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 人民出版社,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pdf
大家好,由投稿人纪鹏阳来为大家解答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 人民出版社,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pdf这个热门资讯。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 人民出版社,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pdf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们发现了我英语
在瓶窑派出所,骆女士(化名)抱着姐姐大哭起来,嘴里说着,“幸好他们发现了我……”然后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反诈辅警的手。
3月31日傍晚,余杭区公安分局瓶窑派出所接到紧急预警指令,辖区骆女士可能遭遇公检法诈骗。
接到指令后,反诈队员立即联系骆女士,但电话一直打不通,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骆女士很可能正在和骗子联系,于是立即向她发送反诈短信提醒,并尝试着通过微信联系,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为了能尽快找到骆女士,反诈队员拨打了其父亲的电话,但其表示女儿上班还没有回来,自己也联系不上她。得知女儿可能正在遭遇诈骗,父亲也是心急如焚,立即喊来家人一起寻找。
根据骆女士父亲提供的信息,反诈队员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骆女士单位的负责人,但其称骆女士已经下班驾车离开了。
情况紧急!反诈队员一边联系所内视频巡逻岗查看骆女士下班后的沿路监控,一边安排警力在附近银行、旅馆、大型停车场寻找,希望可以发现骆女士的踪迹。
约40分钟后,视频岗传来好消息,骆女士的车子找到了,就停靠在瓶窑老街苕溪边的小路上。反诈队员马不停蹄地赶往老街,找到了正在和骗子语音通话的骆女士,于是有了开头的对话。
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骆女士已经无法自己开车,队员们将其带回所内安抚情绪。而此时,骆女士的父母和姐姐已经在派出所里焦急地等待着,看到亲人,骆女士忍不住抱着姐姐大哭起来。
骆女士平复情绪后,向大家讲述了当天的遭遇。当天下午3点多,正在工作的她接到了自称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涉嫌一起诈骗案件,后果严重,需要配合到一处安静的地方开展电话调查,并要求其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情况,断绝一切信息来往。
看到对方能准确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骆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在自己手机上输入一连串数字,竟不知不觉中设置了呼叫转移。
随后,骆女士添加对方为QQ好友,进行视频通话和语音聊天。看到视频中对方身着制服,骆女士就更相信了,正当两人谈及缴纳保证金时,反诈队员及时赶到,挂断了电话。
骆女士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她说听到自己犯罪了要被抓起来,心里顿时就慌了,就想着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其他的什么都想不到了。
第二天上午,何女士通过微信向反诈队员表示了感谢。
民警提醒:凡是自称公安人员要求通过电话、QQ等制作笔录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前往酒店、网吧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或者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瓶窑派出所供稿)
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
假日结束前的烟斗和读书自由,且抽且读且珍惜!
400 多页关于叔本华的哲学、生活、经历、著作的书,说真的,我不太喜欢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太悲观了,哪怕与疯子尼采相比较,我也是更喜欢尼采的强力意志。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成名作,受意志冲动影响的人不可能达到持续不断的长久满足,从而也不可能达到幸福。
对死亡命运的恐惧是他悲观主义的根源,他深刻思考了人的形而上学的需要,除人之外,没有一种生物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奇怪。对于一切其他生物来说,这种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存在着。但是人身上出现了理性,他会对发生的事情感到奇怪,并提出他自己是什么的问题,他自己为何存在的问题,他看到了死亡,想到任何存在都有止境,就会产生只有人才有的对形而上的需求,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神庙、教堂、佛塔、清真寺,都证明人的形而上学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紧跟在肉体需要之后的!
