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铜版纸厂家曲线规避美国反补贴税2025,中国铜版纸厂家曲线规避美国反补贴税
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取得成效,中国铜版纸进口量减少。中国铜版纸厂家通过调整成分规避反补贴税,出口量未明显下降。
二、中国铜版纸反倾销案的胜利
中国铜版纸销案胜利,无论从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来说,这次的反倾销终裁对中国国内铜版纸企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历时18个月,被誉为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的铜版纸反倾销案终于有了结果。8月6日,中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原产于韩国、日本的铜版纸对中国构成倾销,对中国铜版纸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为公平而战
这次的铜版纸反倾销是2001年12月提出的。与大家熟悉的中国彩电业在美国遭遇的出口反倾销完全相反,此次反倾销是进口反倾销,是中国入世后第一宗国内产业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也是《反倾销条例》自2002年1月1日生效实施后,依据该条例立案调查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
“在提出反倾销申诉前,我们先和他们进行过谈判对话,但是没有结果,于是我们选择了在第一时间提出申诉。”**集团APP———**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国总部总经理姚*升回忆道,“当时由于国外企业的产品倾销,国内铜版纸企业在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们就是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种保护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为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中国国内铜版纸企业的发展是1998年以后的事,在这之前,进口纸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占领了约90%的市场份额。国外企业也因此舒服地享受暴利时光,当时铜版纸进口价每吨超过1万元,最高达1.4万元,而现在市场上的销售均价只有7000元。
1999年,随着**纸业、**紫兴等铜版纸生产线陆续投产,国内企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纸业,铜版纸产能达到100万吨,占当年中国市场容量150万吨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企业。
铜版纸进口因此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为了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国外几家企业凭借自身优势,祭起了降价的大旗,试图以挤压对手生存空间的方式来击退敌人,“到了后来,他们干脆把降价变成了倾销”。
三、我国制笔企业反击欧盟反倾销成功案例
10月中旬,欧洲法院终审裁定:欧委会2007年4月对中国熨衣板反倾销案终裁中,拒绝给予广东佛山顺德永-建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场经济待遇并征收18.1%反倾销税的做法违法,该企业将免征反倾销税。这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欧盟法院打赢反倾销官司。
市场经济待遇问题是制约我国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能否取得较好结果的重要因素。这家普通民营企业应诉成功告诉我们:在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公正待遇时,涉案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司法制度,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人拿会计制度卡中国企业”
这场官司最初起源于2006年2月,在一些当地同业企业的怂恿下,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熨衣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永-建公司位列其中。
据了解,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开展反倾销调查中,采取的是逐个公司审查的办法,来确定哪一个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代理该案的锦*城律师**所北京分所主任傅*辉告诉记者,欧盟在审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时,通常要求同时满足5条标准——决策没有明显受国家干预,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账簿,生产成本、财务状况未受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企业不受政府干预成立或关闭,货币汇率变化由市场决定。
而永-建公司就卡在了会计制度上。当年8月11日,欧盟通知永-建,因为其账目和审计报告不符合国际会计标准(IAS),拒绝赋予其市场经济待遇。而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待遇,直接决定了其产品是否要被征收反倾销税。永-建的熨衣板因此被征收18.1%反倾销税。
“事实上,拿会计制度来卡中国企业是非常不合理的。”傅*辉介绍,WTO明确规定,每个企业都应使用所在国内通行的会计规则。按照中国法律,中国企业也必须使用国家财政部颁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不是所谓的“国际会计标准”。把这一条纳入审查标准,是欧盟滥用规则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如果你真的就是想找碴,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公司的账目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欧盟依据会计制度判定企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非常随意的。
“我们也想过忍气吞声”
“我们也想过忍气吞声,甚至已经在考虑其他规避手段。关键时刻我们还是决定走司法程序,并同时聘请中外律师参与起诉。”永-建公司负责人说。
永-建走司法程序的信心,来自一个程序性问题。欧盟反倾销法规规定,当事人应该至少拥有10天时间进行辩述。也就是说,欧盟在2007年3月23日再次决定拒绝永-建公司的市场经济待遇后,直到4月2日前,永-建公司都可以提交意见。然而在3月29日,也就是第六天,委员会就做出最后决定,并递交至欧盟理事会。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在尚未听取当事人意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最后决定。
四、中国铜版纸反倾销案的胜利
中国的铜版纸企业还处于摇篮中,本来就在质和量上无法与韩国等国外企业抗衡,如果再不拿起法律武器反倾销,整个产业就完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
无论从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来说,这次的反倾销终裁对中国国内铜版纸企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历时18个月,被誉为中国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的铜版纸反倾销案终于有了结果。8月6日,中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原产于韩国、日本的铜版纸对中国构成倾销,对中国铜版纸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为公平而战
这次的铜版纸反倾销是2001年12月提出的。与大家熟悉的中国彩电业在美国遭遇的出口反倾销完全相反,此次反倾销是进口反倾销,是中国入世后第一宗国内产业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也是《反倾销条例》自2002年1月1日生效实施后,依据该条例立案调查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
