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花注册的公司叫什么,黄秀花个人简历
大家好,由投稿人谈妍来为大家解答黄秀花注册的公司叫什么,黄秀花个人简历这个热门资讯。黄秀花注册的公司叫什么,黄秀花个人简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秀花是哪位仙家
社区工作人员为居家观察对象送去食物。
网格员在医院全程陪护孕妇检查。
当“保安”也当“保姆”
“在疫情期间,社区人员既是保障社区隔离病毒的‘保安’,也是隔离人员的‘保姆’。”在龙文区蓝田街道毅阳社区,有这么一支“娘子军”队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毅阳社区下辖3个小区,常住人口1万余名,社区共有7位工作人员,全是女性,负责社区内居民生活的管理和服务。彼时,春节将近,社区正在紧张地做着春节期间的准备工作。疫情发生后,社区党支部书记严淑芬带队主动开始了社区人员摸排。
“我们的摸排工作要做到最细致,不能漏过一家一户。”农历大年三十,7名成员分成不同小队,开始了挨家挨户的信息排查工作。本着不能漏过一户的原则,她们用了最吃力的“土办法”,在每一户门前张贴标签,告知信息。毅阳社区是老旧小区,有48栋楼梯房。严淑芬和同事一层一层地爬楼梯,敲门。“刚开始几天,腿都抬不起来,后来也慢慢适应了。”
“我们是社区疫情防控的保障,居住区人口密度大,一旦发生传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疫情期间,严淑芬和同事们主动放弃了休假,每天从上午7点开始坚守岗位,直到半夜一两点才能到家。
摸底排查完毕,社区工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居家隔离住户的“全能保姆”。隔离在家住户的日常起居需求就落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肩上。社区为隔离住户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隔离住户将需要购买的生活材料发到群里,社区工作人员会在上午9点之前采买完毕,送到他们家门口。
“这是我家小孩今日的作业,麻烦帮忙打印。”居家隔离住户提出请求。社区工作人员庄幼婷,每天为隔离住户的孩子打印网课材料,却冷落了自己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妈妈,希望你能够帮助更多人,不用管我,我已经会自己煮泡面了!”自己长时间在外面工作,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在家只能煮泡面,每每想到这些,她对儿子的愧疚又多了几分。
“在疫情期间,我们就是社区防疫的第一道关口,我们身后是1万多名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健康,所以我们不能退后。”严淑芬告诉记者。
有“陪伴”也有“联结”
“没有你陪着我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孕妇黄女士拉着李燕玉的手,神情很是激动。
李燕玉是芗城区巷口街道东园社区的网格员,这件事还要从社区服务平台“网格E通”说起。
年初,东园社区作为“网格E通”的试点社区,将“2+N”模式同平台结合,在疫情下探索新的社区服务模式。有一天,李燕玉被“网格E通”弹出的一个新的代办事项吸引了注意力:“我是一名孕妇,现在隔离期间,需要去医院做检查,要怎么过去?”原来,这名孕妇居住在东园社区,年前从外地回来,需要居家隔离观察14天,但是在隔离期间身体突发状况,很是焦急。
通过平台的定位信息,李燕玉立即赶往孕妇家中,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是隔离人员,为减少接触,孕妇的家人并没有陪同前往医院,李燕玉便接下了这个陪护的担子,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到医院全程陪护。
输血、检查……李燕玉在医院陪护了一天,到了晚上9点多,她将孕妇送回家,在“网格E通”上为该事件按下了办结的按钮,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手机另一端发起人给予的“非常满意”的评价,李燕玉说,这些辛苦全部都值得。
东园社区下辖10个小区,由于地处城区商业区,商铺密集,外来人口较多,同时,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为疫情期间人员管理增加了难度。
为此,由社区工作人员牵头、志愿队伍参与的“2+N”模式,联合“网格E通”,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开辟了新的“解法”。
“针对社区的特殊情况,我们在‘N’上下了功夫。”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许新红说,社区组建了3支志愿队伍,集合了社区的保安、外卖送餐员、附近的党员,参与协助社区的各项事务。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志愿队为社区疫情信息的传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网格E通”将社区各种力量联结起来。“使用这个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来,如果他们遇到突发事件,可以直接通过平台报告。这样一来,居民都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的‘眼睛’。另一方面,平台也成为我们的工作‘台账’,处理完成的每件事,都会在平台上留下记录,方便随时回头查看,了解事件的处理流程。”许新红告诉记者。