如果仔细的了解叔本华一生的经历,我想他一生当中经历的三个女人,还有两个男人,对于其性格、思想、学术观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1788年叔本华出生,其母亲约甘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绝对是个文艺女青年,喜欢独立,喜欢自由,喜欢文艺,喜欢自己写小说。叔本华的爸爸则是个商人,没太多的文艺浪漫细胞,父亲在他1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不错的一笔遗产。不过叔本华的母亲更喜欢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和儿子一起,在父亲去世后就自己搬到魏玛去住了,让叔本华自己一个人在外读书,这是1806年的时候。
母亲约甘娜在魏玛很快成为文艺界名人和交际花,歌德也是她的座上宾,当然她单身一人,也有着各种文艺范的情人,这让叔本华很不爽。在1813年叔本华由柏林回魏玛和其母亲一起居住的时候,一方面由于痛恨和自己母亲的情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另外一方面其母亲根本看不上他的哲学著作,最终他和母亲闹翻决裂,离开魏玛。也就是说,他对于我们常人所拥有的母爱这件事情是完全不理解的。
第一个对他影响深远的男人自然就是歌德了。歌德当年可是德国名人,叔本华自然是崇拜有加,因为歌德是其母亲的座上宾,叔本华才有机会结识歌德。客观的说,歌德是有识人之能的,叔本华的毕业哲学论文,其母亲根本就不读,还认为他的书根本就不会有人读,歌德却是认真的读了,一读之下立马感觉这个年轻人有想法,对叔本华的母亲说,你这个儿子啊,未来不可限量啊。
因此一开始叔本华是非常喜欢歌德的。但是必须要说叔本华这人吧,不懂人情世故,歌德呢除了小说、诗歌是大拿之外,还研究各种细分领域的问题,比如色彩学,他花了十几年研究光线,人的眼睛构造,色彩的原理,写了一本色彩学方面的著作。巧的是叔本华也喜欢色彩学,花了三年的时间也写了一本色彩学的书,不过呢他的观点应该和歌德的不一样,不一样就不一样吧,他还偏要把自己的色彩学著作寄给歌德看,让他提意见,歌德表面不说,内心肯定想,这个晚辈咋这么不懂事呢!干脆就不回他消息,可是叔本华就一个劲的写信催,你看的咋样呢?快回我消息。逼急了,歌德回信,你这书写的不错,哈哈,可以让另外一个教授看看,回头再写个摘要给我。叔本华一看,我去,感情你根本就没看啊!自此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渐行渐远了。
第二个男人则是另外一个哲学大师黑格尔,自古文人相轻,都是搞哲学的,互相看不上很正常。不过呢,叔本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母亲那里出来后几年,1820 年跑到柏林大学去讲课,当然是讲哲学了。当时的黑格尔已经在柏林大学鼎鼎大名,他开设的哲学课堂堂爆满,毕竟黑格尔个高人帅口才好,叔本华不服气啊,干脆要求把他的哲学课和黑格尔的课安排在同一个时间,就证明给大家看,是叔本华牛还是黑格尔牛?结果现实啪啪打脸啊,叔本华的课上只有五名学生,黑格尔的课上有两百多个学生!哎哟喂,这下他的脸往哪搁啊,为了求新求奇,他干脆在课堂上引用古印度文献资料,这下好了,搞得教会神职人员给学校领导写抗议信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自此以后,凡是黑格尔赞同的哲学理念,叔本华必批判之!
不过叔本华比黑格尔命大,1830 年柏林流行鼠疫,叔本华因为怕死啊,早早跑到法兰克福去度过其下半生了,而已经当上柏林大学校长的黑格尔却因为鼠疫暴病身亡。
第二个女人则是演员卡罗琳娜,1821年,正是叔本华在柏林大学惨败给黑格尔的至暗时刻,喜欢戏剧的叔本华认识了舞台上演二号情人角色的卡罗琳娜,这下子叔本华陷入爱河了。
不过对于女演员卡罗琳娜来说,舞台上的角色也带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嘛,卡罗琳娜在生活中有好多情人,叔本华接受不了啊,这边谈着恋爱呢,那边卡罗琳娜竟然和另外一个情人把孩子也生了!这下子彻底把叔本华搞不会了,结合他母亲的自由独立找情人,他后来在他的书里面对女性各种鄙夷,各种批判!
祸不单行啊,这紧接着第三个女人就来了。就是他的女邻居,47岁的女裁缝玛尔凯特。1821年8月,叔本华在家等待着卡罗琳的到来,但是玛尔凯特和她的女友住在他的会客室里,他让她们出去,结果玛尔凯特就是不同意,他最后硬把她拖出去了,让女裁缝的胳膊受了伤。女裁缝把他告上法庭,最后叔本华败诉,被判每月支付5个银币,直到女裁缝死去。这一支付就是二十年。
结合以上叔本华所经历的男人女人,我觉得我能够理解他的悲观的哲学理念了。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哎,这两端没有一端是幸福啊!
