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丧失劳动鉴定标准最新,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怎样申请
大家好,由投稿人华晨来为大家解答完全丧失劳动鉴定标准最新,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怎样申请这个热门资讯。完全丧失劳动鉴定标准最新,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怎样申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鉴定标准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卒中幸存患者来说,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生活,尽快参与日常活动。日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成立了卒中康复中心,可以提供神经、心脏病和骨科等康复治疗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教授表示,卒中患者中有75%的人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卧床不起、无法自主生活,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然而,由于起步晚等原因,我国卒中康复的发展相对滞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康复资源不足、患者和家属普遍不重视康复等。我国卒中幸存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仅为11.5%,而美国为67%。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证实,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帮助患者提升生活信心,重回正常生活甚至回归工作岗位。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案,同时能节约社会资源。
作为公认的国际一流卒中康复模式,德国模式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专注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除了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关注患者的失语症、吞咽困难、 认知障碍和疼痛等。
据德国卒中康复专家Paul Schönle教授介绍,在德国,绝大部分的卒中幸存者在出院后会接受康复治疗。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完全能够再次投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早在2005年,德国36.5万名卒中康复者(约占康复总人数的45%)已经重新就业,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41.7万。
我国每年有240万新发卒中,110万卒中相关死亡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患者幸存者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以及对卒中康复的需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康复事业已有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主任王少石表示,对于脑卒中康复,患者和家属会有一些误区和不解。总觉得生病了就要吃药,吃完药就好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临床医生感触比较深,大部分来医院的患者都是急性期,在医院里的流程就是诊断、打针吃药、出院。那出院之后怎么办?”王少石主任坦言,大家都没有真正理解康复的意义,加上专业康复人员不足,康复设备也不足,就让患者失去了出院后的去处。
“卒中患者还有抑郁的问题,这也是需要关注的。”王少石主任指出,很多患者卧床不起,一方面的确是行动不便,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心理因素。患者由于长期无法自主生活,心情抑郁。这种消极的情绪,让一些本身还可以动起来的患者,瘫了下去。
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什么时候可以退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部分。
失去劳动能力的标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发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
《暂行办法》提出,病残津贴月标准和支付期限根据参保人员申领病残津贴时的年龄、累计缴费年限等确定。病残津贴月标准在国家统一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时同步调整。
《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领取病残津贴,按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领取病残津贴期间,不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继续就业并按国家规定缴费的,自恢复缴费次月起,停发病残津贴。
《暂行办法》要求,申请领取病残津贴人员应持有待遇领取地或最后参保地地级(设区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作出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省级人社部门建立病残津贴领取人员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制度,经复查鉴定不符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自做出复查鉴定结论的次月起停发病残津贴。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病残津贴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
58岁的老王,去年突发脑梗,从此半身不遂,连筷子都拿不稳。医生明确告诉他,无法再从事任何劳动。可问题来了:他还差2年才退休,既拿不到退休金,也不符合残疾人补贴的门槛,一家人几乎断了经济来源。
直到今年,一条新政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像老王这样的人的生活。
2025年,人社部新增了一项“病残津贴”,专门为那些还没到退休年龄,但因疾病或非工伤事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准备。无论你是企业职工,还是灵活就业者,只要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都可以申请这项津贴。
这不是临时补贴,而是一种制度性的长期保障,意义重大。
✅ 谁能领?怎么领?整个流程并不复杂,但得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去做鉴定:首先,需要前往你所在地级市以上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做一次正式检查,并开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这份证明一年内有效,别拖)。备齐资料: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医院病历、诊断报告、社保卡等材料。提交申请:去当地社保局窗口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填写表格、提交材料,等待审核。注意:这个流程,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走。只要你缴纳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就具备资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具体能领多少钱?这要看三方面:
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差几年如果差5年以内,可以按退休金的标准直接发放;如果差5年以上,则先发基础养老金,等你到退休年龄再重新计算。缴费年限是否满15年满15年,金额相对更高;不满15年,也可以领取,但津贴时长可能缩短。所在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每个省市的标准略有不同。举个例子:
浙江,有人每月能领 530元;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可能额外补贴 100元;而在广州或成都,根据工资水平和缴费记录,部分申请者每月可超 600元以上。这笔钱,虽不多,但对于一个完全失去劳动能力、还没资格退休的人来说,无异于“及时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这是国家第一次在社保体系内,单独针对病残人群设立津贴机制,不仅是一次政策完善,更是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回应:
灵活就业者越来越多,保障机制必须跟上;意外、疾病正在提前“截断”很多人的职业生命周期,不能只靠家人扛;社会保障不只是“老有所养”,更要“失能有助”。你可能没注意,这类病残人群,过去是被夹在制度缝隙里的沉默群体。如今,他们终于被“看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一句话点评:这不是普通的福利,这是国家对“失能人群”的一次态度表达:
“我们不让你掉队”。
如果你身边也有人像老王一样,可能符合条件,不妨把这条信息转发给他;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这项新政策?补贴金额够不够?流程是否还需优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完全丧失劳动鉴定标准最新,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怎样申请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