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停贷会有什么影响,强制停贷潮
大家好,由投稿人韩若来为大家解答强制停贷会有什么影响,强制停贷潮这个热门资讯。强制停贷会有什么影响,强制停贷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强制停贷告知书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见过银行给业主发房贷催缴通知,但是你见过业主给银行发“停贷”通知的吗?最近,有件蹊跷事,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少烂尾楼业主喊出了“集体停贷”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停贷潮,然而律师却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被强制执行。
人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7月份以来,在武汉、郑州、太原、南昌等地,陆续出现了业主集体停贷的事件,什么叫集体停贷呢?简单来说,就是业主联名写一个通知书,告诉银行,我们不打算还房贷了,你爱咋咋地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现集体停贷的楼盘,已经超过了32个。
这些业主太倒霉了,掏空家里六个钱包,买了个寂寞,有网友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房子也没买到,钱也收不回来,还要继续还房贷,我到底买了个啥?这种事谁遇到谁都要怀疑人生。停贷的问题,本质上是“房子烂尾了,房贷还要不要继续还”的问题,为了自救,烂尾楼业主向“有钱有势”的银行下了手。
房子收不到已经够惨的了,总不至于还要接着还房贷吧,很多人认为,银行作为贷款方,在贷款审批的过程当中,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既然这笔钱当时是银行认可的,审批通过的,现在开发商出了问题,房子烂了尾,这个责任当然不能由业主单方面来承担。
再退一步说,银行家大业大,一两个楼盘的贷款出现问题,完全不影响银行正常开门营业,老百姓就不同了。一套房子烂尾,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返贫乃至是崩溃,有的人用家里人看病的钱去买房,有的人可能因为拿不到房,打一辈子光棍。
特别是这两年,口罩事件的爆发,很多家庭的赚钱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在这个时候遇到烂尾楼,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业主们采取这种集体行为的方式,也是希望能够引起高层的对楼盘烂尾问题的关注,加快问题的解决。
可银行方面又是怎么考虑的呢?金融机构遇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都由法务部门出面。在业主、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的三角关系中,业主和银行是借贷关系,业主停贷没有经过银行的允许,本质上就是“欠债不还”,因此,有不少业主已经被告上了法庭。法制社会,一切讲究有法可依,如果说银行告业主是分内之事,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是也要打个问号,烂尾楼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
按理说,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流动应该是一个闭环,从房子预售到贷款资金流入开发商账户,资金只能用于本项目的开发,这是有严格的要求和监督的,现在问题出现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突破规则,挪用了资金,这和银行资金监管不力也脱不了关系,不能全让无辜的老百姓来买单。
既然银行可以告业主停贷违法,那业主是不是可以先告银行监督不力,告开发商挪用资金呢?
说一千道一万,问题要解决,还是要消化这些烂尾楼,烂尾楼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还是交给评论区的各位高手吧。
强制停贷什么意思
钱花了,房子没了,交房遥遥无期,贷款月月催命......