他们发现了我,感到非常震惊英语
澎湃新闻记者 何沛芸 廖艳 实习生 肖霞洁
一位全职妈妈找到木棉(化名),委托她帮忙整理家里的物品。
丈夫长期出差在外,这位妈妈管理着150多平米的房子,洗衣、做饭、送孩子上学,但她不知道每天在忙什么,不知不觉时间就被占满。她自己也会整理房间,但好像越理越乱。
木棉意识到,她需要帮这位妈妈梳理和取舍,找回那些不知不觉被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将注意力重新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木棉的职业是整理师,又称整理收纳师、整理咨询师,通过与委托人交流,为委托人提供家居整理、收纳方案和服务。
2021年1月,国家人社部正式对外公示“整理收纳师”作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细分新工种。《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接受过职业整理师培训的总人数超过18000人,2020年-2021年全国新增职业整理师9800余人。
“收纳有什么难的?”整理师常常面对这样的质疑,但对于他们来说,整理不只是叠叠衣服而已。通过整理物品,整理师深入私人空间与家庭,像解开一团纠缠的毛线球,帮助委托人找到开启新生活的线头。
小蔓团队曾帮委托人收拾过的厨房前后对比。受访者提供
整理的“魔法”
今年是木棉成为整理师的第6年,在此之前,她曾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13年。那是个完全不同的、快节奏的世界,绩效、加班、焦虑占满了她的身心。
有天晚上,木棉躺在床上睡觉,一个东西掉下来,吓了她一跳,她打开灯,发现是天花板上脱落的一块墙皮。
木棉认真看了看她的家。这是一所有二三十年历史的老房子,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买的学区房,墙皮有一些鼓包,二手的红木衣橱被塞得满满当当。木棉想到,刚搬进来的时候她曾打算等有时间时好好装修一下。
情绪一下子涌上来,她坐在床上崩溃大哭,“这种混乱不堪的状态,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了,我一定要改变。”
2015年,木棉辞去别人羡慕的高薪房地产工作,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开始了一系列改变。
她扔掉了上百件衣服、过期的化妆品。等不及找装修公司,她买了涂料,自己动手刷墙。
刷完墙,老式的家具也不匹配整个屋子的氛围了,她把客厅里的茶几,换成一张大板桌,布置了一排书架。
空间发生变化的同时,家里的氛围也随之改变。木棉一下子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这才是生活啊。”她体会到自己曾期待的幸福:一家人待在一起,孩子在桌前写作业,先生办公,她看书。
她读到一本名为《我决定简单地生活》的书,知道了整理师这个职业。她被击中了,“我不也是做了‘断舍离’吗?” 后来,她又阅读了十几本关于整理的书,她的内心萌生了一个声音:我要做一名整理师。
和木棉一样,重庆姑娘小蔓(化名)也曾经历过崩溃的瞬间。2019年年初,原本从事券商工作的她辞职了,和老公带着四个月大的猫咪一起来到深圳工作。有一次,小蔓打开衣柜,自己堆叠的衣服一下子散落到了地上。这令从小得到父母细心照顾的她,感到崩溃。
小蔓陷入疑惑,明明已经跟着网上教程叠衣服,也买了好多网红收纳产品,为什么生活还是一团糟?后来,在一本关于整理收纳的书籍中,她找到答案:家里买了太多物品,当下用不上的物品就应该丢掉。
起初,小蔓跟木棉一样采取了一系列“断舍离”行动,但结果不同, “失败”了。她按照书中的方法,丢完冗余的物品。那一刻,她觉得家里的空气都清新了,可是半个月后,她又买回来那些被丢掉的物品,因为需要用到。
经历这次失败的“断舍离”后,小蔓决定报班系统地学习整理收纳。9天的课程中,她学习到家居整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空间规划。
在学习了理论后,小蔓有了一次线下的实践机会。她回忆,委托人是一对夫妻,有两个女儿,最小的4岁,客厅的茶几上全是小孩子玩的黏土和贴纸,女儿也不许任何人碰。在全屋收尾时,小蔓哄着小朋友说:“我们一起把黏土玩具送到玩具区,这是它们的家。”小朋友答应了。
她说,清理好茶几桌面后,小朋友立马跟妈妈说:“妈妈,茶几上可以打滚了,小姐姐们是魔法师吧。”
这之后,小蔓决定创业做一名整理收纳师。
小蔓团队曾帮委托人收拾过的厨房前后对比。受访者提供
什么是重要的
采访中,多名整理师介绍了整理咨询的流程。在整理师上门服务之前,一般会先了解委托人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委托人的家庭成员、职业、作息、使用物品的习惯、整理需求等,再上门预采,了解空间使用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个性化的整理方案。在整理服务之后,整理师还会不定期回访,以观察整理维持的效果。
从业近8年的整理师林杰潇,客户从企事业单位到个人,以都市白领为主。
