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娱产业的持续发展,蹦床等网红游乐项目作为当前的时尚潮流运动,愈来愈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与此同时,蹦床作为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与法律纠纷也屡屡发生。是游乐场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还是运动者自身疏忽大意酿成悲剧?今天这篇司法建议,带您看个究竟!
蹦床酿悲剧,到底孰之过? 彭某至A体育场馆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体育馆)开设的蹦床中心体验蹦床项目。A体育馆向其出示《承诺书》,上面载明了安全运动规则、疾病风险、危险程度等事项。之后,彭某在进行滑梯项目时,从高度两米滑梯滑下,在最后坠入海绵池后受伤。事发后,彭某为治疗支出医疗费6万余元。经鉴定,彭某构成十级伤残。彭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A体育馆告上法庭。 原告诉称: 事发当日,在活动前虽然签署了《承诺书》,但A体育馆未安排技术指导人员对原告进行基本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导致悲剧发生。因此,被告应当承担所有赔偿责任。 被告辩称: 被告提供的设施设备完好无损,运行状态良好,且自己已最大程度尽到了安全警示义务,消费者入场时也都签订了《承诺书》,对于彭某的受伤不存在过错,不应当承担责任。 上海闵行法院经审理认为,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对相关公众的人身安全负担合理的保障义务。 本案中,被告作为营利性专业场馆的经营者,相较原告而言应更具有专业判断,即在理性认知下应预见相应项目及设施所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该风险对使用设施的顾客产生可能的损害。根据被告提供的监控视频可知,事发当时散状海绵池内海绵不足,足以致使原告在滑梯下滑后坠入海绵池后人身受损,并且经法院现场勘查可见,在与原告受伤同一时段,该海绵池内散状海绵量亦不符合安全标准,不足以提供游客安全之需。原告入场时虽与被告签订《承诺书》,但该合同免责条款不得免除被告对原告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综上,被告对本次事故造成原告人身损害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事故频发生,问题早把脉 经查,近年来,上海闵行法院已受理多起涉被告公司的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皆为消费者在该公司经营的蹦床场馆内游玩而发生事故,致身体健康权益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承办法官从上述案件对审查中,发现了被告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如下安全隐患问题:
找准症结点,建议来开方 经营措施千万条,安全保障第一条。为减少纠纷、避免被告公司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海闵行法院就上述问题制发如下司法建议:
建议早落实,行业树典范
被告在收到上海闵行法院的司法建议书后,函复称:“感谢贵院对我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于贵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我司十分重视,已予以充分采纳。
1 在每日正式营业前都会进行巡视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2 每周定期进行设备全面检查,设施维护。每周周一周五全场大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可用状态,螺丝是否松动。如不能立即解决的进行封闭该区域,交由工程部维修,维修完毕进行安全评估,评估通过才会再次对消费者开放。 3 对于建议书中提到事故发生区域的海绵池厚度问题,我司已于事发后将厚度增至80公分,并持续观察及时填充新的海绵进入海绵池,做到保证顾客安全。每日安排教练三次全场巡查,包括各海绵池区域,要求教练如有发现异常问题拍照发至部门群内,并快速安排解决异常问题。 4 在部分区域配有充足的头盔,防护服,安全带等防护用具。对于非专业人士及时劝导消费者不要擅自做危险动作,在发现有非专业游客练习空翻、跳跃过高并不能掌握此类高危动作的要领情况下由教练即刻制止此类行为,并告知其危险性,并在教练指导下练习。
文字来源:民事审判庭 马晨贵 责任编辑 :陈淋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闵行法院”公众号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蹦床怎么办
●蹦床是什么意思
●蹦蹦床跳了有什么好处
●蹦蹦床危害视频
●蹦床上跳
●蹦床有危险吗?
●床上的蹦蹦床是什么意思
●在家床上蹦蹦床
●蹦床是什么意思
●蹦床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