从期待到失望、绝望,最后忍无可忍,终于,烂尾楼的业主们“揭竿而起”,用“停贷”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对开发商举起“制裁”枪。
并且,这股停贷风,正在越刮越大,向全国多个地方扩散开来。
1
绝望的烂尾楼业主
停贷“制裁”开发商
买房不易,如今很多人都是掏空了“六个钱包”,举全家之力,才凑够了买房的首付,但万万没想到,最终等来的却是楼盘停工,变成了烂尾楼。
面对楼盘烂尾,业主十分被动,有苦难言。如此前的热搜,#婚房烂尾600天,90后女孩不敢告诉家人#,一女子2018年购买了天津市宝坻区圣景豪庭的预售房作为婚房,合同约定2020年10月30日交房,但不仅没有按时交房,楼盘从2021年10月开始就一直停工。1200多户业主维权多次未果,最后该女子只能一直瞒着家人楼盘烂尾。
全国各地,这样的烂尾楼并不少见,无数业主饱受其苦。
最近,这些烂尾楼业主们想出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来“制裁”烂尾楼的开发商——集体停贷。并且,这股停贷风在全国多个地方陆续刮起。
打响头阵的是江西景德镇的恒大珑庭业主。上周,网上流出一份《强制停贷告知书》,景德镇市某楼盘业主决定与2022年11月强制停贷,业主称,该项目去年5月就停工了,后来在地方的主导下陆续复工,但是今年6月开始再次全面停工。
这份强制停贷告知书很快在网上刷屏,不少烂尾楼业主受到了启发,随后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烂尾楼相继被业主们决定强制停贷。
据网友梳理,江西景德镇之后,河南新乡、郑州、商丘、周口、漯河,湖北武汉、江西南昌、湖南长沙、江苏宿迁等多地的烂尾楼盘,先后被业主决定强制停贷。
涉及恒大、新力、绿地等房企。其中,恒大无疑是重灾区,17个强制停贷的楼盘里,有9个都是恒大的。至于原因,大家都懂。
其中,仅武汉恒大时代新城,涉及的业主就有5000多户。
不仅是民企,国企绿地在武汉的绿地光谷星河绘也因烂尾,遭到业主的强制停贷。
2
矛头指向银行“三宗罪”
据网上流出的《停贷告知书》来看,这些楼盘无一例外,均已烂尾。但业主们申诉的重点却是银行存在的违规放贷、违规使用监管账户资金、未按规定将钱打入监管账户资金而是打入其他账户等问题:
银行作为贷款方,违规在房屋主体结构未封顶前发放按揭贷款;
银行将按揭贷款资金违规划入非监管账户;
银行作为预售资金监管方之一,未积极履行资金监管义务,导致预售资金支出不明
在业主们看来,银行要在楼盘烂尾中,负很大责任。早在2003年,央行曾经出台“121号文件”中就明确表示:建筑不封顶,银行是不允许发放贷款的。
而开发商想要提取预售监管账户资金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以福建福州为例,开发商需要授权委托书、申请报告、工程进度节点相关证明材料、监管账户银行流水等材料,申请预售监管账户资金提取报备证明,申请通过后,银行才能发放贷款。
但现在烂尾楼之所以烂尾,就是因为监管账户的资金在封顶之前,就已经没了。
所以,钱究竟是怎么不见的?业主们认为,因为银行的失责、违法、违规,才直接导致房屋最终烂尾的结局,因此,在复工前,他们不向银行还房贷,也是有礼有节,合乎公序良俗,合乎民意民声的。
一日不复工,业主就一日不还贷。业主们表示,停贷期间的损失,由开发商和相关贷款银行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3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业主征信或受损
业主集体停贷,是烂尾楼业主们的一次悲壮控诉和反抗,是烂尾楼业主们与开发商、贷款银行之间的博弈。
此举虽然看起来扼住了银行和开发商的咽喉,但实际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举。停贷势必会影响征信,被银行上征信黑名单,变成“老赖”的可怕程度并不比房子烂尾少。
首先,会被限制高消费,无法乘坐飞机或高铁出行,个人的就业和晋升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财产还会被冻结、银行账户资金会被强制划扣、孩子不能上重点学校、个人养老金可能被直接划扣用于还款、逾期过长被起诉至法院等等。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未经法院判决停贷或者没有达成停贷协议,贸然停贷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诉到法院,甚至还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
但现在,烂尾楼的业主们已经不在乎征信了。他们在《告知书》中表示:
大批业主失业在家,生活无比艰难,己无法承受每个月的按揭月供,如果都活不下去,我们只能铤而走险走向断供道路,饭都吃不上,还在乎征信?
