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将待遇,中将待遇相当于什么级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钱丽晨来为大家解答国民党中将待遇,中将待遇相当于什么级别这个热门资讯。国民党中将待遇,中将待遇相当于什么级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将待遇标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的建设也开始进入现代化,为了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中央便开始研究军衔制度。
最初的时候,我军关于军衔模式的设定也参照了苏联的模式,毕竟那会他们还是老大哥。
在推行军衔制度的同时,也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工资也从45元到590元不等,这个标准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产生了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八百多名少将,他们在待遇方面,自然也有着区别,那么,他们分别享受怎样的待遇?
这种“差距不小”也仅仅只是放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毕竟,自共和国诞生以来,也就出了那么10位元帅。
按照中央的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的,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而大将则为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
这两个级别,从行政级别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了。
行政等级从总体上一共有24级,比如毛主席就是第一级,工资大约为600元一个月,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便是二级,工资为550元一个月。
因此,元帅位于行政三级,便能解释通了,他们的工资大约为500元一个月。
而接下来的大将,比如粟裕等人,他们的工资是450元每月。
这个工资水平,在当时绝对算是高收入了,要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物价也比较低,大家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小,城市中的居民每月的生活费一般不会超过10元,按照这个水平,基本上几十元是可以养活一家人的。
那会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强,很多干部的收入都是秘密的,在当时也没人知道他们具体领回了多少工资。
不过当时计划生育还没开始,大部分人的子女还比较多,一家子也都指望一个人的工资吃饭,所以别看是相差几十块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元帅在我国的军事领域中绝对都是头号人物,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考验的优秀指挥官,所以在建国以后享受的待遇是非常好的,除了工资以外,他们还有配有高级助理、秘书、保镖以及专门的医务人员照顾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还规定了住房面积,以及外出的公务车辆、警卫规格、还有医疗待遇,在居住的过程中,配备有警卫班保障安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还有食品供给。
规定的待遇便是如此,不过元帅也就那么区区十人,在具体的执行中,这里面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存在。
比如人尽皆知的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元帅,从1955年授衔开始一直到去世,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当中,他没有领过元帅的工资。
朱老总向来都是穿旧衣服,就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用了很多年,他总是说:“能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
而位于行政四级的大将,也有着非常好的待遇。
除了工资水平和实际权力以外,他们和元帅的区别也不算特别大,也都有专门的医生、助理和保镖等陪伴在左右。
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有医疗,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的医疗水平都差不多,如果真的有很严重的疾病,都会被组织上派到苏联去治疗。
其实,大家也并不在乎实际军衔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军衔的意味仅仅只是对过去奉献的肯定,那个时候大家也比较单纯,比如谁“不服气”谁,出发点都是在于战功、资历等,想要去争个高低,而并不是多几十块钱的工资。
大将也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种,其中也有特例。
比如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后,主动写了一封申请书交给毛主席等人,希望能给自己降军衔。
军委会议室内,主要领导人们也分析了许光达过去的经历,并且坚持要给许光达授予大将军衔,在慎重考虑了许光达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等级降低了一级,成为了“行政五级大将”,在待遇方面和上将差不多,这才让许光达满意。
除了许光达外,还有一位大将享受着元帅待遇,他便是张云逸。
在建国初期,他全面负责广西的军政工作,在1955年授衔的过程中,考虑到他的资历和功劳实在是太大,因此还专门让他享受了元帅级别的待遇。
而一般来说,上将享受的便是行政五级待遇,在行政方面上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
中将则是行政六级,在行政角度上享受部长级别的待遇,工资大约是三百多元,其他各方面的保障也全部都有。
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从中将以上全部都属于是我党的高级将领,配备有专门的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还有厨师和勤务员;而少将则是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的医疗待遇。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级别之间的待遇、权力和地位相差颇多,这主要是权力和贡献不同造成的。
