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护照与普通护照的区别,外交护照免签国家
大家好,由投稿人唐颖来为大家解答外交护照与普通护照的区别,外交护照免签国家这个热门资讯。外交护照与普通护照的区别,外交护照免签国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外交护照很厉害吗
视频加载中...
护照作为“国家名片”,不仅与出国公民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在影片《万里归途》中,主人公高举中国护照,护送同胞脱离险境,即是最佳注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护照从样式规格到种类设置,不断优化完善。可以说,它见证了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也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
1949年至1977年,首版护照诞生,中国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统一制作的护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苏联时,按照中苏双方商定的特殊安排,免办一切入出境手续。彼时出国人员极少,对少量出国者均由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签发护照。不同地方人员联合组团出访,成员所持护照的规格样式各不相同。
尽快设计出全国统一护照,成为当时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处护照科(外交部领事司前身)的首要任务。经过重点攻关,1950年3月,新中国首版护照在北京人民印刷厂(现为北京印钞有限公司)印制完成。
北京人民印刷厂
护照封面用漆皮包裹,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字样,因国徽图案尚未公布,故封面未印国徽。当年9月国徽图案公布后,护照封面、内页又增加了国徽图案。护照资料页采用别具一格的三联页设计。护照资料页项目需手工填写并盖章。此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护照历经数次改版,主要在规格尺寸、填写项目、材质、防伪技术等方面进行微调,未做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国人员以因公为主,主要有政府官员、公派留学、援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
新中国首版护照分为外交、官员、普通三种,其中外交、官员护照签发对象为因公出国人员,普通护照一般发给原侨居国外侨民。1951年,启用公务护照,签发对象为除持用外交护照人员外的因公临时出国及部分驻外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官员护照用完不再印制。1956年8月,普通护照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1978年至2011年,中国护照工作标准化、法制化取得历史性进步,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持。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政企分开、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为更好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对外交往需要,便利持不同种类护照人员申办签证,护照签发范围既要符合我国国情,也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1980年以来,我国因应形势变化,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以对外身份和出国事由确定出国人员持照种类的签发制度,科学调整外交、公务、因公普通护照签发范围。如将大部分国有企业单位人员由持用公务护照改为因公普通护照,留学、劳务人员由持用因公普通护照改为普通护照等。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同年,因公普通护照更名为公务普通护照。
与此同时,我国护照样式规格也加快与国际标准取齐。1988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机读护照技术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国率先启用“通用机器阅读护照”。1991年起,我国开始印制符合国际标准的机打护照,告别了手工填写时代。此后,还陆续在护照上加印国际标准机读码,采用照片扫描、凹版印刷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护照防伪性。
2006年,ICA0颁布电子护照(护照内嵌入非接触式芯片)国际标准,护照电子化成为国际旅行证件发展趋势。2008年,我国成为旨在确保电子旅行证件安全的国际民航组织公钥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国际旅行证件规则制定。2011年起,中国电子护照正式启用,芯片内储存持照人护照资料页信息、面相、指纹及相关数字签名证书信息并进行数字加密。中国公民回国可刷护照自助通关,空港入境“排长队”现象得以缓解。中国护照制作标准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中国公民“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至今,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出国人员规模大幅增长,对护照服务的期待也不断提高。我国护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策优化与科技赋能并举,为中国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
“中国领事”APP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外交部指导驻外使领馆从精简申办材料、规范窗口服务、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海外护照服务。同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先后推出海外护照业务“全球通办”和“中国领事”APP线上申办,确保新冠疫情期间护照业务“不停摆”,做到申办护照“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目前,“中国领事”APP功能还在持续完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护照收费大幅降低,2013年、2017、2019年普通护照三次降费,从此前每本440元降至120元人民币,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当前,各国都将护照作为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质的独特“名片”,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定期对护照进行升级改版。202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对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护照进行改版,资料页由原来纸质改为聚碳酸酯硬材质,防污损性能更强。个人照片运用激光蚀刻加彩色UV喷墨技术,分辨率更高,色彩更加饱满。同时,提升设计美感,在内页印制手绘长城、故宫、泰山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图案,于方寸之间展示中华历史文化。
“小护照”见证“大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同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在内的2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还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更让每一位寻求协助的海外同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更多中国公民会成为新时代对外友好合作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护照工作将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每一位走向世界的同胞感到骄傲与自豪。
外交护照发给的对象是
5月15日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就中方在中阿论坛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
宣布对巴西等5国
实行免签政策一事提问
对此,林剑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上述五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林剑指出,中方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措施,不断提升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的水平。我们也欢迎更多外国朋友们用好来华免签和签证便利化政策,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多彩绚烂、热情活力的中国。
去年年底以来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越开越大
入境政策上新动作
一波接着一波!
↓↓↓
先是和26个国家达成了全面免签协议,接着又对法国、德国等38个国家宣布单方面30天免签,接着还对54个国家开放了过境免签。
以前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只能在境内停留72小时或144小时,现在直接延长到了240小时,整整10天!