队伍加强、平台联结,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发挥了大作用。“在疫情期间,辖区内的酒店、宾馆发现外来人员,都会通过‘网格E通’上报信息,方便社区进行外来人员登记,理清源头。”在网格员许燕玉的手机中,每天都有六七条“待办事项”,点进去,可以清楚了解外来人员的行程、体温等信息。
“这个模式就像一张网,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紧紧联结起来,畅通了我们的沟通渠道,让人人都参与进来,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分子。”巷口街道政法委员魏冠莹告诉记者。
是“责任”也是“担当”
“我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但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责任战胜了害怕。”“大年三十,别人都在家里‘围炉’,但是我们需要走出家门。”社区工作人员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成为黑夜中的逆行者。
“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他们把我们拒之门外,担心我们会给他们带去病毒。”每个人都站在自己和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陈艺君也能理解。她们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向居民们传达疫情信息,保障尽量多居民的安全。
大多数时候,居民都能够理解社区工作人员。有的街坊看他们工作辛苦,主动给他们买早餐,或在排查时给他们递上热茶。
“在保障安全之外,我们也变成了住户们的心理疏导员。比如小区内有居家隔离住户,邻居们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我们都要通过科学解释来安抚,维护邻里和谐。”
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毅阳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提过请假,更没有人逃避任务。“我们处在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疫情期间,毅阳社区工作人员陈艺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现在,我们还不能松懈,保障居民的安全,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担当。”东园社区网格员黄秀花说,她每天都会收到“网格E通”发来的六七十条信息,每细致排查一条信息,就减少一分社区的风险。
黄秀花个人资料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日前审核确定了由各地和军队系统推荐的303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正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下面我们继续来认识几位道德模范候选人。。
赵宇:危难时刻显身手赵宇,是黑龙江省鹤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职工。
2018年1月20日,鹤岗市红旗路一栋居民楼着了火,恰巧路过的赵宇看见后,迅速跑进事发单元挨家敲门,让居民出来避难。
鹤岗市消防支队工农区大队工农中队政治指导员 芦瑛琳:我们接到报警后立刻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才发现一楼到七楼人民群众都已经被疏散,经过后期了解,我才知道有位人民群众为我们报了火警,同时不顾自身安危,从一楼到七楼不顾自身安危疏散人民群众,为我们在后来的灭火救援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消防队员赶到后,赵宇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维持秩序。
这已经不是赵宇第一次救人了。2017年8月,赵宇和朋友在松鹤公园的湖中,往返三次救起了一名溺水者。
居马泰•俄白克:大山里的乡村医生赵宇:第三次过去就潜水游过去,我用托举的方法托举着我身体上面,每隔一分钟上来换一口气,然后继续下去,我在水下面一点一点的拖着他,一点点的拖到岸边上来的。
居马泰·俄白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包扎墩牧区卫生室医生。
1992年,居马泰·俄白克从伊宁卫校毕业后,便一直在特克斯县包扎墩牧业卫生院工作。包扎墩距离特克斯县城100多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每到冬季,周边2000多户牧民都要赶着30万余头牲畜来到这里过冬,给牧民们巡诊也成为了居马泰•俄白克的重要工作。
牧民 迪丽娜尔•哈布勒别克:我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居医生来我们家,救了我和女儿,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牧民居住分散,有时去一个牧民家要翻好几座山。山路险境重重,许多地方路面只有七八十厘米宽,稍有不慎,人和马就会坠下山崖。
