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恩为序
一年前,也是这样的深秋,这么美好的阳光,那天中午,军海检察长走进我的办公室,问我怎么还没下班去吃饭。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井检的九年时光,从二十出头到三十而已,从为人妻到为人母,日子过得安逸恬淡,同事相处得也非常融洽,领导对我关照有加,所谓的“岁月静好”应该就是这样的。
离职之后,有几次回到井检,来到熟悉的办公桌前,和同事们聊聊天,虽脱下了这抹“检察蓝”,却感觉从未离开。
一年来,我感受到了井检、吉安市院以及各兄弟院领导及各位检察同仁们对我的帮助,内心非常的感恩。
特别感谢我的师傅龙小林律师在专业上、为人处世上对我的引领。龙小林律师对刑辩专业的孜孜不倦,对当事人及家属的仁者恒心,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尊重谦逊,让我坚定以梦为马,未来可期!
二、疫情与顺逆观
辞职后半年左右的时间是最难熬的,长期体制内的“旱涝保收”让我基本忽视了“生存”二字的压力。突然之间,需要为每个月的柴米油盐在哪而发愁,就好像是把一条鱼扔到了没有水的河岸上,只能拼劲全力往前游。
刚准备挪动单薄的身体,却发现要原地喘息。春节后回吉的那段时间,孩子被送往不缺粮草的乡下,旭哥那时还在井冈山工作,我一个人在吉安的房子里,被压抑和孤单笼罩。
恍恍惚惚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那天中午,看到了阳光洒满了我的窗台,我穿着土里土气的大红花棉袄,拿着师傅推荐的书籍,认真的学习起来。
我感受到了一股力量。我突然发现,我不是孤单的,而是属于市场的,我切实感受到了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我是一个属于市场的职场中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波动与我个人的得失密切相关。
疫情终将过去,市场终会复苏,而对于我,人生总有起伏,我在“伏”的时候的状态将决定了我在“起”的时候的姿态。
于是我开始学习、思考和写作,我发现我将从事的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通过疫情几个月的沉淀,我完成了自我重塑,我相信这将让我受益终身。
三、有关“同理心”的几个小故事
作为一名从业近十年的女性检察官,我一直认为自己在践行“理性、文明、平和”的执法理念。但其实正如一位同是从检察官转行做律师的同仁所说:“当我从法庭的左边坐到右边之后,才真正看清法官对面的那个人”。
李是我的第一个“客户”,有关婚姻关系的调解,他的妻子数次伤害他,不回家,不照顾两个孩子。我以为他会向我细数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妻子的种种不是。没想到他说很感激在他穷困的时候,妻子的选择和陪伴。他也非常担心妻子以后的生活,但妻子心已经不在这个家了,他希望好聚好散。他的宽容、感恩和善良让我动容,我相信他一定会收获幸福。
王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不慎入职了一家P2P公司,被刑拘。去会见她的每一次,她都会哭泣,从她的眼泪中,我读出了一个女人面对刑罚的恐惧,对家人的牵挂、不舍和亏欠以及对未来的迷惘。
刘总是一位商家大佬,其所经营管理的公司是地方纳税大户,因为和代理商的民事纠纷找我咨询。原来“富甲一方”的“商界大腕”也会有诸多压力和烦恼。
以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鸡汤文,标题是《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这篇文章旨在告诫有权者要秉承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偏不倚的对待每一个案件。
但作为一名律师,其实我们并不能“办理”当事人的人生。当事人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信任,他们将自己对权益的维护和争取的权利委托给了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最大程度的为当事人争取利益,还原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真相,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四、你们所关心的都在这
(一)辞职原因
公务员辞职,特别是法检公务员辞职从律,虽早已不是新闻,但很多小伙伴们见到我的第一句往往就是,“你为什么辞职啊?”
我总会笼统的说“为了孩子”或者“为了家庭”。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类似渡劫的那段时光,经历了那段时光,突然就会对人生的一切豁然开朗或者坠入黑谷。我辞职,是因为我经历了人生中不便言说的至暗时刻,但我选择了豁然开朗,积极前行!
(二)薪资对比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律师行业并没有固定薪酬(授薪律师除外)。其实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个月能赚多少钱,当然也并不清楚明天会在哪,去干什么。
总体而言,从法检已辞职律师的收入情况来看,平均创收水平应该略高于体制内年收入。但支出更大,除了律所管理费用、办公室使用费用、办公用品费用、交通费用、社会保险等需自理以外。自身形象维护、社交成本等费用都较高。所以在执业前期可能会比体制内总收入低一些。
(三)发展前景
虽然说有些平台高、自身条件好,从法检辞职的律师会存在短期弯道超车的情况,但对于从基层法检辞职,基础较为薄弱的律师而言,跟普通律师差别不大。也需要经历艰苦的努力,才能慢慢的建立口碑和影响,进而获得相对较为稳定的案源。
(四)所需条件
自我决心和家人支持是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在辞职做律师之前可以对自己发起灵魂拷问:“是否准备好了,面对禁业期两年收入的下降?”“是否准备好失去规律、稳定的生活,可以被当事人随传随到?”“失去体制的光环,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能否做到心平气和,尊重负责?”
相比于体制内,律师行业时间比较不规律,可能会经常需要出差,因此在照顾家庭方面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至于其他的学历、能力、人脉等因素,虽然也很重要,但只要有决心,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体制内成长,体制外发展
●体制内到体制外的挑战
●体制内外是什么意思
●体制内外生存指南
●体制内体制外
●体制内体制外比例
●2021体制内
●体制内外的利弊
●体制内到体制外的挑战
●体制内到体制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