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如何做无罪辩护,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主观方面考虑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一)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指控中,从哪些关键点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商品的价格、质量等问题出现实质性争议,不能协商解决,一方据此未依约履行合同义务的,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更换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辞职、更换手机号码等避而不见的躲债行为,不属于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关于逃避债务而‘逃匿’的情形”
(3)公司在成立时存在虚报注册资本等情形,其后的交易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4)能够还款而未还款,把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是否必然属于“非法占有目的”下的合同诈骗罪?
(5)为应付追款,开具空头支票搪塞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或票据诈骗罪?
(6)客观上存在以合同的方式套取资金等行为,但提供了相应担保的,应认定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7)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应着重审查未履行的原因,对于签订合同时有履行能力,因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依约履行的,应排除在合同诈骗罪之外
(8)对于履行困难或不能履行的,应着重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真实的履行行为、是否积极创造履行能力、对于继续履行合同的态度、是否存在携款潜逃、挥霍财产等行为,从而排除非法占有目的
2、从客观方面考虑被告人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从客观行为上,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行为人一方的实际投入已超出或与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相当的,应排除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行为人虽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行为,但该行为对合同的实际履行并未产生实质影响,且行为人亦未对取得的款项进行挥霍,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3、从因果关系上考虑被告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损失是否有因果关系
行为人虽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但相对人并未因此陷入错误认识,其处分财产等行为系因自愿或其他原因,相对人财产受损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4、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无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诈骗罪如何做无罪罪轻辩护人
●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成功案例
●合同诈骗无罪辩护的成功率
●合同诈骗罪无罪指导案例
●合同诈骗罪无罪典型案例
●合同诈骗无罪案例裁判观点集成
●合同诈骗无罪案例大全
●合同诈骗被判无罪
●合同诈骗罪无罪辩护成功案例
●合同诈骗罪怎么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