一个看似雷厉风行的职业女性,家中有许多粉色的玩偶;一个看似不苟言笑的人,会保留许多过去与友人的信件。她曾遇到过一个有“囤积症”的女孩,热衷“买买买”,同款T恤衫7个颜色都要带回家,光是豆浆机就有5台以上,许多食物、护肤品已经过期,这样的结果是家中满满当当。
木棉在工作中 受访者提供
林杰潇还遇到过一位母亲,孩子马上升初三,迫切想给孩子一个私人空间。这位母亲找到林杰潇,一起花了5天时间,把家里堆满东西的小房间收拾出来,为孩子开辟了一个干净的、可以学习的环境。
林杰潇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当客户的家里焕然一新、井井有条时,她能感受到对方真诚的感谢。“总要有一个契机促使大家去改变,不是现在就是将来。”她说。
对木棉来说,一个人拥有的物品往往是一个人内心状态的投射。找到她的委托人约九成是女性,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往往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教育经历。
在委托人的私人空间里,她觉察到一个家里最细微的情绪。她曾见过一个被挤满的家庭空间,委托人一家三代6人住在一起,两位老人分别住在客厅和次卧,男主人睡在书房,女主人和两个孩子住在主卧。家里堆满了东西,地板无处下脚,桌子上甚至没有放水杯的空间。整理过程中,女主人舍不得丢掉塞满了衣柜的衣服,丈夫开始抱怨,“她就是丢不掉”。
木棉突然意识到,这对夫妻的关系是糟糕的。交流中,女主人告诉木棉,丈夫是独生子,三代住在一起,家里时常有矛盾,两个孩子出生后,夫妻两人就一直分居两室。木棉则告诉她,是否要整理需要她自己下定决心。“整理不仅仅是协助委托人整理自己的家,还是帮助委托人梳理生活状态的过程,沟通中我们慢慢打开内心。”木棉说。
女主人最终扔掉了家里冗余的物品,房间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淤堵状态。结束整理那天,她告诉木棉,“我很开心,感受到了什么是呼吸感。”
有时,木棉也在委托人身上看到自己。有一次,一个全职妈妈找到了她。这位妈妈的丈夫长期出差在外,孩子上小学。她每天管理着150多平米的屋子,洗衣服、送孩子、做饭,厨房里有三种不同的锅炒菜。生活看似精致。
她告诉木棉,她每天不知道在忙什么,不知不觉之间时间就被占满,自己也会整理房间,但好像越整理越乱。木棉意识到,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虽然她们的角色不同,但关注点都放在了物品层面,而失去了对家里人的关注。
木棉花了几天时间,协助这位全职妈妈厘清家里的东西,把多余的物品送给他人或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在她看来,“断舍离”的目的不仅是舍弃多余无用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找回这些物品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生活与工作的冲突、家庭成员的矛盾、生活状态的混乱,在整理的过程中,都逃不开整理师的眼睛。“(委托人)要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木棉说。
纪录片《断,难舍离》记录了西卡为疫情中逝者做遗物整理的过程。
遗物中的生命尊严
接受采访的整理师们还接到过一些特别的案子。
2018年,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找到木棉,希望她上门整理母亲的房间。木棉得知,这位委托人的妈妈在委托人9岁时突然去世,她和父亲都无力再去触碰属于妈妈的东西。
在委托人家里一个沉默的房间里,木棉见到了沉睡了三十多年物品,梳子、老式发卡、衣物。委托人说,她和父亲都鲜少进入这个房间,母亲去世的痛苦逐渐淡化,但避而不谈的压抑情绪在两个人心中留存到现在。
木棉很受触动,原来逝者留下的物品对活着的人还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一次之后,除了家居整理的工作,她也开始关注生前整理和遗物整理的工作。
“人们看遗物整理这个职业是猎奇的,但我觉得要严肃地去看待它。”1990年出生的女孩西卡(化名)是一名家居整理师,同时也从事遗物整理的工作。
2020年,西卡第一次接触到遗物整理。她前往武汉为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3户家庭做整理,一位纪录片导演得知后记录了下来。她看到一位热爱音乐的老人离世后留下的许多乐器和手写的乐谱,也体会到遗物如何勾起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记忆。
两年过去,西卡已经为大约10个家庭做过遗物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常常去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坎坷,关于人生的疑惑不断被解答,但疑问也不断地增加。
她认为,遗物整理师除了站在委托人的角度去想,为什么需要这次整理?还应去思考,如何做到对逝者物品的尊重?