而在法律层面上,因为业主在买房时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中通常都会规定:
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或抵押人与售房人或其他第三方就该房产有关质量、价格、权属、条件或其他事宜发生的任何纠纷,均与贷款人无关,贷款人有权选择继续履行本合同或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本合同项下的全部或部分贷款。
所以,在楼盘烂尾后,业主拒绝向银行还贷被告上法庭,往往很少能得到法院的支持。绝大多数都是以银行胜诉,购房者被判必须无条件偿还贷款告终。
但也并非一定会是银行胜诉。也存有购房者胜诉的例子。
如今2022年2月14日,浙江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烂尾楼纠纷案件中,认为该条款系银行为重复使用而提前拟定的格式条款,其中与最高法解释相抵触的内容,加重了购房者的责任,减轻银行的责任,显失公平,该条款对购房者不具有拘束力。因此,判决烂尾楼购房者胜诉。由于该业主与开发商而解除了商品房买卖合同,所以贷款合同也被解除,业主此后不用承担房贷,剩余贷款由开发商继续向银行偿还。
罗翔曾说过,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给的,法律是要解决社会问题的。
虽然胜诉的个例很少,但烂尾楼业主也不能放弃希望。
本文源自深蓝财经
强制停贷最新消息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晓青
一边是每个月要还房贷的压力,另一边是烂尾楼不知道何时能交付。
6月30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恒大珑庭楼盘业主们将一份《强制停贷告知书》晒到了网络上。
2021年买了该楼盘的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买的楼盘在买入几个月之后就毫无预兆地停工了。本以为2023年就能住上新房,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个停工的工地。
经历了近一年的反复求助后,业主们最终做出了停贷的决定。
《告知书》中提及,楼盘业主一致决定,要求项目于2022年10月20日前全面复工,若在此之前未全面复工,项目所有已售房源且未结清贷款的业主将强制停止还各违规发放银行贷款的银行月供直至全面复工之日。
进入7月,越来越多问题楼盘的业主加入停贷声明行列。按照网络流传的业主声明统计,目前近20城逾150个楼盘的业主表示将不再偿还房贷。
但澎湃新闻也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楼盘业主的停贷行为大部分仍局限在声明层面,记者所在的几个业主群里,尚未出现实际停贷行为,相比 “停贷”,他们更期待自己能够早日入住新居。
掏空六个钱包:这套房是我们全部身家
景德镇的王女士一家2021年2月份买下了这套房子,当时开盘价是9500元/平方米,房子总价90多万元,首付30万元。
“公公婆婆卖掉了小房子,我们这边房价低,就卖了20多万元,我爸妈给了我10万,他们都是农民,存这么点钱也不容易。我们几乎是拿所有的现金去付了这个首付,可以说我们是全部的身家都押在了这套房子里。”王女士告诉澎湃新闻。
公开资料显示,恒大珑庭项目由景德镇市恒荣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开盘时间为2021年1月31日,按照原定时间,开发商应该在2023年8月31日交房。
景德镇市恒大珑庭自2021年1月30日开盘以来,已经售出900多户,该项目2021年5月底全面停工,2021年10月20日在政府主导下二期陆续复工,但一期一直未复工,至2022年6月1日再次全面停工。
王女士表示,停贷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现在因为要在家带孩子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现在全靠老公一个人养家糊口。房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复工,但我们还要还着银行的房贷,我们压力也很大啊。我们要租房、还房贷、养娃、赡养父母,哪一项不需要钱,这次我们要强制停贷实在是没有办法,迫不得已,我不能钱出去了,什么也没见着吧。谁也不想当老赖,也没说不想还贷。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就是开发商继续盖房子交房,我们有个家能住进去,然后我们继续按时还贷。现在连个家都没了,怎么安居乐业。”王女士说道。
但是,据澎湃新闻了解到,这个小区尚未出现真正的停贷,王女士也表示,她7月份的房贷已经还掉了,但决心从下个月开始就不会再还房贷,“即使上失信人名单也不还了。”
“小孩落不了户、上不了学”
有相同遭遇的还有来自河南郑州的林女士。
2018年的夏季,林女士以21000元/平方米,首付近百万元的价格在郑州市金水区的瀚海尔湾购置了一套房产,原定交房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但如今,开发商一拖再拖,让交房变得遥遥无期。
