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老师补课老师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举报老师补课
大家好,由投稿人卫丽芮来为大家解答举报老师补课老师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举报老师补课这个热门资讯。举报老师补课老师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举报老师补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举报老师补课需要证据吗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近日,市教委印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举报电话和邮箱,受理相关举报投诉。
一、重点整治行为
1.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2.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3.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4.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5.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6.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7.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8.教师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9.教师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10.教师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11.教师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12.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等;
13.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违规竞赛;
14.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违规竞赛。
二、举报方式
《工作方案》表示,如发现中小学教师存在以上问题的,请通过以下方式向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举报,举报要求有具体线索材料。以个人名义反映的提倡实名,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印章。
文/重庆之声记者 夏蕴秋
市教委供图
来源: 重庆之声
举报老师补课怎么举报
【举报补课被班主任丈夫暴打,官方处理结果来了】近日,沈阳一学生家长因为被怀疑举报老师补课,遭到涉事班主任老师丈夫的殴打。28日,沈阳市铁西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沈阳市第127中学教师金某丈夫打伤学生家长一事情况属实。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伤势如何,涉事教师和打人者会受到怎样的惩处?今天上午,官方发布最新通报:班主任金某被开除,多人被处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青网青小小
举报老师补课的双胞胎家长现在怎么样了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违规补课确实是不对的!
特别是在职教师,这是教育部门给老师们划定的一条师德红线,任何人都不得触犯,老师们也不应该去触碰。
一来处罚很严厉,轻则师德考核不合格,降薪降级;重则为此丢了饭碗的那也是大有人在。
二来即便是暂时逃过了监管,那内心也始终无法安定,处处受人诟病,更无法在补课学生和家长面前挺直腰板。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总有老师看不透。或贪图补课费巨大利益的诱惑,或禁不住家长和身边人的软磨硬泡。最被人抓住把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级教师违规补课被举报;
杨某是某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因为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绩也不错,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最终如愿获得了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因为经不起补课费的利益诱惑,杨老师没能守住底线,私下里偷摸着办起了补课培训班。
因为杨老师的教学能力突出,又有特级教师的称号作招牌,加上又是主攻高三年级的数学。
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很多学生都愿意到他这里去补习。
杨老师补一节课一小时,收费120元,虽然不便宜,但是为了孩子,许多家长还是咬咬牙一直在坚持。
一时之间,杨老师的“生意”很是火爆。
这一切,表面上看着是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在虚假繁荣的背后,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果不其然,杨老师最终还是“翻船”了!
在被学生举报后,杨老师不仅被教育局勒令退还全部的补课费用,最后还被开除了。
一个特级教师,因贪恋一点蝇头小利而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得不偿失!
补完后再举报?
据举报的学生自述,在补课之前就有计划,将来要举报老师。
他讲得确实好,我毕业上完他的课才举报,把钱都退了,懂吧?等于免费。我计划好了的。老师开除了。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道杨老师在看到这段话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希望他永远也不要有机会看到这段话,不然真担心他会一口老血喷出来,顺不过那一口气。
再看看学生写的这一段叙述,那简直了!
讲的不好的,纯骗钱,我绝对举报。但这个老师是个特级教师,数学的,我确实受益匪浅,就最后一网打尽吧~~~
那是因为有了缜密的计划我才会去120块一节课的补课,懂吧?先有的计划,再去补课。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这段自述,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
一方面恨铁不成钢,恨老师们不争气,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另一方面也感到阵阵的悲凉,一个高中生竟花费一年时间去算计老师,师生关系缘何走到了这样的地步?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要说这举报的学生也是贼精贼精的,一顿操作下来,不仅把课补了,最终还一分钱没花,说不定还能得到举报奖。真是机灵!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大家讨厌的并不是补课本身,很多人只是单纯地不想出补课费而已!
举报成风,是好是坏?
与上述杨老师的下场一样,沈阳有个老师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事件的大概过程是这样:
沈阳有个老师私下里和另一位老师开了个班给学生补课。招了几个孩子,其中还有几个是亲戚家的孩子。
来补课的孩子里有一对双胞胎,在补完课后不久,双胞胎的家长就将补课老师举报到了教育局。
家长的理由很简单:同样是补课,为啥亲戚的孩子不收钱?就收他们家孩子的补课费?
更夸张的是,家长还说: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孩子将来有可能就是老师班上学生。给自己的学生免费补补课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最终,补课的老师没有办法,不仅全额退还了双胞胎家长交的6000元补课费,甚至还和介绍人一起凑了1000元给家长,请求撤销举报。
同样的套路,同样的效果!简直屡试不爽!
应该要明确的是,举报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这肯定是没有错的,这是教育部门赋予给大家的监督权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也一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奇怪就奇怪在这里,总感觉这样的举报有点怪怪的,总感觉这不是那么一回事,总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别扭之感!