居马泰•俄白克:去看一个重病患者,去的时候我的马摔了,摔到100多米的(山沟)下去了,牧民(把我)送到医院去了,住了十天以后,就继续还干了。
行医27年间,居马泰•俄白克为牧区牧民减免的注射费、医药费等已超过10万元。而居马泰•俄白克一家的生活,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因为劳累,他患上了心脏病,县里多次调他去农区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近年来,牧区卫生院通了柏油路,配备了更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54岁的居马泰•俄白克干劲更足了。
郑建军:诚信经营居马泰•俄白克:我想身体还好的话,继续看牧民,看他们的病,新培养的学生再带一下。
郑建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某农业科技公司的创办人。
从退伍后,郑建军创办了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将当地的蜜桃、苹果销售到全国各地。在创业初期,为了筹到周转资金,郑建军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但每到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他都会准时发放,从来不拖欠。
郑建军:咱们就是贷款(也)必须要给人家发,因为他也指着咱们这个钱去(养家)孩子要上学,家里边要生活,所以说一天都不敢拖。
2016年初,郑建军按照往年市场行情制定了当年蜜桃的预订价,前期共接到订单近2000单。但到了蜜桃上市期,蜜桃的收购价格每斤比上年涨了近2元钱,加上快递费用,每一单要比预订价多出20元。很多人劝郑建军不如把蜜桃的出售标准降低些,这样收购价格就会降低,但郑建军并没有这样做。
郑建军:生意肯定要以诚信为本,既然我们已经给人家答应了,已经签了合同了,这个就没有再含糊的,肯定要给人家发(货)。
这一年,郑建军的蜜桃销售亏了4万多元,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客户的尊重。 多年来,郑建军的公司合同履约率和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已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终端市场设立营销网点,与100多个经销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年销售量达5000多吨。
韩丽萍:三十余载照顾村中老人韩丽萍,是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白茅村村民。
自1982年起,韩丽萍就开始义务照顾村中的孤寡老人。
村里的张金英老人生于1910年。2014年,老人双目失明,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韩丽萍就将她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顾。有一次,老人高烧40度,韩丽萍和家人冒着大雨把老人送进医院,守到天亮,直到老人退烧,还为老人支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
2016年初,韩丽萍的小儿子被诊断为脑瘤,瘫痪在床,丈夫也因中风卧床不起。韩丽萍既要照顾儿子和丈夫,又要照顾老人,有一回因太累晕倒在厨房里。
但在韩丽萍的悉心照顾下,张金英老人感受到了“女儿”般的温暖。2017年,老人以107岁高龄安详离世。
文昌市冯坡镇白茅村妇女主任 黄秀花:张金英说丽萍你照顾我们很辛苦,我107岁,你照顾我们,你天天都帮我们洗澡、喂饭,你要是不照顾我,我就活不到107岁。
三十多年来,韩丽萍悉心照顾了8位孤寡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她照顾了整整8年。
周海明:义务巡河的民间“河长”韩丽萍:每一个都要老,我只是做好自己应做的责任,让那些老人好好过晚年。
周海明,是湖南省长沙市某物流公司的退休职工。
周海明:快上来,快上来,这么大的水。
在长沙湘春路附近江边,一男子在湍急的江水中游泳被周海明发现,周海明赶紧走上前劝他上岸。
周海明:因为这个码头都是大理石的,长了青苔,游客来游泳的特别是带了小朋友的,我们都要劝导他们,要注意安全。
从1975年救下第一名落水者算起,四十多年来,他在湘江边已救下了14条生命,为此他几次陷入险境。2014年7月30号,一名女子坠入江中,恰巧路过的周海明顾不上脱鞋,一路狂奔过去,奋力将女子救上了岸。
周海明:在跑的过程中由于救人心切,就没注意地下溜滑的,绊了一跤。不知道是那里绊伤的还是在水里救人时用力过猛蹬到石头,把脚蹬骨折了。
2017年,《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周海明主动将自己的两条渔船处理掉,他还担起劝导员,带大家一起巡查河岸。
周桔凤:超越血缘的好女儿周海明:为了我们说的母亲河,为了天更蓝水更清,我们也是为了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们应该要做些这事。
周桔凤,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猷阁口村村民。