“2018年6月份,当时瀚海尔湾的预售证还没下来,借着楼市的热潮去买房的人非常多,买房几乎是靠抢的,2018年12月拿预售合同开始网签,大部分业主的补充协议是2021年12月31日交房,备案合同约定的是2022年6月30日交房。但现在已经延期大半年了,开发商一直不交房,我们拿不到房,住不进去。之前开发商给我们发了一份延期告知书,说是预计2022年11月30日交房。”林女士在谈及四年前购房时对澎湃新闻表示,“现在业主们等了四年,房子拿不到,还要在外面租房,又付房租又还房贷,还有一部分业主的孩子需要上学,但是房子拿不到就落不了户,教育局也不划片,今年秋季入学的小孩就没有学校可以上,现在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对于停工的原因,有业主称,是因为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导致停工。
该楼盘的开发商为郑州本地的公司思念集团。思念集团创始人为李伟,1968年7月出生,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22年3月,以150亿元财富位列《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558名。
思念集团旗下的房地产板块公司为瀚海大观地产,2015年底思念集团将瀚海地产与中部大观地产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合并重组为瀚海大观地产。
据资料显示,瀚海尔湾位于郑州市金水杨金路,由思念系的河南新瀚海布兰登置业有限公司建成,总建筑面积280704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6649平方米,共计房屋1570户。周边配套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学校、购物中心和批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据业主介绍,瀚海尔湾的楼盘施工进展已达到99%,就差最后的收尾工程和验收。
“一开始开发商不承认是资金断链导致的,还一直对我们表达这个项目不是烂尾楼,但在我们多次的施压追问下他们才承认的确是因为没钱才无法完成项目最后的收尾工作。”瀚海尔湾业主左先生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交房时间延期的7个月里,开发商一直以进行验收回复他们。
这样的回复让左先生无法接受,“什么房子能验收7个月还没验收完?”
“开发商一直说在推进房屋验收,但政府给我们的回应是他们根本没有提交联合验收。”根据林女士提供的郑州市城建局5月30日回复的内容显示,瀚海尔湾未申请联合验收。
据林女士透露,目前业主们正在考虑强制停贷,“什么时候复工我们什么时候继续还贷。”
停贷背后:他们更希望能住进自己的家
进入7月,多地烂尾楼项目的业主也发布声明,表示将强制停止偿还贷款,直至项目复工为止。
从多份“告知书”内容来看,各地项目的停工时间普遍发生在2021年的下半年,与2021年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背景一致。此外,业主在告知书中普遍提到,贷款银行违规放贷,质疑银行在楼栋未封顶之前违规发放住房贷款,并未按规定打入房管局资金监管账户等等。而业主们的要求也很统一,就是要项目全面复工。
7月13日,广发证券一份报告提到,公告断供项目多为已经停工项目,且不是最近才发生,从去年开始就有此类现象,其次,主要发生在已经违约的房企项目上,包括恒大、新力、世茂等企业。估算,各地停工面积占行业整体比例为5%左右。目前违约房企停工面积平均占比20%左右(调研口径数据),违约房企占行业总产能的比例约25%,则目前估算行业停工面积约为行业施工面积97亿平米的5%左右(较高估口径),总量约为5亿平米,随着违约企业销售的下滑,后续停工规模还会不断增加。
不过,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发布声明楼盘业主并未真正停止偿还贷款。从业主的诉求来看,他们被迫停贷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以此能引起开发商和银行的重视,在项目复工复产方面更积极。“我们希望我们能住进自己的家。”一名业主这样表示。
强制停贷的法律风险
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对澎湃新闻表示,强制停贷对于业主来说可能会使其上失信名单,在法院没判决认可停贷下擅自停贷可能被告,被要求承担还款责任,产生逾期利息,被强制拍卖房屋等。另外,郭韧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而言,业主们可以选择起诉解除买卖合同并解除贷款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解释》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该解释又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郭韧律师提示,碰到烂尾,诉讼维权是最合法合规的方式,要求解除合同拿回款项赔偿损失是每个购房人的权利,权利要尽快使用,权利不用,怠于行使权利导致的损失就只能自行承担,如果早日诉讼,早日查封,如果还能成为首封,有的时候可能就能不战而胜。“遇到开发商项目烂尾,要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即便是诉讼,诉讼时点以及诉讼请求的选择也很关键,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建议诉讼能快则快,封顶能交房的一定要诉。至于相关部门是否支持停止还贷申请以及法院是否继续这起首例判例,尚不可知,相信正义总会来临。”
