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判5年从犯怎么判
对于诈骗罪主犯判5年,从犯的量刑需依据具体案情判断。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院量刑时会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从犯在犯罪中的实际作用,若其仅负责望风等辅助行为,作用较小,可能获减轻处罚;若参与了部分实行行为,但相较于主犯作用仍较小,可能从轻处罚。二是从犯的主观故意程度,如是否明知诈骗计划及危害后果。若从犯受蒙骗参与犯罪,主观恶性小,量刑会相对有利。
举例说明,若主犯诈骗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判5年,从犯作用显著小于主犯,可能在3年以下量刑;若从犯参与程度较高,只是相较于主犯作用稍弱,可能在3 - 5年幅度内从轻处罚。总之,从犯具体量刑要综合全案情况,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和证据作出裁决。
二、虚构没有的公司算诈骗吗
虚构不存在的公司可能构成诈骗,但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若虚构公司用于实施以下行为,可能构成诈骗:一是骗取财物。虚构公司与他人签订合同,以支付货款、项目投资等名义,让对方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数额较大则构成诈骗。比如虚构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收取货物后消失不见。二是获取非法利益。利用虚构公司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等活动,骗取投资者资金,扰乱经济秩序,也属于诈骗。
不过,若虚构公司未实施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只是为了其他非恶意目的,如个人创作、虚拟模拟等,通常不构成诈骗。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诈骗,需综合考虑行为人主观目的、行为方式、是否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等因素。一旦涉及诈骗,将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刑事和民事责任。
三、卖补品构成诈骗吗怎么判
卖补品是否构成诈骗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若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如夸大补品功效、伪造相关资质证明)或隐瞒真相(如隐瞒补品真实成分、过期变质情况)等手段,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处分财产,就可能构成诈骗。
若构成诈骗罪,量刑标准如下:
1.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般而言,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
2.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
3.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如诈骗金额、手段恶劣程度、造成后果、退赃退赔情况等综合量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诈骗罪判5年从犯怎么判的
●诈骗犯判五年几年能出来
●诈骗罪判五年
●诈骗罪判5年很严重吗
●诈骗罪判刑五年正常多久出来
●诈骗罪判刑5年多久可以出狱
●诈骗罪判刑5年多久可以减刑
●诈骗犯判五年几年能出来
●诈骗判刑5年
●诈骗罪判五年能罚多钱
●虚构没有的公司算诈骗吗知乎
●虚构没有的公司算诈骗吗怎么处理
●虚构没有的公司算诈骗吗判几年
●虚构一家公司
●没有虚构事实算诈骗吗
●虚假成立的公司如何承担责任
●虚构公司债务是否构成职务侵占
●虚构公司名称该如何处罚
●虚构事实没有直接骗取钱财
●虚假的公司
来源:临律-卖补品构成诈骗吗怎么判,卖补剂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