2016年,离婚数年带着双胞胎女儿的周桔凤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李知良。李知良的前妻多年前因病去世,从此他独自带着前妻的父母和儿子生活。
周桔凤得知后,主动提出和李知良一起去看望两位老人。她提着礼物一进门,就亲切地叫了声“爸爸”“妈妈”。
周桔凤丈夫 李知良:我丈母娘听到了,一出来就哭了。
从那以后,周桔凤几乎每天都要去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陪他们聊聊天。2017年6月,遇上强降雨天气,两位老人住的房子存在隐患,周桔凤立刻腾出自己家的房间给他们住。
周桔凤:我就跟他们说你不要有顾虑的,就搬到我家里去住好了,反正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2018年6月,李知良前妻的父亲甘辉木务工时被斧头砍伤了左手背上的主动脉。尽管后来手术十分成功,可甘辉木的左手有大半年时间无法自由动弹,于是周桔凤在悉心照顾之余,还每天帮他按摩,让他的手快速恢复。
甘辉木:感觉好像去世了一个女儿又来了一个女儿。
2018年,周桔凤组建了“最美领跑”志愿服务队,带动100余人加入到孝老爱亲的行列中来。
曹君:荒漠深处的护水使者
曹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四泵站站长。
盐环定扬黄工程担负着向宁夏中部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农业、工业、生态供水的任务。曹君在这里工作29年,盐环定扬水管理处下设的泵站,他待过8个。从被沙海荒漠围困的孤岛,变成今天生机勃勃的绿洲,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开拓者。
曹君:刚建成之初的时候,周围全是荒漠,连草都特别少,不要说树了,一刮风漫天遍野都是沙子。
为了阻止流沙侵袭,曹君带着泵站职工植树治沙。没钱买树苗草籽,他们就去野外采集种子,自己育苗。年复一年,耐寒耐旱的植物慢慢在荒漠里扎了根,如今,渠水流经处,已经形成一条10公里长100米宽的绿化带,每年仅渠道清砂一项就能节省费用20余万元。
作为泵站职工,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设备维护和日常巡线。6、7公里长的巡线路,曹君要和同事一天走两趟。到了夏季,为确保管线安全,他们还要加一趟夜巡。2003年夏灌高峰时的一天,一节渡槽止水橡胶突然裂口,水流喷涌而出。曹君毅然跳进2米深的渡槽,用木头、铁皮等封漏水口,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堵住漏水口。
古多:唐古拉山下的鲜红党旗曹君:这就是一种责任,这儿有工作,这儿有任务,好像心就放在这儿了。
古多,生前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多玛乡嘎尔扎仁村党支部书记。
嘎尔扎仁村,是距离拉萨800多公里的藏北那曲偏远村落,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发生率超过30%。2014年,古多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带领全村脱贫摘帽,成了古多的头等大事。
扶贫先扶志,古多经常走进贫困户家中,与他们谈心交心,指点他们务工增收致富。古多用自己的钱给村民买了70只羊、3头牛,鼓励他们发展畜牧业,还组织全村广大党员和富裕户向脱贫户捐赠羊和牛。2017年,古多与易地搬迁房屋建设项目负责人协商,承包了工程所需的全部砖块,组织8名贫困户打砖。2个多月,他们人均拿到工资7500元。村里投资开办度假村,第一年就盈利14万元。古多用3万元给村民支付医保,6万元购买了牲畜保险,剩下的给贫困户分了红。
2018年5月,古多在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时,因过度劳累,倒在了途中。
程刚:打造国产高品质放心药让老百姓用到又便宜又好的药,是作为药物研发专家的程刚最朴素的愿望。八年的时间,程刚几乎每天吃住在实验室,最终率团队成功研制出3000多种药品杂质标准品,并通过了美国FDA和英国皇家实验室这些国际顶尖机构持续3-7年的严格考核,大大提高了中国药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程刚:我们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最终体现出来的差别就是在疗效和毒副作用上,所以我们现在在做国产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的工作,通过改良处方和工艺,使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能达到一致的疗效。
程刚带领的团队为改变国产仿制药品质量标准偏低,杂质含量超标的状况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还针对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肿瘤等慢性病和重症研发了多种创新药,为患者提供了疗效好价格优的国产药品。
李菊洪:18年坚守深山的乡村医生李菊洪,是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乡村医生。
4岁那年,李菊洪因车祸双腿截肢,但她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学业。在医学专业毕业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回到瓦店村当起了一名村医.
