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本还有用吗,医疗本和医保卡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皮可来为大家解答医疗本还有用吗,医疗本和医保卡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医疗本还有用吗,医疗本和医保卡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本是什么样子
医疗本用完了在哪换新的
学习了6000余本国内外医学教材,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辅助医生诊断病例并给予治疗建议——一款“人工智能医生”来了。
11月11日,上海市东方医院正式发布一款完全由医生团队发起、主创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Med-Go”。目前,这款医学大模型已经安装在该院医生的工作站中,接入了医院的HIS信息系统,并且已经安装在浦东新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及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及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Med-Go”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开展应用。 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东方医院 供图
是个“全能”的“医生”
上海市东方医院透露,“Med-Go”是该院专家团队和中科院软件所联合成立的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的。“Med-Go”用法简单,手机端和电脑端都可以使用,医生只要填写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后,“Med-Go”就能给出诊断、鉴别诊断和下一步处理的辅助建议。
作为“Med-Go”创始人,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讲述了一名经由“Med-Go”参与诊疗的病例。这是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儿科的真实案例,患儿两次住院,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才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他将患儿病历输入到“Med-Go”,几分钟就给出了与专家一致的诊断。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医学学科越分越细,一个主任医师很难掌握各个细分亚专科的知识。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一个“Med-Go”就是个“全能”的“医生”。
张海涛介绍,“Med-Go”在研发过程中,用了6000多本国内外权威医学教材来训练它,“其中一些国际权威教材还没有中文版本,我们几个医学学会、60多名专家硬是一页一页翻译,把一万多页的新书翻了出来,喂给了它”。
张海涛说,有时一名专科医生面对复杂的“跨专业”疾病,常常会存在很多疑问,需要查询很多文献资料给予诊断,甚至有时候需要多学科专家诊断,“尤其是在分析复杂疑难和罕见病例的时候,Med-Go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分析,提供精准且透明的临床诊疗建议,这就是这款大模型对医生临床诊疗最有价值的地方”。
在张海涛看来,像基层医院诸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更需要用到“Med-Go”。“一方面可以给予诊疗建议,方便社区医生来决定,哪些疾病可以留在基层医院治疗,哪些存在一些疑难点,需要向上一级医院转诊,进一步治疗。”张海涛说。
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Med-Go”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开展应用。
还能助力“医教研管”工作
不仅仅是辅助医生看诊,“Med-Go”也可以助力“医教研管”工作。
负责教学查房工作的上海市东方医院医生许淑敏坦言,“Med-Go”除了给学生详细分析了病例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之外,而且还可以支持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加标准化和智能化。
“Med-Go”也给予一些刚走上岗位的基层医生带来了诸多便利。刘方圆是刚入职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眼科医生,刚刚走出校门,遇到来看眼科的叔叔、阿姨,她心里常常打个问号。“患者表现出来的眼睛问题,是糖尿病引起的还是乙肝引起的?需要检查哪些指标会更加全面诊断呢?……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教主任医师,但主任医师不一定能实时问到,但‘Med-Go’可以随时带在身边,随时‘交流’,还会一五一十地解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帮助我去学习更多医学前沿的问题,也促进我不断学习。”
在科研领域,“Med-Go”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东方医院心外ICU的刘晓彬博士正在设计一项关于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研究。“‘Med-Go’不仅能快速解析文献寻找创新点,还能提供专业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帮助优化统计方案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科研效率。”刘晓彬说。
“Med-Go”强大的医学专业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让医院管理进一步实现“用数据说话”。以病历质控管理为例,东方医院医生工作站引入“Med-Go”,系统根据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对病历进行自动审核和评分,对每一项给出具体的评分和改进建议,帮助医生完善病历,提高医疗质量。在此基础上,东方医院正在积极筹划,基于“Med-Go”医学大模型和进行“智慧医院”管理体系建设,对医疗资源进行全方位、高效率的管理。
上海市东方医院副院长许朝晖谈道,“Med-Go”最大的特色是来源于医生、服务医生。后续,医院将继续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包括更深入的临床决策支持、更智能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更个性化的医学教育方案,让“Med-Go”成为与医生共同在医学领域深度探索的有力工具,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融合。
