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订买卖合同结果却无法支付算诈骗吗
签订买卖合同后无法支付款项,是否构成诈骗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如果在签订合同时,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诚意,比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而签订合同,之后又无法支付款项,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例如,谎称自己有大量货物库存,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收取货款后,却根本无法提供货物且拒不退还货款。
另一方面,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能力,只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突发的经济困境、不可抗力等导致暂时无法支付款项,并且积极采取措施试图解决支付问题,那么一般不构成诈骗。例如,企业因突发疫情导致资金链断裂,暂时无法支付货款,但一直在努力筹措资金。
总之,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及签订合同时的真实意图和后续行为表现。
二、上海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标准
在上海,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1. 数额较大标准:个人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单位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数额巨大标准:个人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单位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此种情况下,通常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个人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合同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若达到该标准,一般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些标准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确定的,具体案件的认定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三、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吗
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
一方面,若隐瞒行为符合一定条件,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构成此罪要求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例如,隐瞒自身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的事实,诱使他人签订合同并交付财物后携款潜逃,这种情况下,故意隐瞒行为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另一方面,若隐瞒行为不具备非法占有目的,或虽有隐瞒但未达到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的程度,则一般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比如,在商业交易中,因担心交易不成而隐瞒一些不影响合同主要履行的次要信息,且后续正常履行合同义务,这种情况通常不宜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总之,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关键要看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及骗取财物的数额等因素。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签订买卖合同结果却无法支付算诈骗吗
●签订了买卖合同一直不付款怎么办呢?
●买卖合同签订之后没有交易的责任
●买卖合同签了但对方没有付钱
●买卖合同没有付款生效吗?
●买卖合同签订后,一方不履行怎么办
●买卖合同签订后,如有一方不履行合同,应如何处理
●签订了买卖合同一直不付款怎么办呢?
●买卖合同不给钱怎么办
●买卖合同未付款能解除合同吗
●上海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标准
●上海合同诈骗量刑数额标准2021
●上海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上海最近发生的合同诈骗案件
●在上海合同诈骗100万判几年
●上海诈骗数额巨大量刑标准
●上海关于诈骗罪的定性标准
●上海市关于诈骗罪数额的定罪量刑标准
●上海诈骗罪的量刑标准2019
●上海市关于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来源:头条-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吗,订立合同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