李菊洪将由家中的客厅改造成卫生室,为患者看诊。
清平镇瓦店村村民 徐新珍:我的脚腕痛,她给我扎针、理疗,做得很好的。
作为这里唯一的乡村医生,遇到有村民突发疾病无法到村卫生室,李菊洪就得上门给村民看病。能通车的地方她就自己开三轮车出诊,不通车的地方就让丈夫背着出诊。
清平镇瓦店村 村民:我父亲那年突然生病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修公路,她丈夫就背着她到我家那上面去输液。
李菊洪丈夫 刘兴堰:他们那地上是湿的,有青苔,看完病出来,背着出来,又不能看清 (深夜),打个电筒,最后就摔了一跤,踩滑在泥泞的地上,两个人一下子都摔到了地上去。
就这样,18年来,李菊洪“走过的路”累计8万多公里。她深入每家每户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和产妇等重点人群做随访,为儿童打预防针,累计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
董永山:迎着危险向前冲李菊洪:我还要继续干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把这个工作干下去。
董永山,是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曲靖支队特勤中队一级消防长。
2019年2月6号,云南省麒麟区的一户人家里发生火灾,报警人被困家中无法逃生。董永山带队赶到现场,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后,他第一个爬到7楼,冲进火海,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给被困者戴上,背起被困者冲出房屋。
2012年3月,宣威市落水镇落水村一位村民为了寻找水源掉进了被称为”死亡谷”的天坑。先后下到\"天坑\"救人的群众和民警也被困其中。赶到现场后,董永山主动请缨,下到近50米深的洞底,救出了被困的群众。
云南省消防总队曲靖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一班班长 李俊材:当时洞口比较窄,担架被卡在了洞口出不来,董班长为了保护老人,一只手护着老人,用头一点一点把担架顶出来。
半小时后,老人被成功送上地面,董永山顾不上体力严重透支和身上的刮伤,再次下到天坑将其余3名被困者安全救出。
2014年8月3号,鲁甸发生6.5级地震。董永山和队友冒着余震的危险,连续奋战130余个小时,转战30余个村庄,成功挖掘出遇难遗体12具,疏散群众450人,安全转移伤员80多人,排危除险200余处。
云南省消防总队曲靖支队一级消防长 董永山:每次灾难来临时,看到人民群众信任的目光,总有一种豪情让我义无反顾,顶着灾难向前冲。
入伍以来,董永山参与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社会救助等50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600多人。
黄秀花个性签名怎么写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6日晚7点43分,著名银行家、印尼前首富黄奕聪因年龄高迈去世,享年98岁。
中国侨网消息, 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先生于2019年1月26日周六19时43分逝世,享年98岁。
黄奕聪,于1923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因父亲在印尼做生意,7岁的时候跟随母亲一起去了印尼。在印尼他上学上到高中就辍学了,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商场打拼生涯。
在上世纪初叶,由于政局动荡,时世不宁,印尼人民也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诸多基本的食品、生活用品都很紧缺。在那时候,年龄尚小的黄奕聪,从杂货店、面包房等小生意做起,满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经过将近10年的辛苦耕耘,也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一段经历,即为黄奕聪未来事业发展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也初步奠定自己对商业的了解与感悟。
