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税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穆雨佳来为大家解答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税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个热门资讯。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税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企业的投资者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毕竟,无利可图的事投资者也不能干呀!当然,投资者希望企业的利润率越高越好。
利润率就是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资本额的百分比。
在资本社会,企业的经营所得主要体现为剩余价值。而资本家总想提高剩余价值率,从而可以使更多的财富被留下来。
当然,从资本社会的基本属性来说,压榨劳动者是获利剩余价值的最佳方式。不过由于,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本质已经被繁荣的假象给迷惑了。
不过,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简单的方式理解利润率。毕竟,我们只是想明白利润代表什么意思。
利润率=利润/营业收入×100%。
在计算企业的利润率时,使用的利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润率。比方说,净利润率、毛利润率以及营业利润率等。
举例说明:
虎说财税公司在2021年全年获得的毛利是1200万,净利润是700万。而虎说财税公司在2021年实现的销售收入是9900万。计算2021年虎说财税公司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毛利润率=1200/9900*100%=12.12%。
净利润率=700/9900*100%=7.07%。
从结果可以看到,由于企业计算时分子不同,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也会算出不同的结果。当然,对于企业来说,毛利润和净利润率表示的意思不同。
企业也需要重视这些以往数据,毕竟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就在这些原始数据中。
当然,企业如果只知道预估的利润率和销售额,也可以通过计算把预估的利润给算出来。
可以说,企业进行预算的时候,就需要这些假设。这样企业就可以从结果往后倒推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这样企业就可以,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而进行努力。
初中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一个清晰的利润表可以直接要公司领导直观明了的看清楚公司的运营情况。
项目重要性列示,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分类分项
1.首先来了解营业收入,报表使用者都十分重视该项目,营业收入的数据及其变动趋势是评价业绩的关键,是公司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是评价该公司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基于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分析者可以将本期营业收入与上期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接着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
其次,可以比较本期各月各类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企业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此外,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数据分析,看看企业是否存在收入操纵行为的危险信号,比如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销售收入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调、销售收入与经营现金流量相背离、收入主要来自关联销售等情况,营业收入的计量是企业管理层舞弊和粉饰业绩的惯用手段之一,分析者对虚构收入应保持足够的审视度。
2.营业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
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占据营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它的构成主要包括:生产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动力燃料、包装物等)和人工成本(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有少数企业通过推迟结转生产成本来调节利润,真实了解企业的营业成本是分析产品毛利率的基础工作之一。
3.税金及附加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土地使用税、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附加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不在此填列,这些应交税金直接与营业收入有关,按照法定比例计算。
4.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通常情况下,销售费用的增减与营业收入的增减是相应的关系,分析者可以计算销售费用比率来检测合理性和销售成效。
5.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具体项目包括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折旧、存货跌价准备、坏账计提准备、土地使用费、绿化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管理费用是企业保持经营运转的基础保障。
6.财务费用是企业发生的各类财务费用,虽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但与营业收入的实现没有明显因果关系,不宜将它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及其他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俗称“三费”,同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结转后该项目应无余额。近年来有企业根据特定意图,通过虚减或虚增费用来操纵利润,值得分析者警惕。
7.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其中,资产减值对象主要包括: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因企业并购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资产减值迹象很大程度在于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和方法选择,历来都是管理者调节利润的“隐型武器”。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通过支付一定的成本取得一项资产之后,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形成的这个差额,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有影响作用,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在此项目核算。
9.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损失为负数),如企业对外投资取得股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以及与其他单位联营分得的利润等,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也在该项目核算。
10.新增“资产处置收益”行项目,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
11.新增“其他收益”行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等,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其他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营业外收入是与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收入并非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而产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13.营业外支出是与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置产净损失、出售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为单列,营业外支出是与营业外收入相对应的项目。
企业正常经营,通常营业外收入和支出都不会太多,有些项目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则都有其具体情况和原因,如果是固定资产盘盈、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付款等账户出现激增,分析者应予以关注,有无人为调节痕迹。
14.新增“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行项目,分别反映净利润中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净利润和与终止经营相关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这两个项目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相关规定分别列报。
15.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也认为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内容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形成的利得和损失、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利得和损失、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所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等等。
利润表分析:
在了解主要项目后,报表使用者可以利润表为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公司的盈利状况和获利能力,并通过收入、成本费用的分析,具体判断公司获利能力的高低。
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而对利润结构变动的分析,主要是对利润表垂直分析,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及成本费用水平。
通过利润分配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1.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产品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业初始获利能力,它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起点,可以表明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
利润率是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通过对利润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每实现一元收入所获得的利润水平。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总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该指标反映企业利用全部资源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或者用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来计算,由公式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取决于净利润水平和总资产周转速度。
净资产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或股东权益收益率,它是获得的净利润占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权益保值或增值情况,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100%
2.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增长,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资金取得发展趋势的能力。
收入增长率=本期收入增加额÷上期收入总额×100%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增加额÷上期利润总额×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加额÷上期末资产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加额÷上期末所有者权益×100%
此外,报表使用者可以计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要查明原因;同时对费用的针对性分析,了解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利润表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的,它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通过利润表,我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价值。
喜欢小编分享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攻略(yslc688),更多财务报表分析和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及操作技巧值得你学习!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时应审慎评估)
综合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炒股赚钱的本质是获取价差,无论是用基本面判断还是用技术面分析,最终都要靠高抛低吸来获取利润,而那些给股民带来巨大收益的牛股,都有非常明显的主升浪。那有没有一套方法,能买在牛股的起涨点,抓住涨幅最大的主升浪,而又卖在相对的高点呢?让利润=仓位×涨幅×频率×复利的公式飞舞起来!答案是肯定的。量化投资模式就能实现你的股市梦想。
如下图,是去年5月份时的操作案例:
若觉得小编文章有意思,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获取更多的股票投资要诀,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投资体系。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时应审慎评估)
成本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1.利润的绝对值公式:利润=收入-成本
利润的绝对值公式是最基本的利润计算公式,它用于计算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净利润。这个公式只需要收入和成本的值,通过收入减去成本,就可以算出最终的净利润。
2.利润利率公式:利润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利润利率公式用于计算一定时间内公司的利润率,它使用净利润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再乘以100%表示,即得出公司的利润率。
3.净利润率公式: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净利润率公式用于计算公司一定时间内的净利润率,它使用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之间的比值,再乘以100%表示,即得出公司的净利润率。
以上就是利润的三个计算公式。计算利润需要使用具体的收入和成本数据,因此正确、准确地统计收入和成本是计算利润的前提。同时,准确记录利润也是计算其他经营指标,如利润利率和净利润率的重要基础。
拓展知识:
利润的计算方法不仅仅是三个计算公式,还有其他两个相关的计算公式:
1.毛利率公式:毛利率=(销售金额-成本)÷ 销售金额×100%
2.毛利润公式:毛利润=销售收入-成本。
毛利率衡量企业产品的价格综合竞争能力,毛利润是弹性收入的一种衡量方式。计算毛利率和毛利润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收入,实现最佳效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税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