西卡曾读过一位妈妈画给孩子的绘本,绘本中说,如果妈妈去世了,你找到了涉及妈妈隐私的物品,请不要不好意思,因为妈妈也是一个人。在她看来,逝者离世后,不一定希望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被家人知道。
也因此,遗物整理需要整理师付出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关心每个生命的尊严。
2021年夏天,西卡受公证处委托整理了一位老人漆畹生的遗物。漆畹生没有子女,生前通过遗赠扶养协议,把遗产留给了一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西卡和两位助手花费12个小时,对他的遗物进行清点,列出了长达54页的清单。
他们发现了漆畹生与弟弟漆黔生26年间的63封通信,其中提到了漆畹生还有一位在世的亲人,一个出生于1988年、患自闭症的侄子“小明”。
弟弟在信中写道:“我于9月6日11时3分开始变为一个男孩的爸爸,现孩子取名征求你的意见。”“孩子长得惊人的美,在一起感觉到非常好玩,实为不幸之至!!”“人生之苦我算是受够了……可怜的孩子将来将无法生存。怎么办?怎么办!”
通过信中线索,公证处最终联系上“小明”所在的福利院,确认“小明”仍在此处。这次整理最终以一场遗物展的形式呈现在公众的眼前。
展览中,西卡还设计展出了一本生前整理笔记。生前整理是指一个人提前对自己的物品和财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免在逝世时给家人或他人造成困扰。西卡介绍,在日本,生前整理笔记是一种很日常的东西,在便利店就能够买到。这个本子由一系列的表格组成,人们可以按照表格登记自己所有的物品,包括房屋、金融、医疗等方面,甚至还有关于葬礼的期望。
在设计适合中国人的生前整理笔记时,西卡加入了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元素。
西卡说,现在中国可以找遗嘱库或者律师立遗嘱,但她希望,生前整理笔记会将“立遗嘱”这件事变得更轻量化。“(立遗嘱)还是会给人一点沉重的感觉,但生前整理笔记就像中间的一个过渡,可以是一个尝试的开始。”她说。
未来,西卡希望年轻人们的数字遗产也能成为生前整理的一部分。“我们已经是成长在互联网环境的一代……年轻人老了以后一定有大量的数字遗产,这就不只是单单整理他的房间那么简单,他在云端的东西可能比(房间里的)东西多得多。”西卡说。
西卡设计的生前整理笔记本。受访者供图
“做减法”
2016年林杰潇决定辞去工作全职做整理师时,家人表示了担心。“她们觉得,我放弃了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从事一份充满着不确定性,可能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职业。但我自己心里是有底的,这种底气来自过去两年的沉淀与积累。”
木棉也曾面对同样的质疑,但她相信自己应当看到生活的本质,也看好整理行业的未来。
2021年,国家人社部正式对外公示“整理收纳师”作为家政服务行业细分新工种。
《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接受过职业整理师培训的总人数超过18000人,2020年-2021年全国新增职业整理师9800余人,未来行业规模增速可期。作为一个新行业,收纳师会面对的质疑不只是被指为“噱头式保姆”,还有“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的刻板印象。
林杰潇注意到,疫情之后,人们的居家时间更长,更加重视“家”的概念与品质,室内装修引来一股小高潮,更多人开始关注家居整理,整理收纳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
她介绍,收纳师并非像传闻那样收入轻松上万,在上海,收纳师时薪报价在200-300元左右,而用时薪去衡量月薪、年薪并不全面。收纳师并不是每天都有客户,一次完整的上门收纳工作时间很长,工作过程很消耗体力,即使有客源,收纳师的身体也吃不消。
“平均下来的话,一个月收入大概几千到一万元,基本是一个普通蓝领、上班族的工资。”林杰潇说。