责任编辑:刘秀浩 图片编辑:沈轲
强制停贷逾期统计
六月盛夏时节,蝉鸣喧嚣,江西南昌市新力城一批“准”业主携着子女,搭上了前往浙江绍兴市的火车。
业主们此行,是为了参加一场与新力城1.99亿预售监管资金去向息息相关的听证会——对于这笔被法院暂时冻结的监管资金,业主们寄予了不小的希望。
“要是这笔监管资金能恢复使用,楼盘是不是有望完工?”电话那端,业主郭生(化名)不无期待。他告诉记者,业主们格外重视开发商每一笔可动用的资金,甚至帮开发商想了不少“筹钱”的办法。“卖资产,卖楼盘,卖股份,都在想。”
原定于去年11月交付的新力城还未完全竣工。受访者供图
业主们的诉求只有一个:交房。但令人无奈的是,距离交房期限已过8个月,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7月8日,新力城业主们联合发出了一份《强制停贷告知书》,加入“强制停贷”业主行列。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近期多地业主因楼盘延期交付宣布停止还贷,直至开发商全面复工。在多数《告知书》里,业主们质问项目预售监管资金去向,言明停贷造成的损失应由开发商、银行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这种做法较为冒险,最后损失可能还是业主。”一名银行人士表示。有法律界人士提醒,业主单方停贷声明并不能终止与银行的借贷法律关系,或可能承担失信违约风险。业主们可与主管部门、开发商协商解决,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强制停贷背后:迟迟未交付的新家
“我们不是贸然发出这份声明的,只能说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言谈之间,郭生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他两年前签下购房合同时未曾预料到的场景。郭生还记得,那时新力城是全城热销的“网红盘”,其开发商新力控股作为江西“房企第一股”,彼时正以黑马之姿冲刺房企排行榜。
“我当时都想好了,房子2021年11月交付,再空置个半年去去甲醛,我们一家就住进去,有了学位,小孩刚好能上学。”
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房子逾期交付,孩子的上学名额变得不确定起来,房贷压力如影随形。郭生告诉记者,他膝下育有两个孩子,年龄尚幼,妻子在家负责带娃。加上租房费用,每月便要支出不少于一万元,同时还要承担5千左右的房贷。“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万把块钱,压力真的大。”
在发出《强制停贷告知书》前,郭生等业主并不是没有为推动项目复工努力过。“我们从去年8月停工后维权到现在,期间还有业主被指扰乱秩序,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郭生说。
去年11月,工人们重新入场施工,这令业主们感到惊喜。然而好景不长,三个月内,郭生眼见着施工人数慢慢从一百余人减少到七八十人,过完春节后,施工现场再无动静,如今只有零星四五个工人在作业。“遇上周末,更是一个工人都没有。”
郭生表示,新力城建筑整体已经建好,但还欠装修及园林绿化。受访者供图
为实时了解进展,业主们筹钱在现场安装了两个摄像头,郭生将此调侃为“云监工”。但透过高清设备,郭生只能看到场内漫过人腰的杂草、被风刮动的垃圾,楼宇在风中沉默伫立。
“我们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维权。”郭生连连强调。
维权并不容易。公开资料显示,新力城背后开发商新力控股经营困境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经历负债危机、股债双杀、降薪裁员等风波。据其数日前披露的营运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力控股录得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77亿元,按年下跌96.98%,去化颇不理想。2021年9月至今,新力控股股票仍处停牌状态。
“市场信心还在修复中。”一名房企财务人士表示。“经过去年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个别房企资金链承压。资金紧缺,房企裁员、减薪、项目停工、债务违约等现象也就出现了。”
业主停贷,预售监管资金去向成焦点
对于发布停贷告知书业主而言,目的大多相同:以停贷、断供的方式,将压力从银行端传导开发商端,倒逼楼盘复工。“我们只希望能顺利交付。”郭生说。
一名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士对此坦言,这种做法对银行的影响有限。“一般而言,银行放款已通过受托支付给开发商,放款银行对开发商并不存在太多的‘威慑作用’”。他说。“参照银行的经营现状,业主断供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以兴业银行为例。据兴业银行于7月14日发布的《对网传“停贷事件”涉及楼盘按揭贷款情况排查的公告》,截至目前,该行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 3.84 亿元。而兴业银行2021年财报显示,其实现年度净利润826亿元。
兴业银行于7月1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图源其公告截图