让众多外国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变成现实!
小编专门整理了
这些入境政策的红利
↓↓↓
与中国全面互免签证国家名单(26个)
(截至2024年12月17日)
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安提瓜和巴布达、阿尔巴尼亚、阿联酋、巴巴多斯、巴哈马、白俄罗斯、波黑、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斐济、格林纳达、卡塔尔、毛里求斯、塞尔维亚、塞舌尔、圣马力诺、苏里南、汤加、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所罗门群岛、乌兹别克斯坦(尚未生效)
注:缔结互免签证协定的两个国家或地区,只要本国公民持协定规定的有效护照或国际旅行证件,便可以在对方国家或地区享有通常为30天的免签证停留;但如果停留时间超过30天,或在当地学习、居住、工作等,仍需在入境前向对方签证机关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全面互免签证的范围不仅包括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公务普通护照等,也包括普通护照。
单方面免签政策国家名单(38个)
(截至2024年12月17日)
文莱、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马来西亚、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
注:自2024年11月30日起,以上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国家名单(54个)
(截至2024年12月17日)
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摩纳哥、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挪威、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
注:以上54国公民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确定日期及座位的联程客票,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从24个省(区、市)60个开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来华,并在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240小时(符合与我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或我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可从其规定)。过境免签来华人员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活动,工作、学习、新闻采访等需事先批准的活动仍应办妥签证方能来华。
告诉你的外国朋友
欢迎来中国!
原标题:《中国宣布:免签!》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徐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外交护照英文
视频加载中...
护照作为“国家名片”,不仅与出国公民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在影片《万里归途》中,主人公高举中国护照,护送同胞脱离险境,即是最佳注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护照从样式规格到种类设置,不断优化完善。可以说,它见证了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也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
1949年至1977年,首版护照诞生,中国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统一制作的护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苏联时,按照中苏双方商定的特殊安排,免办一切入出境手续。彼时出国人员极少,对少量出国者均由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签发护照。不同地方人员联合组团出访,成员所持护照的规格样式各不相同。
尽快设计出全国统一护照,成为当时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处护照科(外交部领事司前身)的首要任务。经过重点攻关,1950年3月,新中国首版护照在北京人民印刷厂(现为北京印钞有限公司)印制完成。
北京人民印刷厂
护照封面用漆皮包裹,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字样,因国徽图案尚未公布,故封面未印国徽。当年9月国徽图案公布后,护照封面、内页又增加了国徽图案。护照资料页采用别具一格的三联页设计。护照资料页项目需手工填写并盖章。此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护照历经数次改版,主要在规格尺寸、填写项目、材质、防伪技术等方面进行微调,未做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国人员以因公为主,主要有政府官员、公派留学、援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
新中国首版护照分为外交、官员、普通三种,其中外交、官员护照签发对象为因公出国人员,普通护照一般发给原侨居国外侨民。1951年,启用公务护照,签发对象为除持用外交护照人员外的因公临时出国及部分驻外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官员护照用完不再印制。1956年8月,普通护照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1978年至2011年,中国护照工作标准化、法制化取得历史性进步,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持。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政企分开、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为更好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对外交往需要,便利持不同种类护照人员申办签证,护照签发范围既要符合我国国情,也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1980年以来,我国因应形势变化,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以对外身份和出国事由确定出国人员持照种类的签发制度,科学调整外交、公务、因公普通护照签发范围。如将大部分国有企业单位人员由持用公务护照改为因公普通护照,留学、劳务人员由持用因公普通护照改为普通护照等。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同年,因公普通护照更名为公务普通护照。
与此同时,我国护照样式规格也加快与国际标准取齐。1988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机读护照技术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国率先启用“通用机器阅读护照”。1991年起,我国开始印制符合国际标准的机打护照,告别了手工填写时代。此后,还陆续在护照上加印国际标准机读码,采用照片扫描、凹版印刷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护照防伪性。
2006年,ICA0颁布电子护照(护照内嵌入非接触式芯片)国际标准,护照电子化成为国际旅行证件发展趋势。2008年,我国成为旨在确保电子旅行证件安全的国际民航组织公钥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国际旅行证件规则制定。2011年起,中国电子护照正式启用,芯片内储存持照人护照资料页信息、面相、指纹及相关数字签名证书信息并进行数字加密。中国公民回国可刷护照自助通关,空港入境“排长队”现象得以缓解。中国护照制作标准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中国公民“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至今,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出国人员规模大幅增长,对护照服务的期待也不断提高。我国护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策优化与科技赋能并举,为中国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
“中国领事”APP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外交部指导驻外使领馆从精简申办材料、规范窗口服务、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海外护照服务。同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先后推出海外护照业务“全球通办”和“中国领事”APP线上申办,确保新冠疫情期间护照业务“不停摆”,做到申办护照“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目前,“中国领事”APP功能还在持续完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护照收费大幅降低,2013年、2017、2019年普通护照三次降费,从此前每本440元降至120元人民币,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当前,各国都将护照作为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质的独特“名片”,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定期对护照进行升级改版。202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对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护照进行改版,资料页由原来纸质改为聚碳酸酯硬材质,防污损性能更强。个人照片运用激光蚀刻加彩色UV喷墨技术,分辨率更高,色彩更加饱满。同时,提升设计美感,在内页印制手绘长城、故宫、泰山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图案,于方寸之间展示中华历史文化。
“小护照”见证“大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同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在内的2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还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更让每一位寻求协助的海外同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更多中国公民会成为新时代对外友好合作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护照工作将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每一位走向世界的同胞感到骄傲与自豪。
外交护照颜色
视频加载中...
