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英文,性别平等国家排名
大家好,由投稿人皮妍妍来为大家解答性别平等英文,性别平等国家排名这个热门资讯。性别平等英文,性别平等国家排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性别平等公益项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4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
性别平等图片
男女平等,究竟是什么?
男女平等意味着机会的平等,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会中。女性可以选择成为CEO,也可以安心做全职妈妈,而不必承受异样的眼光;男性也同样可以自由追求艺术或做一名全职奶爸,而不因为“不够男人”被指责。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当理想照进现实,不仅仅是短暂的光亮,更多时候是碰撞出火花。尤其对于中年人来说,家庭、事业、责任,重重压力叠加,再加上社会固有的性别角色期待,平等的实现难上加难。
在职场中,女性可能面临“玻璃天花板”,升职之路困难重重;而在家庭讨论中,男性往往被假定为唯一的经济支柱,需要承担绝大多数的经济责任。这些都是对男女平等的现实考验。
大多数中年人的境况
对于许多人而言,生活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琐杂事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而这种分担却往往失衡。
有位朋友曾感慨:“我太太工作压力跟我一样大,但家庭责任仿佛就是她自己的。”而他的太太则笑着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这些年过来,我们都习惯了。”
习惯,成为了许多家庭生活中避不开的话题。然而,真正的平等,不应是习惯角色的固化,而是理解与支持。如果能够从“你该做什么”到“我们一起做什么”转变,便能在生活的长河中创造出暖心的瞬间。
平等的美好前景
曾经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但这相似之处,往往来自于双方的包容与尊重。在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平等关系,不再用陈旧的眼光看待彼此。
现实中的男女平等,可能没有像童话般完美,但每一个微小的努力,比如对伴侣的体谅、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对自身的反思,都是走向平等的重要一步。
引发思考与讨论
究其根本,男女平等不仅关乎性别,而是关系到我们如何共度一生,是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让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学会成全与支持,让原本复杂的问题,在彼此的理解中,简单起来。
朋友们,男女平等在大家的生活中有实现过吗?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吧!
性别平等教育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蔡双喜 黄婷)2020年度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10日在京揭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四点主张,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女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救死扶伤、忠诚履职,首部民法典全方位落实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等入选。
“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件”年度评选活动由中国妇女报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妇女新闻文化基金共同发起。评委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以及部分传媒和社会性别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自2012年启动以来,评选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评委们从性别平等相关度、传播影响力、政策推动力、新颖性和突破性等维度,对候选条目进行了热烈讨论。除前述三条外,最终入选的2020年度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件还包括:“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最高检与全国妇联建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合作机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监测报告显示村委会主任中女性占比将近12%,提前完成纲要目标;中国维和女军人首次获得联合国军事性别平等倡导人荣誉;江西推行全国首个女职工权益保护“标准合同”;山东建立全国首个省级人大发文的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反性别刻板印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某出版社男生女生版数学教辅因争议下架,少数高校安全手册不当表述将修改等七条。
评选会由中国妇女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妇女新闻文化基金执行主任卢小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在会上表示,希望已连办九届的性别平等新闻事件评选活动可以持续发挥作用,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载体。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孙钱斌认为,这些入选的新闻事件反映出性别平等的理念和价值日益深入人心,期待一年一度的评选活动,记录并推进这一重要进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
性别平等是什么意思
澎湃新闻记者 徐雪晴 陈良贤
又是一年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想从“月经羞耻”开始,具体地谈谈性别平等。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女性医护人员生理期用品供给问题,让“拒绝月经羞耻”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一轮从月经到妇女权利的讨论。这个话题在去年的妇女节中也曾被提及。当时,全球统一码联盟(The Unicode Consortium)刚发布Emoji 12.0版不久,其中新增的月经专属表情,被视为推动性别平等的一个进步。
“这都2020年了,我觉得90年以后出生的人不会有月经羞耻这个东西吧,就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当一项关于“月经羞耻”的问卷调查在豆瓣上发起后,这个回答获得了最高赞。但从9000余人的投票结果来看,情况并不如豆瓣友邻们预想的乐观。
仍有近三成的投票者,无法和朋友或父母坦然地聊月经,或需要以遮掩的方式来处理经期上厕所或购买卫生巾的事宜。
而在这份调查所涉及的问题之外,“月经羞耻”可能会过滤女性的生理期用品需求或身体不适。比如一线女性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将本该2至3小时更换一次的卫生巾延长使用8小时。而青春期的女生则会忍受经期的不适,坚持跑完800米。
“月经羞耻”和性别平等有什么关系?
我们习惯从大处着手探讨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
联合国推出了“性别不平等指数”,来衡量全球各国的性别平权状况。这个指数主要由三大指标计算得出:生育健康(孕产妇死亡率、未成年生育率)、赋权(议员比例、学历)和经济状况(劳动参与率)。
其最新结果被公布于《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中国有一些亮眼的表现,比如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处于靠前位置。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女性仍未在教育、劳动力市场和政治活动中得到足够平等的待遇。
这一结果如何才能被改变?答案很简单,在教育、劳动力市场和政治活动中,给予女性平等的权利。那么如何在这些领域保障女性权利呢?没人能给出一个同样简洁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更为具体的问题。
“月经羞耻”,是其中之一。当女性的生理期需求因“月经羞耻”被避而不提,这种看似只在精神层面发挥作用的羞耻感,可能会进一步阻碍女性争取教育、收入、政治参与等一系列平等权利。
比如,极端的情况是,一名女性可能因为支付不起卫生巾等生理期用品而旷课或辍学。这件事发生于印度、尼泊尔和非洲诸多国家,也发生在英国。
英国的全国教育工会(The National Education Union)曾公布过一项数据,2018年因买不起生理期用品而在经期旷课的英国学生有13.7万;她们害怕衣物被经血污染,在公共场所引发尴尬。而在肯尼亚,有些女孩甚至会通过性交易来换取卫生巾。
当一名女性无法体面地应对经期问题,她或许会难以正常参与社会生活,进而也将无法收获平等的受教育权、收入和政治参与权等更上层的需求。
具体地谈论女性议题,有什么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2019年一些社会事件,来看女性正在面对的具体问题。比如产后女性的生理狼狈,女性在学校、职场、公共场所遭遇的性骚扰,女性在家庭内部受到的暴力威胁,女性在家庭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一角色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与“月经羞耻”一样,这些问题可以被进一步划归至教育公平、收入公平、政治参与公平等大话题之下,而在实现这一系列公平之前,它们需要先得到解决。
产后复出的演员汤唯因为尿频被搭档吐槽工作不够投入,美妆博主宇芽因男友的暴力威胁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生活在噩梦之中”,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历时四年才在性侵民诉案中获胜,此前她一度被逐出日本媒体圈并遭受语言暴力和身体威胁……
如果我们忽视这些个体面对的具体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她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参与上施加的影响,也就很难有效地讨论性别平等。因为无论是产后生理问题、家庭暴力还是职场性骚扰,均可能成为实现性别平等进程中的路障。
更聚焦的讨论,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当性骚扰案件因为缺少独立案由很难被起诉的状况被正视,最高法院最终新增了“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的独立案由,这有助于遭受性骚扰的个体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当女性医护人员的生理期用品需求被聆听,卫生巾和安全裤得以顺利运送至抗疫一线,更好地保障了女性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
“性别平等”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谈。借着妇女节的契机,从尝试思考女性的具体需求与困境开始,学会尊重生活中的不同个体(包括男性、女性和性少数群体),会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本期编辑 常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性别平等英文,性别平等国家排名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