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副驾驶逃逸是不是违法行为2025,交通肇事逃逸,副驾驶逃逸,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交通事故 编辑:祁安怡

一、交通副驾驶逃逸是不是违法行为2025,交通副驾驶逃逸是不是违法行为

交通事故中副驾驶逃逸一般不是违法行为,但应配合调查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伪造证据,否则涉嫌包庇。

二、交通肇事逃逸,副驾驶逃逸,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交通副驾驶逃逸,是否违法需根据以下情形确定:

1、副驾座上的人是“乘车人”,与肇事无关,除非他指使驾驶员违章。

2、乘车人应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义务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伪造证据,否则涉嫌包庇。

3、确实不了解情况,无责任。自身也受损失的,也是受害人,也可以获得赔偿。

二、肇事逃逸致人重伤该怎么判刑

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判刑,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

1、犯罪主体。要明确交通肇事罪本罪的主体,也就是造成此事故的人。犯罪驾驶人要是一般人,没有特殊的条件,也就是说得是已经成年了的,且没有相关精神疾病,心智也正常的人。这其中,犯交通肇事罪的人一般有两种:

(1)在从事与交通相关公职的人员,比如说火车司机、飞机司机、火车变轨人员、管理交通的人员等等,他们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一样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2)就是私人驾驶人,某些运输公司的司机,他们在因为过失而造成了很严重的交通事故的时候,也是要被认定为犯罪的主体的;

2、犯罪客体。要明确犯罪的客体,客体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事故对其造成了破坏的交通秩序以及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我们这些普通的民众的生命和个人财产,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3、犯罪的主观条件。在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驾驶人因为要明确是因为过失而造成的事故,如果不是,就不能够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的时候,驾驶人不应该有任何危险驾驶行为,比如说喝酒、超车超速、超载、抢行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得是驾驶人自己的不小心,过失原因。驾驶人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是不知道其不经意的行为,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这其实就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主观条件,即驾驶人没有主观意愿上的为恶想法;

4、犯罪的客观条件。在客观方面,应该是因为违反了交通治安管理法规,而在交通道路上造成的严重的交通事故,不是的话,也不能够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三、交通规则常识有哪些

交通规则常识主要有:

1、过马应走人行道;

2、骑自行车应走右侧自行车道;

3、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栏;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和抛物击车;

5、行驶摩托车的驾驶员和乘坐人员都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

6、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规定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一、违反交通规则处罚:

1、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

2、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 元;

3、行驶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100元;

4、行驶中抽烟,记1分,罚100元;

5、超速驾驶,记6分;

6、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乘坐的,记6分,罚300元;

7、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顶额处罚;

8、酒驾,记12分,5年内不得在考取驾照;

9、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

二、构成交通违章的条件:

1、醉酒驾驶机动车;

2、饮酒后驾驶;

3、超载或超员;

4、超速;

5、无证驾驶;

6、驾驶拼装或报废机动车;

7、使用伪造驾驶证;

8、记满12分继续驾车;

9、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

10、肇事后逃逸;

11、不给急救车让道扣3分;

12、无牌照车违章停车 。

总之,交通规则常识主要有,过马应走人行道;骑自行车应走右侧自行车道;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栏;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和抛物击车;行驶摩托车的驾驶员和乘坐人员都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规定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三、交通肇事逃逸,副驾驶逃逸,是不是属于违法行为

交通副驾驶逃逸的违法性需根据情况确定。副驾座上的人若与肇事无关且未指使违章,不违法。乘车人有义务配合调查,不得包庇。若不了解情况且受损失,可获赔偿。交通肇事行为不等于交通肇事罪,后者需满足特定构成要件。根据刑法,交通肇事罪需造成重大事故、伤亡或财产损失,才能追究刑事责任。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可处罚。

法律分析

一、交通肇事逃逸,副驾驶逃逸,是不是属于违法行为

交通副驾驶逃逸,是不是违法需根据以下情形确定:

1、副驾座上的人是“乘车人”,与肇事无关,除非他指使驾驶员违章。

2、乘车人应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义务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伪造证据,否则涉嫌包庇。

3、确实不了解情况,无责任。自身也受损失的,也是受害人,也可以获得赔偿。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交通肇事行为是不是等于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行为不等于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不是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结语

交通副驾驶逃逸需根据情况确定违法性。乘车人应配合调查,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伪造证据,否则涉嫌包庇。若不了解情况且受损失,可获赔偿。提供隐藏处所、帮助逃匿或作假证明包庇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行为不等于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需满足四要件,即违法交通管理、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刑事责任。违反交通管理致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或其他恶劣情节可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一百〇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调查第三节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第四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四、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吗

一、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吗1、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不一定构成犯罪。具体是:(1)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2)驾驶员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犯罪,涉嫌交通肇事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对于未满16周岁,已满14周岁的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则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五、撞人逃逸副驾驶有没有责任

法律分析:撞人逃逸副驾驶一般没有责任,但如果副驾驶人是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而怂恿、指使驾驶人逃逸,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依法予以惩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交通肇事副驾驶逃逸是否违法

坐副驾驶不是车辆驾驶人,不存在肇事逃逸的问题。如果副驾驶人是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而怂恿、指使驾驶人逃逸,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依法予以惩处。

1、副驾座上的人是“乘车人”,与肇事无关,除非他指使驾驶员违章。

2、乘车人应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义务提供信息,不得隐瞒、伪造证据,否则涉嫌包庇。

3、确实不了解情况,无责任。自身也受损失的,也是受害人,也可以获得赔偿。

一、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和法律责任是什么?

1、责任认定: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发生交通事故,肇事当事人本来可能只承担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了并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人就要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2、损害赔偿:交通肇事逃逸的,即使肇事机动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按保险合同的通常约定,保险公司也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全部赔偿责任将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3、行政处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不分事故等级和损害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4、刑事责任: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逃逸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其他严重后果或违法情节并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副驾驶逃逸怎么判定

肇事逃逸副驾驶也逃逸了

肇事逃逸副驾

撞车逃逸副驾驶

肇事逃逸副驾驶属于知情不报吗

副驾驶出车祸最危险吗

司机肇事逃逸副驾驶有无责任

副驾驶的处罚规定

副驾驶出车祸主驾驶有无责任

副驾驶会被扣分吗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肇事逃逸副驾驶也逃逸了,副驾驶出车祸最危险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