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最新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赵汐慕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最新

大家好,由投稿人赵汐慕来为大家解答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最新这个热门资讯。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最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2023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家争相购买各种消毒剂,药店、超市的货架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今,消毒产品就像口罩一样,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我们就围绕什么是消毒产品、合理选用家庭消毒剂、如何正确选购正规消毒产品等问题开展科普宣传。

消毒产品如何选

闵行区卫生健康委监督所环境卫生科 何春欢 来告诉你!

什么是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消毒产品是指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消毒产品分类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

(1)卫生用品:妇女经期卫生用品 (卫生巾、护垫) 排泄物卫生用品 (尿裤、尿布、尿垫) 皮肤粘膜卫生用品 (抗抑菌制剂、湿巾、卫 生湿巾) 其他卫生用品 (纸巾、棉签、手指套);

(2)消毒剂:医疗器械消毒剂 空气消毒剂 皮肤粘膜消毒剂 物体表面消毒剂 水消毒剂等;

(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哪些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具有消毒功能的湿巾、棉签、棉球;

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

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不是,如抗菌洗衣液、抗菌袜子、抗菌抹布等。

目前比较流行的消毒产品

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俗称84,可以用来消毒墙壁、地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漂白性,使用时要带好手套、口罩。

酒精免洗手消毒液,主要成分是乙醇,一般用作对小面积的物体表面消毒,也用于手和皮肤表面消毒(但不能用于破损皮肤)。

抗(抑)菌制剂,如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指示菌的杀灭率≥90%;(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指示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家庭消毒遵循4个原则

1.首选物理消毒法。消毒剂并不是必需品,家庭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法,也就是烧煮、日晒、通风等方法,物理消毒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消毒方法。

2. 有针对性地选择。明确消毒目的和要消毒的对象,消毒剂种类较多,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性能以及使用用途和对象,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找到,比如需要对室内空气消毒的,就要选购说明书上包含“空气消毒”使用范围的产品。

3. 要正确使用。必须按照消毒剂标签说明书上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切勿“张冠李戴”,特别是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不可以擅自改变。

4. 要适量使用。消毒剂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或是化学味道越浓越好。过量消毒很可能引起被消毒物品损坏甚至使用者自身的损伤。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如果要使用空气喷雾消毒剂的,要在无人条件下使用,消毒后及时通风。家居环境表面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乙醇消毒剂等喷洒、擦拭。使用时戴好防护用品,避免呼吸道、皮肤的损伤。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但消毒后一定要将残留消毒剂清洗彻底。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就能起到清洁手部的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外出或可能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增加一道卫生防护。要选购使用范围包含“手部”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的消毒时间和方法来使用。如需外出携带使用,可选购小巧的免洗手消毒剂,消毒后无须冲洗,随时保护手部卫生健康。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若选用化学消毒,可选用含对氯二间苯酚等的衣物消毒剂。

家庭安全使用消毒剂 “五要”

1.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2.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3.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4.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5.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温馨提示

正规的消毒产品,首先生产企业须取得所在地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如果是第一类、第二类产品首次上市前要经过卫生安全评价合格并备案,而新产品须取得卫生许可批件。因此,大家在选购时可以进行“三查看”:一看标签上是否标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二看适用范围和使用目的是否一致;三看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国家卫健委专门开发了一个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https://credit.jdzx.net.cn/xdcp

大家只要在网站首页的搜索框里直接输入产品名称,输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把产品名字输全,这样就可以精确查询到自己想要查的产品。如果产品名称完全一致,说明这个产品有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在网上已经备过案了。点击产品名称还可以看到备案具体信息,比如标签、说明书、检验报告、生产企业信息等。当然,网站也支持模糊查询,比如输入“手消毒液”,平台就会给出所有包含“手消毒液”的产品,然后大家就可以在查询结果里面查看感兴趣的产品了。

市民如果发现实际购买的产品与平台上查询的不一致,可拨打962223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大全2023最新版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编辑:秦天宇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在哪个网站查询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修订

问:
哪些产品属于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问:
什么是抗(抑)菌制剂?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问:
如何识别抗(抑)菌制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问:
抗(抑)菌制剂能当作药品使用吗?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问:
抗(抑)菌制剂标签说明书禁止标注的内容?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问:
抗(抑)菌制剂有哪两个“误区”?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问: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有何不同?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问:
家庭安全使用消毒剂有哪 “五要”?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问:
家庭消毒有哪些常用方法?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家庭切勿过度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家庭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逸仙路长逸路下匝道主体工程完成,殷高西路拥堵将缓解



2025上海樱花节顾村公园咖啡嘉年华开幕在即!超多福利等你来~




编辑:秦天宇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最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