定等级,也是为了规范待遇问题,这在当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比如在毛主席表态以后,周总理、刘少奇等人都纷纷不参加军衔评定,而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也拒绝了参加军衔评定,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之中,除了毛主席之外,邓小平也成为了另一个没有军衔的人,不过他的待遇还是按照很高的标准走的。
彭德怀元帅最初也不想挂军衔,不过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参加评定,那么很多人的正常评定都没办法继续走下去,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这样,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突发情况”。
在中国最为困难的灾害年间,国内的经济一度非常萧条,民众也遇到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毛主席等主要领导人带头削减了自己的工资,并降低至400多元,在他们的号召下,各个军政系统内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减。
而除了开国元帅的工资水平保持在了400元左右,其他四种“将”的工资水平基本都是在三百到四百元之间的水平。
到底哪些人能够做元帅?哪些人能够做将军?他们该享受什么待遇?这在军衔评定期间绝对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各位元帅和将军的贡献,在那个时间段内也总是会被反复提及,面对数以万计为新中国立下战功的功臣们,这次“论功行赏”要保证绝对的公平和公正,不仅不能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还要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这一点都不容易。
因此,在当时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除了在待遇方面做了规定以外,中将以上的都是高级将领,都配备有一系列服务人员,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照顾各方面军干部的平衡。
当时,少将以上的军衔是最难掌握的,大家考虑的并不是那些工资,所有人都习惯了勤俭节约,而在乎的则是“精神待遇”。
大家都是从战场中走出来的,经历了血雨腥风,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不少人来说,军装上挂的什么军衔,重点并不是背后有什么样的工资和具体福利,而是代表着自己拥有过多少战功,被多少人肯定。
在评定军衔的时候,很有可能和实际的待遇挂钩,所以军委也格外注重平衡。
因此,这也就有了像张云逸、许光达这样的特殊存在,军衔和具体待遇并不相匹配,这也是实现平衡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就是说,在“十大将”当中,只有8个人是完全遵照着大将的待遇准则,还有两个人具体待遇和军衔有区别。
解放前,经济十分紧张,大家能吃顿饱饭都不错了,军队中毛主席和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谁也无所谓。
解放后,经济形势渐渐有了好转,才开始实行起了薪金制,这样差距也就出来了,军衔不同,背后的实际待遇也有很大区别。
在中将或中将以上,生活上的问题其实基本上就不用去操心了,在条件允许的正常情况下,自己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厨师就可以了。
可中将和少将之间就是一道很大的鸿沟了,一字之差,少将便不算是军队的高级干部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依旧需要自己操心,如果大几百名少将全部按照中将、上将那样的标准去走,国家将要消耗很大一笔开支。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不少特殊例子。
比如钟伟,在授衔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少将军衔,不过他过去的资历和军功都非常不错,最终也升任为北京军区的参谋长,军队的职务已经非常高了,属于低衔高配的那种。
不过,再怎么样少将也是将军梯队之中的,比大校的待遇要好很多。
听起来在“将军”军衔以上的人有很多,可是解放军一共有几百万部队,能在大校以上的也就这么多人,他们到了六十年代也都可以享受到离职休养的福利。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很多开国将军也可以进入干休所安度晚年,其中的花费则全部由政府买单。
能具体得到什么待遇,不仅是中央经过仔细衡量后给出的结果,也随着国家局势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变更,将帅评定工作从开始到最终确定历经了多年时间,无论是何种待遇,他们都是这个国家当年最坚实的一批力量。
退役中将待遇
1955年9月27日,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授衔在中南海进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实施军衔制度,同时也是对开国元勋们功绩的表彰。
【1955年授衔仪式】
而这次授予的军衔总共分为6等19级,分为: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暂设准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此次授衔诞生了10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2名少将,他们都是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数一数二的优秀将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大元帅】
那么建国后的他们,拥有这样军衔后,能享受什么待遇呢?
工资等级国家在成立后设立了新的薪资制度,军衔也有对应的行政级别,所有人都按照级别领取工资。
当时中国的工资级别共有24级,元帅对应的1-3级,工资为594元至478元。
大将对应4级,每个月拿425元的工资。
上将为五级,工资382元。
中将对应的6级和7级,每月工资分别为335元、310元。
少将的跨度更广,对应8-10级,工资则分别为287元、252元、217元。
【等级对应表】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军衔评定之初,因为借鉴的是苏联的军衔制度,其中有一个军衔为大元帅,这个大元帅的军衔理应授予毛主席,像苏联的斯大林,朝鲜的金日成,都是大元帅。
但是毛主席却不愿意接受这个军衔,他认为自己始终是要和人民在一起的,如果担上一个“大元帅”,穿上华丽的大元帅制服,那自己就没办法再回到群众中去了,所以他果断拒绝了。
【毛主席】
那毛主席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理应拿一级工资吧?
