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注销后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情形2025,公司注销后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情形
在法院执行中,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是常见的执行措施,被追加的股东通常会提出异议。法院在审理执行异议时需重点关注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追加股东的情况,以及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无财务账目或拒不提供财务账目需要追加股东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股东在公司法人被注销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况较容易判断,可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此外,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情况也应对公司债
二、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需要另行起诉吗
法律分析:不需要另行起诉的,但是是需要在执行的程序中写一个追加的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然后由执行局直接追加就行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三、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条件
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条件如下:1、股东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2、股东抽逃出资;3、股东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4、一人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5、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无法进行清算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申请人申请为追加被执行人的启动方式:申请人申请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通常而言,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执行法院一般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以“执异”案号受理审查。立案之后,除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外,执行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并公开听证。相比较诉讼的实质审查,执行法官仅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即可。经审查,理由成立的,执行法院裁定变更、追加;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因此,申请股东为被执行人的,应当由申请人以书面形式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而不能由执行法院主动启动追加被执行程序。
四、执行中追加股东的法律依据
执行程序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并确定其责任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股东出资瑕疵股东出资瑕疵表现为出资不足、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执行人员通过调查查明公司股东具有出资瑕疵的情形,应当作出裁定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令其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执行中追加股东:1、公司人格形骸化执行程序中经常遇到法人人格形骸化的公司,公司即股东,一个公司两个股东,夫妻俩或者与子女等,办公室设在家里。在执行程序中,只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的事实成立,执行机构可以裁定追加控制股东为被执行人,令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滥用一人公司人格执行程序中一人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机构发现公司股东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情形或者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可以要求股东举证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个人财产。若股东拒绝证明或者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执行机构可以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令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3、因此转移、隐匿、侵占公司财产股东利用职务便利转移、隐匿、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执行程序中可以在查清事实后直接追回公司财产或者追加侵权股东为被执行人,令其在侵权责任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条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五、执行程序中可否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
法律分析:同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形时,申请执行人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1、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2、股东尚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七条 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或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六、公司注销后股东能否申请执行
法律主观:公司注销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诉股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需有明确的被告,注销的公司不符合起诉主体条件,但该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或注销后公司有财产剩余的,可以依法起诉该公司的股东。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法律客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 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公司注销后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情形有哪些
●公司注销后追加股东为被申请执行人刑事责任
●公司注销 追加股东
●公司注销后追加股东为被告的法律规定
●公司注销后股东申请执行规定
●公司注销后,股东作为权利人追偿债务
●有限公司被注销可以追加股东为当事人吗
●公司注销后将其股东列为被告
●公司注销后公司股东能追债
●公司已注销股东可当被告吗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公司注销后追加股东为被申请执行人刑事责任,公司注销后,股东作为权利人追偿债务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