而在深圳创业的小蔓,围绕大湾区开了7家主营整理收纳的门店,可接价格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订单。她说,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做全屋收纳,价格在18000元到25000元之间,不包括衣架、收纳盒等费用,会安排5名收纳师,花费3天的时间可完成。小蔓坦言,她的店员月工资在八千左右,高的可以上万元。
《2021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收纳整理行业从业人员年收入集中于10万以下,其中5-10万年收入占比32.82%,5万以下年收入占比为24.43%;行业整体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木棉期待,整理会逐渐变成一种常态化的服务模式。她还指出,未来行业将呈现更多各具特色的整理公司,例如,有的公司会结合室内设计,有的则结合软装搭配,还有的则聚焦个人心理咨询。
她认为,人在现代生活中过于负累,手机里的信息过多,衣橱里的衣物多,这是一个需要做减法的时代。
就像《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教给读者的第一个整理秘诀:“请用‘丢弃’的方法来完成整理的第一步。”
来源: 澎湃新闻
他们发现了我的英文
2023年的春天,范玮玮找到了亲人,但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她找到的是养父母。
范玮玮告诉九派新闻,她从养父母处得知,1991年,她刚出生的时候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湖北通城县的养父母收养。
范玮玮告诉网友她找到了“爸爸妈妈”。视频截图
她的养父叫卢方恩,给她取了一个小名“星星”。
1997年,舅舅做了新房子,邀请他们一家去武汉玩。一天,星星和哥哥去游戏厅,等得无聊,她便自己一人从游戏厅回家,不慎走失。走丢的星星被好心人送往福利院,之后被现在的养父母收养,改名范玮玮。
小时候的范玮玮(左)。图|受访者提供
虽然在养父母家过得也很好,但是范玮玮一直想找到自己的父母。成年后,征得了养父母的同意,她开始踏上寻亲之旅。
经过多番寻找,范玮玮得知自己的祖籍在湖北,家人大概率在武汉。
去年7月,她第一次来到武汉,去了收养自己的福利院,又跑了无数个可能的地方,但都没有找到有效信息。她抱着遗憾离开了武汉。
今年3月,范玮玮再次来到武汉寻找。
巧合的是,卢方恩夫妇再次和舅舅提及想寻找走失的星星。舅舅将信息发到了网上。有热心网友发现了这个事情,将舅舅的信息传递给了范玮玮。
范玮玮拿着小时候的照片寻找亲人。图|九派新闻记者温艳丽
范玮玮立刻赶往通城。她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儿时的家。也是这时候,她才得知当年的“秘密”,DNA比对结果也证实了她和卢方恩夫妇没有血缘关系。
大起大落,范玮玮悲喜交加,在发视频告诉关心她的网友这个信息时,她屡屡哽咽。
3月13日,范玮玮告诉九派新闻,她现在情绪已经缓过来了。“我小时候身体不好,通城的爸爸妈妈带着我到处求医问药,这么多年,他们也一直在找我。他们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虽然不是亲生父母,但范玮玮在卢方恩夫妇那儿感受到了父母对女儿深沉的爱。
范玮玮说,通城的父母不仅对她有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小时候若不是他们收养,她兴许熬不过那个冬天。现在,她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要将这份亲情继续延续下去。“3月15号我和家人一起去通城认亲,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
至于亲生父母,范玮玮表示还是想找到他们。
九派新闻记者 温艳丽
编辑 任卓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 人民出版社,他们发现了我-叔本华传pdf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