毛主席还是不愿意,他认为国家尚且艰难,自己不应该拿那么多工资,又坚持将工资降到了2级。
政治生活元帅和大将都享受国级待遇,前面也说了,元帅是行政3级,等同于政治局委员,大将是行政4级则相当于副总理。
【十大开国大将】
上将为行政5级,等同于国务院秘书长,中将为6级,等于部长。
其中,大将以上都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将以上可以被称为解放军高级将领,能单独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其中警卫、厨师、保健医生等也有不同的等级,将领的军衔最高,配备的工作人员的资质也越高。
比如十大元帅中,朱老总为元帅第一,配备的是一级警卫,包含28人警卫排和3名内卫。
【朱老总】
其他几位元帅都是二级警卫规格,为12人警卫班,另设3名内卫。
在住所上,因为朱老总位列行政一级,住房面积为200-400平米,其余元帅的住宅面积为190-195平米。
大将的住宅面积为150-175平米不等,其间也是按照具体的行政级别划分具体的大小。
豁达的将领们除了毛主席、邓公、和周总理等人不愿意接受军衔,许多将帅都对军衔的评定等级并不太在意。
【彭老总】
彭老总曾也不愿意评为元帅,但评衔工作不是个人问题,每个人都这样,工作还怎么开展?所以最后才接受了元帅的军衔。
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徐立清,按照评定标准,他本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因为上将名额后来需要降低,徐立清立马主动找到的上级,申请将自己的军衔评为中将。
【徐立清】
彭老总之后劝了他好几次,他也坚持以“自己是授衔工作负责人之一”的理由拒绝,所以最徐立清成了兵团级干部中少有的中将。
白志文,按照评定标准来看,他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担任师长一职,是个“老资格”,所以被在定位少将后,有人让他的去跟上级争取争取成为中将。
白志文却说:
“有什么好争的,轮功劳,多少同志的命都没了,我们命大才活下来,评一个少将已经很知足了。”
【白志文】
还有红军时期就是黔东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他在评衔时也被评为了少将,当时的一些老部下都当上了中将,昔日的同事当上了上将。
所以也有人抱“不平”,认为段苏权应该站到前两排(上将)的位置去。
但是段苏权阻止了他们,他说:
“组织让我站在哪里,我就站在哪里。”
最后,这些将领们在国家的至暗时刻,带领人民英勇奋斗,不畏艰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段苏权】
军衔评定是对他们付出的认可,但军衔也无法完全诉说他们在战火中的贡献,唯有后辈铭记于心,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传下去,才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资料:
【1】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在哪?·华声在线
【2】《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上)》·欧阳青/党史博览
【3】1955: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组图]·中国网
【4】缅怀朱总司令|战争时期它们以朱德名字命名……·中国军网
中将待遇级别
1952年,全军授衔前,曾颁布一份《评定各级干部等级的指示》,这是1955年授衔的前奏,划分了军队的等级。
军委主席和副主席,都是一等一级,工资自然是最高的,450元;大军区司令、政委,是二等一级,工资400元;正兵团、副兵团、准兵团是三等的一二三级,工资370元、350元、330元;正军级是四等一级,工资310元……最后一级,副排级,月工资是46元。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城市五口之家的生活费用,一个月40块钱就够了,一块钱基本上能买一斤多猪肉。
对于普通工人来说,一个月工资够全家人吃饭就行了,但对于有军衔的人来说,除了工资,他们还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政治待遇。
军衔最高的是元帅,十大元帅的政治待遇,是政治局委员级,也就是副国级,行政三级。
大将是行政四级,待遇等同于国务院副总理,也属于副国级。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都可以称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开国上将,行政级别是五级,待遇等同于国务院秘书长,但不能称为国家领导人。
开国中将,是行政六级,待遇等同于部长。
如果某个人当上了中将,他的待遇就非常高了。高在哪里?除了以上待遇,中将还可以单独配备警卫员,有自己的秘书,还有专门的保健医生、专门的厨师,在待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想吃什么,告诉厨师就行。
如果你是少将,以上待遇就享受不到了。
少将是将帅中级别最低的,但也比大校强很多。少将,是可以称为将军的,大校就不行。
开国上校,在1955年授衔时差不多是团长或副旅级,也有副师、正旅级干部。这个级别的干部,在各自的市县,级别不在县长之下。(来源:南方历史网)
中将待遇配备人员
一、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
二、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
三、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
四、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
五、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国民党中将待遇,中将待遇相当于什么级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