护照作为“国家名片”,不仅与出国公民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在影片《万里归途》中,主人公高举中国护照,护送同胞脱离险境,即是最佳注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护照从样式规格到种类设置,不断优化完善。可以说,它见证了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也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
1949年至1977年,首版护照诞生,中国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统一制作的护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苏联时,按照中苏双方商定的特殊安排,免办一切入出境手续。彼时出国人员极少,对少量出国者均由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签发护照。不同地方人员联合组团出访,成员所持护照的规格样式各不相同。
尽快设计出全国统一护照,成为当时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处护照科(外交部领事司前身)的首要任务。经过重点攻关,1950年3月,新中国首版护照在北京人民印刷厂(现为北京印钞有限公司)印制完成。
北京人民印刷厂
护照封面用漆皮包裹,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字样,因国徽图案尚未公布,故封面未印国徽。当年9月国徽图案公布后,护照封面、内页又增加了国徽图案。护照资料页采用别具一格的三联页设计。护照资料页项目需手工填写并盖章。此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护照历经数次改版,主要在规格尺寸、填写项目、材质、防伪技术等方面进行微调,未做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国人员以因公为主,主要有政府官员、公派留学、援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
新中国首版护照分为外交、官员、普通三种,其中外交、官员护照签发对象为因公出国人员,普通护照一般发给原侨居国外侨民。1951年,启用公务护照,签发对象为除持用外交护照人员外的因公临时出国及部分驻外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官员护照用完不再印制。1956年8月,普通护照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照制度初步建立。
1978年至2011年,中国护照工作标准化、法制化取得历史性进步,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持。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政企分开、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为更好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对外交往需要,便利持不同种类护照人员申办签证,护照签发范围既要符合我国国情,也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1980年以来,我国因应形势变化,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以对外身份和出国事由确定出国人员持照种类的签发制度,科学调整外交、公务、因公普通护照签发范围。如将大部分国有企业单位人员由持用公务护照改为因公普通护照,留学、劳务人员由持用因公普通护照改为普通护照等。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同年,因公普通护照更名为公务普通护照。
与此同时,我国护照样式规格也加快与国际标准取齐。1988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机读护照技术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国率先启用“通用机器阅读护照”。1991年起,我国开始印制符合国际标准的机打护照,告别了手工填写时代。此后,还陆续在护照上加印国际标准机读码,采用照片扫描、凹版印刷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护照防伪性。
2006年,ICA0颁布电子护照(护照内嵌入非接触式芯片)国际标准,护照电子化成为国际旅行证件发展趋势。2008年,我国成为旨在确保电子旅行证件安全的国际民航组织公钥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国际旅行证件规则制定。2011年起,中国电子护照正式启用,芯片内储存持照人护照资料页信息、面相、指纹及相关数字签名证书信息并进行数字加密。中国公民回国可刷护照自助通关,空港入境“排长队”现象得以缓解。中国护照制作标准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中国公民“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至今,中国护照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出国人员规模大幅增长,对护照服务的期待也不断提高。我国护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策优化与科技赋能并举,为中国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
“中国领事”APP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外交部指导驻外使领馆从精简申办材料、规范窗口服务、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海外护照服务。同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先后推出海外护照业务“全球通办”和“中国领事”APP线上申办,确保新冠疫情期间护照业务“不停摆”,做到申办护照“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目前,“中国领事”APP功能还在持续完善,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护照收费大幅降低,2013年、2017、2019年普通护照三次降费,从此前每本440元降至120元人民币,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当前,各国都将护照作为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质的独特“名片”,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不定期对护照进行升级改版。202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对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护照进行改版,资料页由原来纸质改为聚碳酸酯硬材质,防污损性能更强。个人照片运用激光蚀刻加彩色UV喷墨技术,分辨率更高,色彩更加饱满。同时,提升设计美感,在内页印制手绘长城、故宫、泰山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图案,于方寸之间展示中华历史文化。
“小护照”见证“大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同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在内的2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还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更让每一位寻求协助的海外同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更多中国公民会成为新时代对外友好合作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护照工作将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每一位走向世界的同胞感到骄傲与自豪。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外交护照与普通护照的区别,外交护照免签国家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