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非法组织卖血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面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非法组织卖血违法国家有关规定却仍然实施的心理状态。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对血液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规定,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非法组织他人卖血
本罪的行为是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即违反血液制品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擅自策划、动员、拉拢、联络、控制多名供血者抽取体内血液出卖的行为。既包括多名供血者向用血单位或者个人出卖;也包括擅自设立血浆采购点,组织多名供血者接受血浆采集。
(二)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处理
非法组织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是指因非法组织他人卖血行为导致他人伤亡的情形,比如在组织他人卖血活动中,因超量卖血或者因疾病不能抽血的人卖血,到导致卖血者身体健康被严重损害甚至发生死亡结果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具有非法组织买血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需要指出,非法组织卖血过程中,不是因为非法组织卖血原因致人伤亡的,以本罪及相应犯罪实施数罪并罚。
(三)不构成本罪的特使情形
根据《刑法》第333条规定,构成非法组织卖血罪须同时由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他人出卖血液具有组织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条件的,一般情况下不能够构成本罪。比如没有违反法律规定而组织他人正常的血液采集行为;或者虽然具有违反法律规定的他人卖血行为,但只是参加者并不是组织者的,一般情况下不能以本罪定罪处罚。
三、容易混淆的主要罪名
(一)非法组织卖血罪与强迫卖血罪
虽然这两种犯罪所侵害的同类客体均为国家对血液的管理制度,行为都与他人卖血行为有关,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但前者并没有侵犯卖血者的人身权利;而后者则是以暴力、胁迫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前者的被组织者一般是自愿卖血,而后者的卖血行为多是是被迫的。前者须对他人卖血具有组织行为,而后者不以必须具备该行为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比如浙江省温州市“刘某等人非法组织卖血案”[①],被告人刘某在劳务市场打着招工的幌子,物色所谓献血者,冒充患者亲友互助献血,再转卖献血证赚上一笔。刘某以所谓招工的形式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5人次,已构成非法组织卖血罪,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二)非法组织卖血罪与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罪
虽然这两者都是血液方面危害公共卫生的犯罪,主观上都出于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但前者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规定,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前者的行为对象只能是血液;后者的对象不仅包括血液,还包括血液制品。前者为行为犯,不需要达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而后者必须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构成犯罪
四、处罚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摘自李红钊律师与蒋炳仁检察官合著《刑法常用罪名新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及内容略有改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非法组织卖血罪怎么判
●非法组织卖血罪立案标准
●非法组织卖血罪量刑标准
●非法组织卖血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组织卖血造成伤害构成什么罪
●非法组织卖血罪属于什么类别
●非法组织卖血罪司法解释
●非法组织卖血被抓
●非法组织卖血罪立案标准
●非法组织卖血罪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