发家于食用油1960年,黄奕聪移居首都雅加达,于同年创办了金光公司,主要经营农土特产品进出口业务,输出的主要产品是他曾经营过的拿手产品椰干及肉豆蔻,输入则以烟纸、丁香及纺织品等为主。这时候的金光公司,也不过是一家中小企业。
7年之后,也就是在1967年,印尼实施经济改革,黄奕聪看到了机会。
1968年,黄奕聪和著名闽商林绍良共同投资2000万盾,正式创建印尼万雅老比东油厂,简称“比摩利油厂”,并于1970年全部建成。生产销售以“比摩利”为商标的食用油。三林集团拥有55%的股份,金光集团拥有45%的股份。到1980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厂已成为当地最大的食用油企业,黄奕聪被誉为“食用油大王”。
1990年,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将其股份转让给林绍良,另起炉灶,创建了菲尔玛食用油企业。
因产品质量优良,而黄奕聪早已经名声在外,菲尔玛食用油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上市的头三个月,平均每月销售量即递增40%,1992年已迅速从爪哇市场扩展到全印尼,经营第一年即获利140亿盾。
壮大于造纸业在食用油行业取得巨大成功之时,黄奕聪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造纸业上。
1977年,黄奕聪在东爪哇的摩约格多创建了吉伟化学(厂)有限公司。1978年,黄奕聪将该厂扩展为生产纸浆及造纸的企业,并易名为吉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到1990年,该厂已拥有可制造一百多种书写纸、印刷用纸的生产线8条,年产量达19.4万吨;拥有制造各种文具纸制品的机器30台(套)年产量达9.8万吨。到1993年,金光集团所属的纸业集团年产纸浆量达到了80万吨,纸制品产量则达到了74万吨。为了保证造纸原料供应,进一步发展生产,金光集团还建设开发了森林基地。
1992年,他派自己的长子黄志源,回中国创办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APP(中国)。金光集团仅在中国,目前已拥有65亿美元的资产。
伴随金光集团在造纸业上的巨大成功,黄奕聪也在“食用油大王”外,还被誉为“纸业大王”。
繁盛于银行业黄奕聪旗下的食用油工业及造纸业发展迅猛,资金力量日益雄厚,这时候,黄奕聪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了银行业。
拥有一家自己的银行,既可为金光集团经营活动、融资、信贷及结算等提供便利,又可向金融银行业扩展,壮大金光集团的整体实力,向多元化企业集团进一步迈进。与此同时,1982年8月,金光集团投巨资收购接办了印尼国际银行。黄奕聪对印尼国际银行进行了现代化改制,并引进大量人才。到1988年,印尼国际银行成为印尼百家私营民族银行中列居前十名的一流银行了。同年,坐落在雅加达金融中心谭林大街22号的“印尼国际银行总行大厦”正式建成启用。
●1988年11月,印尼国际银行被印尼政府财政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外汇银行。
●1989年10月,印尼国际银行股票正式在雅加达及泗水两市的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2年,印尼国际银行的总资产已达4万亿盾,跻身于印尼私营民族银行的最前列,成为最著名的五大私营银行之一。
将印尼国际银行做到一流水平之后,黄奕聪开始加大与西方跨国银行的合作。1988年,印尼国际银行与日本富士银行合资创办了印尼国际富士银行;与法国劳埃德信贷银行合资联营印尼劳埃德信贷银行。两年之后的1991年,这两家银行在印尼19家与外国资本合资联营的银行中,已居于中上地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根据印尼政府的要求,金光集团在印尼国籍银行所占的股权降至18%,2001年,金光集团完全退出了印尼国际银行。
