职场面临的岗位适应、晋升停滞等挑战,并非假期长短所能解决。
“额外三个月”是政策鼓励生育的体现,但需配套措施保障落实,如细化企业补贴、加强反就业歧视监管等。对职场妈妈来说,权益的兑现远比假期的数字更重要。政策善意能否转化为实际支持,仍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胎有产假期吗
来源:找法网
现实生活中,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现在全国已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纷纷准备生育二胎。我们知道,生育子女时是有休假的权利,也就是必须有产假。下面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员工二胎享有产假和产假工资吗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员工二胎享有产假和产假工资吗
1、如果你没有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的产假工资,按照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如果你已经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在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这也就是你的产假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应当享受的生育津贴,按照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计发。
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原工资标准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拨付给用人单位。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职工。
二、生二胎产假规定是多少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增加奖励假30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这意味着,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同时,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
三、产假怎么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 30天(晚育) 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1、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行了,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二胎有产假和生育津贴吗
震惊!二胎妈妈产假延长至200天!新政策引发职场争议!政策暖意与争议并存近日,湖北宜昌市一则-产假延长至1年-的政策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根据政策,宜昌鼓励用人单位为合法生育的妇女提供最长200天的产假(含国家基础产假98天),配偶护理假同步延长至30天。
这一政策被视作-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尝试,旨在为母婴健康、家庭陪伴争取更多时间。
目前,全国多地已将女性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为三孩家庭提供额外奖励假。
然而,政策背后暗流涌动。
网友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超长产假-是否会让女性在职场中更受歧视?二是政策落地后,企业能否承担高昂的人力成本?一位求职女性直言:-面试时,未婚未育成了我的‘原罪’,企业恨不得让我签‘三年不生育’协议!- 更有企业HR坦言:-女员工休半年产假,岗位空缺和替代成本让公司压力巨大,未来招聘可能更倾向男性。
-福利还是枷锁?女性困在-生育与职场-的夹缝中支持声:生育权益的进步,但远未足够延长产假的本意是好的。
母婴健康需要时间保障,新生儿前6个月的亲密陪伴对发育至关重要。
政策也释放了国家鼓励生育的信号,尤其是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缓解家庭-不敢生-的焦虑。
然而,200天的假期看似-慷慨-,却掩盖了更深层的矛盾——生育成本究竟该由谁承担?若政策只是-政府请客,企业买单-,最终受伤的仍是女性。
当前,98天基础产假的工资由生育保险支付,但地方延长的部分大多需企业自掏腰包。
中小企业本就生存艰难,面对动辄数月的带薪假期,难免在招聘时-敬而远之-。
一名民营公司HR直言:-同等条件下,男性求职者的优先级远高于女性,已婚已育的又高于未婚未育。
- 这种-隐形门槛-让女性陷入两难:要生育,还是要工作?性别责任失衡,政策-单更讽刺的是,政策一边延长女性产假,一边对男性陪产假-抠抠搜搜-。
目前,男性陪产假普遍仅7-30天,与女性假期差距悬殊。
这无形中强化了-育儿是女性天职-的刻板印象,将生育责任牢牢绑在女性身上。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曾犀利指出:-产假越长,女性职场歧视越严重。
必须同步延长男性陪产假,推动家庭责任共担!-北欧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瑞典父母共享480天带薪育儿假,且规定父亲必须休满90天,否则作废。
这种设计倒逼男性参与育儿,减轻女性职业压力,同时缓解企业用工顾虑。
反观我国,政策仍在-单方面加码女性假期-,无异于治标不治本。
生育女性的-玻璃天花板-政策落地难,更暴露了职场对女性的系统性歧视。
一名互联网公司女员工控诉:-产假归来,我的核心项目被转交,领导冷嘲热讽‘休这么久,回来还有什么用?’- 数据显示,涉女性-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激增194%,企业以调岗、降薪甚至辞退等手段变相逼迫女性离职。
延长产假若缺乏配套支持,只会让女性更-不敢休-。
一名二胎妈妈无奈道:-我提前两个月返岗,就怕岗位被人顶替。
公司不说不让休,但压力全在‘自愿’二字里。
- 当生育福利变成-甜蜜的负担-,政策善意反而成了职场歧视的推手。
平衡之道,需要全社会-接住-女性的困境产假延长争议,本质是生育成本的社会化难题。
政策不能仅靠-延长假期-的表层关怀,更需要一套组合拳:1. 成本共担: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社保补贴分担企业压力,避免-政策请客,企业买单-;2. 责任共担:强制男性休陪产假,打破-母职惩罚-的恶性循环;3. 职场保障:严惩就业歧视,完善女职工返岗培训制度,让生育不再是职业发展的-断崖-。
生育不是女性的-单人马拉松-,而是全社会的-接力赛-。
只有当政策、企业、家庭共同-接住-女性的困境,才能让-生得起-与-拼事业-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二胎有产假吗有工资吗,二胎有产假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