“在提出反倾销申诉前,我们先和他们进行过谈判对话,但是没有结果,于是我们选择了在第一时间提出申诉。”**集团APP———**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国总部总经理姚*升回忆道,“当时由于国外企业的产品倾销,国内铜版纸企业在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们就是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种保护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为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中国国内铜版纸企业的发展是1998年以后的事,在这之前,进口纸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占领了约90%的市场份额。国外企业也因此舒服地享受暴利时光,当时铜版纸进口价每吨超过1万元,最高达1.4万元,而现在市场上的销售均价只有7000元。
1999年,随着**纸业、**紫兴等铜版纸生产线陆续投产,国内企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纸业,铜版纸产能达到100万吨,占当年中国市场容量150万吨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企业。
铜版纸进口因此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为了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国外几家企业凭借自身优势,祭起了降价的大旗,试图以挤压对手生存空间的方式来击退敌人,“到了后来,他们干脆把降价变成了倾销”。
五、美对华商品征反补贴税未必引发贸易战
日前,美国官方宣布,中国企业不再享受美国《反补贴法》的豁免条款,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首次征收反补贴税。一份来自美国商务部的初裁决定认 日前,美国官方宣布,中国企业不再享受美国《反补贴法》的豁免条款,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首次征收反补贴税。一份来自美国商务部的初裁决定认为,中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享受了10.90%-20.35%的可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对于这两个最重要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金融市场非常担心它会否演变成一场全面贸易战,以及中国会否采取包括抛售美元资产在内的报复措施。 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因素来看,贸易战的剧情未必上演。 首先,大多数美国生产商早就采取了其它保障措施以应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例如,在纺织品、家具、钢铁、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领域,中国厂商已经承受了接连不断的反倾销诉讼及反倾销税。其中,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中国商品到现在还面临着美国自2005年以来重新启动的保障措施(进口配额)。我们认为,上述大部分产品不可能再进一步遭遇反补贴税的挑战,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仍被美国的多重保障措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且世贸规则也不允许对单一商品采取双重措施。 其次,对于部分大宗商品(相当于中国对美全部出口量的90%以上)来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也不能被定义为激增。例如,2006年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增长率为27%(以2005年为基础),接下来是针织服装23%,纺织业19%,化工业13%,制鞋业13%。 第三,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美国当局接到的对华商品反补贴请求并不太多。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从NewPage公司提出申请到美国商务部做出初裁决定,期间花了半年时间。 最后,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曾遭遇过美国方面更为严重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挑战,如2005年对华纺织品重启配额制,但最终双方仍就新配额的特定参数达成一致或者说相互做出了妥协。就其自身规模及其对现实经贸交流的潜在影响而言,目前双方有关反补贴税的争端都不具备显著意义。而且值得强调的是,2006年中国清洁表单下的的出口量仅相当于对美全部出口量的0.1%。因此,相对2005年的情景而言,我们基本不必担心双方会卷入贸易战。
六、我国制笔企业反击欧盟反倾销成功案例
10月中旬,欧洲法院终审裁定:欧委会2007年4月对中国熨衣板反倾销案终裁中,拒绝给予顺德永建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场经济待遇并征收18.1%反倾销税的做法违法,该企业将免征反倾销税。这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欧盟法院打赢反倾销官司。市场经济待遇问题是制约我国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能否取得较好结果的重要因素。这家普通民营企业应诉成功告诉我们:在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公正待遇时,涉案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司法制度,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人拿会计制度卡中国企业”这场官司最初起源于2006年2月,在一些当地同业企业的怂恿下,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熨衣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永建公司位列其中。据了解,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开展反倾销调查中,采取的是逐个公司审查的办法,来确定哪一个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代理该案的锦天城分所主任傅东辉告诉记者,欧盟在审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时,通常要求同时满足5条标准——决策没有明显受国家干预,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账簿,生产成本、财务状况未受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企业不受政府干预成立或关闭,货币汇率变化由市场决定。而永建公司就卡在了会计制度上。当年8月11日,欧盟通知永建,因为其账目和审计报告不符合国际会计标准(ias),拒绝赋予其市场经济待遇。而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待遇,直接决定了其产品是否要被征收反倾销税。永建的熨衣板因此被征收18.1%反倾销税。“事实上,拿会计制度来卡中国企业是非常不合理的。”傅东辉介绍,wto明确规定,每个企业都应使用所在国内通行的会计规则。按照中国法律,中国企业也必须使用国家财政部颁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不是所谓的“国际会计标准”。把这一条纳入审查标准,是欧盟滥用规则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如果你真的就是想找碴,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公司的账目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欧盟依据会计制度判定企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非常随意的。“我们也想过忍气吞声”“我们也想过忍气吞声,甚至已经在考虑其他规避手段。关键时刻我们还是决定走司法程序,并同时聘请中外律师参与起诉。”永建公司负责人说。永建走司法程序的信心,来自一个程序性问题。欧盟反倾销法规规定,当事人应该至少拥有10天时间进行辩述。也就是说,欧盟在2007年3月23日再次决定拒绝永建公司的市场经济待遇后,直到4月2日前,永建公司都可以提交意见。然而在3月29日,也就是第六天,委员会就做出最后决定,并递交至欧盟理事会。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在尚未听取当事人意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最后决定。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中国铜版纸出口遭遇美国反倾销案
●中国生产铜版纸 厂家
●铜版纸产量
●铜版纸发展现状
●铜版纸产能
●我国铜版纸进口最多的一年
●铜版纸供应
●进口铜版纸价格
●进口铜版纸
●铜版纸产品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中国生产铜版纸 厂家,我国铜版纸进口最多的一年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