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合同未履行如何处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袁和菲

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

签订合同的双方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是为了履行合同,但是如果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就必须赔偿,具体如何赔偿也是有原则的。

合同未履行的赔偿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是违约者违约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的一切损失,必须由违约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违约者不仅要赔偿对方因违约而减少的现实财产,还要赔偿对方因履行合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

2.《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金额应当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签订合同时预测或者应当预测的损失。

3.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原则,是指一方违反合同造成损害后,受害者应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否则,受害者应对扩大部分损害负责,违约者有权从损害赔偿金额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损害部分。也就是说,以减轻损害为受害者的义务,限制违约者的赔偿责任。

4.损益同销是指受害者根据损害发生的相同原因获得利益时,应从损害中扣除利益,确定损害赔偿范围。这是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重要规则。

5.责任抵消原则。是指根据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责任确定责任范围。

合同不履行的情况

01.完全不履行是指债务人对自己的义务根本没有履行。具体来说,是指债务人可以对自己的原因负责,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债务人可以在合同到期后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

02.未能履行是指债务的内容客观上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它可以归咎于债务人。

03.拒绝履行。也就是说,履行期限到来后,一方有能力履行合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的所有义务。

延迟履行的情况

1.迟延履行。限制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后,可以履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履行的行为。

2.受领延迟。也就是说,债权人在履行期内没有正当理由不能及时接受债务履行。

3.瑕疵给付。也就是说,虽然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债务,但履行目标存在缺陷,从而降低或丧失了履行目标的价值或效用,导致债权人的履行利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4.加害给付。也就是说,由于债务人的不正当履行,造成债权人利益以外的损失。例如,债务人将有传染病的牲畜交付给债权人,导致其他牲畜感染死亡等。

合同没有履行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但如果有过失方,基本上过失方将承担赔偿责任。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怎么写

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有哪些

未履行合同约定赔款,如何处理

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规定

合同未履行如何处理

合同未履行的法律后果

合同没有履行违约该怎样赔偿

合同未履行 可以解除吗

合同未履行赔偿原则有哪些

合同没有履行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