●2005年,金光再出重拳收购了印尼的SHINTA银行,并于2007年将其更名为金光银行。新银行的成立昭示着金光集团在金融银行领域走过寒冬,浴火重生。不过,这些事情主要是由黄奕聪的子女操盘,在1991年,黄奕聪就退居二线。
黄奕聪拥有六子一女,分别是长子黄志源,爱女黄秀花,次子黄鸿年,三子黄鹏年,四子黄祥年,五子黄柏年,六子黄荣年。
其中长子黄志源与次子黄鸿年在大陆广为人知。尤其是次子黄鸿年,曾经以“中策现象”驰名中外,引发巨大轰动。
闽商观察
用奋斗演绎生命的美学
又一位传奇闽商走了。
去年以来,多位闽商巨头,比如林文镜、施至成这样的闽商巨擘,先后辞世,让人痛惜。也让人唏嘘不已。这说明了,没有人可以战胜岁月,没有人可以抗拒衰老。
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这些卓越的闽商,却让自己的生命及其精彩,充分展示了人类的力量与智慧。
在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颗尘埃;在地球上,一个人不过占据一小片的地儿。但有限的生命,却能够有无限的精彩可以演绎。
譬如黄奕聪,其余微末之间,发于奋斗之际,繁于远见之机。目前,金光集团横跨食用油、林纸浆一体化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产业等产业,是以阿基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美元。而黄奕聪也凭借金光集团的成功,产期名列全球富豪榜,并多次跻身印尼首富。
对于曾经取得的成功,正如黄奕聪所说的:“我出身贫寒,没有多大才能。不过,我有理想和愿望,讲信用,肯动脑筋,努力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扎实地工作。”
我们无法战胜岁月,却能够用奋斗让生命生辉。
本文由闽商杂志-闽商观察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林仙平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黄秀花贵溪
3月29日,黄和海和三妹黄秀珍早早来到湖南邵阳武冈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会议室内,两人显得有些焦躁不安,时而走动时而询问,黄和海点起烟抽几口又灭掉。妹妹抱着鲜花,时不时向门口张望,一有动静就赶紧站起来。他们知道,门口即将出现的人,是让他们魂牵梦萦的亲人——走失了38年的老二黄秀花。
38年前,黄秀花被伯父接到娄底生活,想回家的她却迷了路,后来被杭州市公安局送至收容站。9点27分,电梯打开,双眼红肿的黄秀花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拥护下走出电梯。三人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随即相拥而泣,嚎啕大哭,久久不愿分开。38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
当天万里无云,武冈市双牌镇满背村也异常热闹:整齐摆放的烟花爆竹响了半个多小时,村民们自发组织了腰鼓队,跳起了自编的舞蹈,一路跳到黄秀花家中。已经76岁的黄启亮再次看到女儿,不得不感叹“上天眷顾”。
好心大伯将侄女接至娄底生活,没想到第二天侄女就走失了
1986年冬天,双牌镇满背村。和往常一样,11岁的黄秀花每天和妹妹黄秀珍一起放牛、玩耍。此外,黄秀花还有一个哥哥黄和海。年关将至,娄底的大伯黄启权带着各种礼物如期而至。兄弟小酌时,黄秀花的父亲黄启亮向哥哥讲述了自己的困境。
当时,黄启亮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块钱,养一大家子人很难。见此情景,黄启权决定帮弟弟分担一点困难,将侄女黄秀花带到娄底照顾。“去的时候一开始是坐汽车,后来又坐火车,坐了很久。”黄秀花的记忆中,去伯父家的火车停在离家不远的地方。
黄启亮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白天两人上班,便将三个孩子留在家中玩耍。黄启亮本以为人生地不熟的侄女不会乱跑,没想到到娄底的第二天,黄秀花就不见了。他后来了解到,侄女一早就走了,说是要回自己家。