对此大家怎么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异样感觉?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转自:常耕不辍
来源: 新父母在线
举报老师补课事件后续
“除了帮学生请假、投诉学校补课之外,任何涉及打电话发短信的内容,我们都做,价格不一样而已……”3月17日—18日,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可以帮学生请假、举报学校的一些违规行为,以及各种帮人发短信打电话等事情,并声称价格公道合理,完全不用担心隐私泄露,绝对保密。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服务在操作流程及信息核实环节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此类收费帮忙的服务,内容涵盖各行各业,涉及代请假、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投诉物业、代打电话、发短信等多项业务。有从事“代帮忙”业务的商家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受理的业务主要是帮打电话、投诉物业等,不同业务存在不同价格,标价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有律师认为,此行为或存在泄露他人隐私和违法犯罪等问题。
“代帮忙”商家宣称业务承接量稳定
01 不同业务不同价格
花50元找人帮打电话、举报引热议
网络平台上,搜索“帮举报”“代投诉”等关键词,会弹出各种页面,包括举报老师补课、学校违规行为等等,这些帖子还收获了大量关注者。
“帮举报”的帖子
3月17日,记者在一则“学校违规行为,我们来举报!”的帖子中看到,有网友表达对所在学校不执行双休政策的不满:“我们学校不双休,求举报!”“必须投诉!”“谁能帮举报?”帖子发布者回复称:“私,专业举报,价格保证公道合理。”
记者私聊了承接该类业务的商家。商家代女士(化名)先是让记者添加微信,然后在聊天过程中,其透露,需要看到具体举报的内容,不同的业务,分为不同的价格。
“代帮忙”商家称不同业务不同价格
“会帮忙投诉到哪些平台呢?”记者询问其收费和业务范围,代女士说,“如果事情严重那就贵,事情不严重,那就便宜点。”在代女士发布的帖子中,其提供帮忙打电话举报学校违规行为,收费66元,发举报短信,收费50元。客户将具体举报内容发送给她后,她会向12345或教育局进行举报。
网友李先生(化名)几年前曾在某平台上,下过此类“帮忙举报”的订单,他举报的内容发布在了某问政小程序,收费高达几百元。“我解决的是个小问题,只是发布的平台比较高大上,举报后的效果还可以。”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商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承接的业务量并不少。有曾下过单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曾经希望解决一个难题,花过几百元找这样的“代帮忙”举报;也有消费者对这样的业务持怀疑态度,原以为是热心帮忙,结果需要花钱,也对这样的“帮忙”行为产生质疑。
02 是“嘴替”还是“代骂”?
网络打手以“帮帮忙”做幌子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商家对于普通举报服务的收费相对稳定,通常在50元左右,价格波动较小。然而,对于一些涉及更高层级部门或更为复杂的举报内容,商家的收费则会显著提高,报价可达数百元。这种定价策略与举报事项的“严重性”或“影响力”挂钩,商家会根据举报对象的级别和问题的复杂程度来调整收费标准。
“代帮忙”商家宣称可以帮举报到国务院的平台
类似的“代投诉”和“代举报”业务,如果消费者给钱足够多,甚至会衍生出一条“无差别网暴”的利益链条。
比如,有商家告诉记者,他们处理帮忙投诉的单子,虽然只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只要钱给得足够,我们连级别非常高的留言板都可以去投诉。”还有商家表示,可以帮人投诉物业、学校和测试男女朋友忠诚度,具体测试过程,就是通过打电话和充当“临时演员”的方式,达到消费者的目的。
“代帮忙”商家的朋友圈 可以提供各种帮忙业务
而在这样的业务中,商家往往通过微信转账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添加商品链接等方式完成交易。“先把内容发我,然后发红包或转账,打完电话之后我再拿钱。”商家代女士告诉记者,消费者需要先把内容提供后,先行支付费用,商家才会开始办理相关事务,在代打电话业务中,部分商家声称会使用实名号码或虚拟号码进行操作,并在沟通过程中强调不会泄露用户隐私,甚至承诺提供全程录音或事后截图作为“证据”。
03 律师解读:
“帮忙”业务或存在泄露隐私和违法风险
在生活中,一些“代帮忙”商家推出的服务看似“热心”,实则暗藏玄机,广大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因为这类业务背后隐藏着诸多隐私泄露隐患和违法风险。
当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将个人隐私信息提供给“代帮忙”商家时,便踏入了信息安全的雷区。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磊指出,此时这些信息的流向和用途往往处于不可控状态,商家可能在后续业务操作中有意或无意泄露用户信息,从而使用户隐私被滥用,“一旦隐私信息被恶意利用,用户极有可能面临骚扰、诈骗甚至更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代帮忙”商家对用户信息的不当处理,明显有违法之嫌。
他认为,这类“代帮忙”服务极易涉及违法或不道德行为。有些商家唯利是图,对各种需求“来者不拒”,无论是代骂人、代泄愤还是代举报,都欣然接手,但这些行为通常缺乏对事实的核实。以代举报为例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宣称可代为向高级别部门举报并收取高额费用,这种行为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来制造虚假举报,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代投诉”“代举报”这类服务虽然看似为用户的“不便行为”提供了便捷,但其背后隐藏的隐私泄露和法律风险不容小觑。消费者在选择此类服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权益保护,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或消费陷阱。
编辑:聂粤
来源:封面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举报老师补课老师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举报老师补课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