张海涛表示,医学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Med-Go”在未来推广应用过程中,每天还会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
医疗本图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佳伟
2021-05-24 16:41
去医院看病,两样东西不能少:医保卡、病历本!有时候突然间身体不舒服,急匆匆赶到医院却发现没带医保卡,那怎么办呢?要么回家再取一次,要么全部自费。不过现在,这种麻烦可以解决了。因为上海正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与“随申码”的融合应用,实现参保人员看病“脱卡支付”。
上海市医保局局长今天在民生访谈中表示,目前全市已经有超过800万市民激活了医保电子凭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超过800家药店,可以识别医保电子凭证和随申码。
您只要打开随申办app,点击随申码,再点击“医保”,同意协议并激活,然后点击“立即使用”。不带医保卡就能便捷就医。
此外,更加便捷的事情也已经安排上了!就拿小坊自己来说,去医院看病,医保卡倒是不太会忘,可病历本常常忘了带。上海医保部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推进“医保电子记录册”建设。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用手机调阅自己的就诊信息,医生也可以在就诊期间调阅患者的就诊信息,实现“不带本,也能看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佳伟 实习生:周晓清)
医疗本丢了怎么补办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唐梓丹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新医科建设”,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大健康”理念,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学科专业体系。2023年广东高招中,“新医科”的投档情况如何?羊城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医科院校投档情况稳定
在今年的本科批次录取中,全国热门“双一流”大学医学院投档情况有所降温。如:浙江大学医学院投档最低分659分,最低排位2354位,较去年下降1071位;复旦大学医学院投档最低分664分,最低排位1617位,较去年下降720位。
聚焦省内,传统医科强校南方医科大学录取情况可观,继续稳坐省内医科类院校“第一宝座”。其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专业组投档最高分671分、最低分653分,投档成绩创历史新高,投档最低排位3258位,较去年提升363位;今年调整成为同一专业组招生的“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及“精神医学”专业,投档最低排位22283位,较去年所在专业组上升17379位。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专业在去年投档中就比较热门,今年情况更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及家长对医学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广东省内共录取706人,各专业组生源稳定,高分段人数再次取得新突破,物理类投档最高分637分,有228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在600分(含)以上,较去年增加93人,投档排位占比较去年提升2.9个百分点;历史类投档排位占比则较去年提升5.6个百分点。
另外,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今年的录取情况也比较稳定。
“医学+”录取门槛提高
《方案》提出,要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医学+”专业的发展路径,在高招中体现对培养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视。从今年的投档情况看,不管是新兴院校还是传统强校,融合“医、理、工”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和“智能医药工程”专业,大多数录取门槛较往年有一定提高。
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投档情况看,今年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在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649分,最低排位4331位,较去年提升483位;中山大学今年将该专业移至新的专业组,最低投档分638分,最低排位7387位,较去年提升295位;第二年招生该专业的广东工业大学,将该专业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归为一组招生,投档最低分571分,最低排位51743位,较去年提升13995位。
从“智能医药工程”专业的投档情况看,天津大学将“智能医药工程”归入“医学试验班(新医科)”招生,今年投档最低分637分,最低排位7609位,较去年提升119位;东莞理工学院今年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招生,该专业所在专业组投档最低分531分,最低排位97999位,实现一次性招满。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培养更贴合专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医工联合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今年广东医科大学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开展广东首个联合学位招生计划,专业涵盖文、理、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推进“医”“工”融合行稳致远。据悉,该项目今年首次招生,共招140人,投档一次性满档。
来源: 羊城晚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医疗本还有用吗,医疗本和医保卡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