“假设这笔账全部计为坏账,对该行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该人士表示。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亦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停工项目涉及不良贷款余额规模较小,“风险可控”成了多家银行公告中的关键词。
尽管风险可控,但置于业主停贷的背景下,个别违规放贷的银行仍难辞其咎。
“业主们在联合维权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项目前端、中端的问题,比如项目手续不齐全,特别是预售资金并未被用于本项目建设,直至竣工和顺利交付,而是被挪用到其他项目,甚至被开发商抽走做买地、多元化转型。”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
预售监管资金,是房管部门为了防止期房烂尾,从而对开发商预售所得款项进行约束,开发商可根据工程进度支取。在“强制停贷”一事中,预售监管资金去到了何处是业主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等到去年10月份,我们才知道我们楼盘还有1.996亿监管资金被冻结了。”郭生说。“为什么会被冻结,原因是什么?”业主们十分关注,由此有了报道开篇之初的那一幕。
此前,预售资金监管态势有一定放宽。北方某省会城市住建局人士告诉记者,自今年2月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以来,当地政府对预售资金监管有一定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适度放松。国内某百强房企副总裁于亦表示,春节后,预售资金监管态势已有一定程度放松。
那么,在“保交楼”的背景下,预售资金监管力度是否会得到加强?目前,已有城市发布新政。
记者获悉,7月14日晚间,西安发布《关于印发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工作措施的通知》,商品房预售资金(包括定金、首付款、购房贷款及其他形式的全部房款)应全部直接存入专用监管账户进行监管,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取或另设账户收存购房人的购房款。
西安发布的通知。图源“西安住建”官方微信公众号
深圳龙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龙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监管的指导意见》亦提出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对项目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情况全面核查,排查项目风险隐患,对于预售资金监管要严格按比例留存, 确保房地产项目建设竣工交付。”该通知称。
是进或退?律师提醒有风险
《强制停贷告知书》发出至今,已过数天,郭生等业主还未接到来自开发商的回应。“一直都没有跟我们业主好好对个话。”对此,郭生颇为无奈。
新力城建设现状。受访者供图
一名不便具名的律师表示,业主们的停贷声明并不能终止与银行的借贷法律关系,只是一个“单方面的表示”。若购房者不履行缴纳按揭贷款的义务,则可能面临违约、失信的风险。前述银行人士亦表示,若因停贷形成不良资产,银行有权利进行处置或者拍卖。“这样损失的还是业主。”
郭生清楚停贷背后潜在的风险。“既然做了这个选择,我们就会承担。”郭生说。如今,距离每月20号还款日还剩下不到5天,郭生坦言自己“很忐忑”。“忐忑肯定有,我不是机器人。但我需要面对这个事情。”
前述银行人士建议,目前来看,业主、项目开发商、主管部门多方协调解决是更为理想的处理方式。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购房者可以开发商迟延交付房屋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解除《商品房预售合同》等协议。如果购房者认为楼盘前景尚可,且项目建设完成度较高,可以将推动项目复工作为第一目标,多方协商进行重组,或尝试推动新开发商接盘等。此外,还可以向住建部门投诉,也可以前往公安部门报案。
业主、开发商各让一步亦可选择。一名购买了广东东部某县城期房的人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此前因开发商征信问题,该人士购买的楼盘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尽快收房,业主们与开发商选择各退一步。“我们业主把原本按揭的部分通过分期免息的方式还给开发商,开发商作为诚意,免业主交房第一年物业管理费。”
7月14日晚间,银保监会针对停贷事件作出回应。银保监会表示,最近关注到个别房企楼盘出现延期交付情况,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保交楼”,对此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保监会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强制停贷会有什么影响,强制停贷潮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