黄启权赶紧跑回厂里寻求帮助,工人们开始寻找。“车站、商场、宾馆,每一条马路都找了,还是没找到。”黄启权回忆,寻人的那一个多月,夫妻俩像丢了魂一样。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黄启亮也开始了寻人之路。夫妻俩步行至洞口、隆回、怀化、通道等地。“那两年多把周边的城市都找遍了,只要一有消息,就把猪和牛卖掉,凑上路费去找人。”
近两年都在爬火车流浪,后被杭州福利院收留
为什么黄秀花在来娄底的第二天就出走了?她后来回忆,因为语言不通,从小没读过书的自己一时难以和小伙伴交流。她记得去的时候是坐火车,以为坐火车就能回家。黄秀花几经辗转到达火车站时才发现,车站根本没有停下来的火车。等了很久,黄秀花决定再次回到大伯家,可走来走去发现自己迷路了。
黄秀花再次回到火车站,趁人不备悄悄爬上了火车。“不知道去哪,只要有火车就爬。”就这样,黄秀花开始四处流浪,直到1988年3月被杭州市公安局民警发现,因为她无法准确说出自己丢失的城市和老家所在地,也不能提供寻亲的其他信息,警方只能将其送至收容站,同年6月转往福利院。
1991年3月8日,成年之后的黄秀花得到杭州市民政局的照顾,被继续安排在福利企业就业。1993年,黄秀花与福利院的司机沈玉平相识。3年后,两人领取了结婚证,于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杭州的幸福生活,并没有阻断黄秀花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每次喜事临门,父母缺失的的遗憾让黄秀花更加坚定了寻亲念头。
2014年5月,黄秀花了解到“宝贝回家”寻亲网站,主动联系了志愿者“寒蝉”。通过交流,志愿者收集到黄秀花的所有信息。黄秀花讲到一些模糊的家乡丧葬和婚俗。根据其口音辨识以及旧地风俗习惯,志愿者再三确认黄秀花的老家应该在湖南。由于当时的信息渠道和技术有限,黄秀花的寻亲计划一度中断。
走失38年后再回老家,烟花爆竹响了半小时,乡亲们的腰鼓队一路跳到她家中
2023年9月底,志愿者罗博鹏接手了黄秀花的寻亲工作,录制了大量视频发至网络。期间,邵阳地区志愿者们与网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比对,基本确定了黄秀花的老家范围在邵阳。12月11日,志愿者收到网友“小马”留言:视频里的黄秀花极有可能是自己家失踪多年的一个亲戚。经进一步了解,小马亲戚家住在武冈市双牌镇,走失过程与黄秀花的讲述大致相同。
得到消息后,志愿者立即与武冈市公安局民警皮用林取得联系。经进一步了解,民警可以确定黄秀花系武冈双牌镇满背村村民黄启亮之女,因1986年黄秀花在娄底丢失后,黄启亮及其家人多年来一直私自在寻找,未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皮用林立即与杭州市公安局取得联系,采集了黄秀花本人及其亲生父母黄启亮的血样送DNA检验。结果出来,双方DNA比中。
3月29日,万里无云。在民警护送下,黄秀花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沿村口到黄秀花家300多米的路上,烟花爆竹鞭炮整齐地摆放,足足响了半个多小时。父亲黄启亮站在大红拱门前,看到女儿的归来老泪纵横。全村村民不约而同出来迎接,他们有的是黄秀花的长辈,有的是从小的玩伴,有村民自发组织了腰鼓队,跳起了自编的舞蹈,一路跳到黄秀花家中。
大伯黄启权也从娄底赶了过来,这些年,尽管弟弟没有半句责怪,但他心中的愧疚之情从未减少。房子已经不是当年的土屋,但门前的池塘却是黄秀花最深的记忆。她说,小时候曾经掉进去过,被村里的好心人救了起来;从池塘边出去,是她和妹妹放牛的地方;每次放牛,她手里总拿着根棍子,眼角的伤疤至今还在,就是小时候放牛受的伤。
“天不负我,总算在死之前看到了女儿。”黄启亮今年已经76岁,身体日渐衰弱。这些年,妻子离异改嫁,他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将剩下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不想垂暮之年,上天再一次眷顾了他。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 通讯员王武 沈君华 刘峰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黄秀花注册的公司叫什么,黄秀花个人简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