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一些朋友在委托律师以后,不清楚律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甚至有的律师可能也没有与当事人做好委托后的常态化沟通,导致有的当事人对律师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律师工作没那么复杂,只要开庭时动动嘴巴就可以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委托以后,律师真的不用做多少工作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笔者以一般民事诉讼原告为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律师在接受委托以后主要会做的一些工作。
一、诉讼前的主要工作。
1.全面详细了解案件事实。
包括向当事人、经办人、证人等相关人员询问,制作笔录。
遇到当事人记不清楚具体情况时,还要帮助当事人一起回忆。
有时会遇到双方已经多次发生诉讼,还要梳理双方历次诉讼的时间、原因、过程、观点、证据、结果等情况。
最后,再剔除和案件无关的事实,详细梳理出本次案件事实。
2.搜集、核实、整理证据。
根据案件性质、诉讼请求及梳理出的事实,对案件证据进行搜集、核实、整理。
这一过程常常会耗费律师很大的精力,主要由于不同案件当事人的保留证据的意识能力差别很大。有的案件证据相对比较充分,如保留有双方合同、付款凭证、送货单等,(即便如此,对于许多案件中厚如书本的材料,读一遍也是很花时间的,何况还要“精读”。)但有的案件也许只有一些内容不清楚的微信聊天记录,甚至对方真实身份、住址也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补强。此外,有的案件需要律师协助另外搜集一些证据,如律师函、委托鉴定、公证等。无法自行调查取证的,还要做好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准备。
最后,再按照诉讼的标准、要求,对所有证据编号成册,制定证据清单,复杂案件还需要对每一份证据单独制作详细的证据说明。
3.制定诉讼方案。
确定案件的案由、被告、管辖法院以及起诉的时机;
对主张付款、赔偿等诉讼请求进行详细计算,明确诉讼请求;
法律检索,寻找法律依据;常见如法律、司法解释、通知、批复、决定、会议纪要,有的案件还要检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案例检索;包括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所在省高院案例、省内法院、当地法院特别是管辖法院案例。
评估诉讼风险。
4.准备起诉材料。
包括民事起诉状等,交当事人核实、签字。
有时还要进行准备申请财产保全,准备财产保全材料,到相关部门调查财产情况,协调保险公司出具保函等。
二、诉讼中的主要工作。
1.立案。
包括网上立案、现场立案、邮寄立案等方式,将起诉材料提交给法院。
疫情期间,给立案特别是跨域立案造成了不少麻烦。
而且目前各地诉讼案件量都比较大,立案并不像许多人想象中的随到随办那么简单,有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立案,甚至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有时会遇到对管辖等问题有不同看法,还需要沟通。
成功立案后,要核对诉讼费是否准确,及时通知当事人缴纳诉讼费,防止因未及时缴费而按撤诉处理。
2.庭前准备。
对当事人进行庭前培训;对全部案件材料再次熟悉,全面做好标记;整理举证提纲、发问提纲;撰写初步代理意见;模拟庭审,整理法官可能进行法庭调查的事实,还要特别做好对方可能提出的抗辩观点的应对预案;
3.应对对方可能提出的反诉。
准备民事答辩状、证据、证据、质证、代理意见等(等于又当了一次被告)。
4.搜集整理新的证据,变更诉讼请求;
5.开庭。
这可能是许多人对律师工作最直观的感受,双方会围绕争议焦点按照法律程序展开辩论,虽然不像电视剧表演的那样跌宕起伏,大陆律师也不像英国律师那样戴假发,但如果身在其中,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惊险刺激。
6.进行法庭调解和庭外和解。
7.与审判人员沟通案件情况。
8.撰写庭后代理词。
9.收到判决书后,及时与当事人会商,如需要提出上诉,应在上诉期内提出,准备有关材料提交法院。
10.胜诉后在执行阶段继续代理,协助当事人寻找财产线索,督促对方积极履行。
11.对案件整理归档。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委托律师后律师应当做什么
●委托律师后律师会尽全力吗
●委托律师以后注意事项
●委托律师后的流程
●委托给律师后 律师干了什么
●委托了律师
●委托律师了还需要去吗
●委托律师以后还要自己出面吗
●委托律师后律师会尽全力吗
●委托律师以后还需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