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劳动填空二年级,什么地劳动填上合适的词语
大家好,由投稿人马延君来为大家解答什么地劳动填空二年级,什么地劳动填上合适的词语这个热门资讯。什么地劳动填空二年级,什么地劳动填上合适的词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地劳动副词填空
包起帆(中)与国外专家讨论国际标准。 资料照片
“我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67岁的包起帆眼神炯炯……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码头上的木材、生铁、废钢装卸全靠人力捆扎和搬运。包起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研发,实现了港口装卸从人力化迈向机械化,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这些成果不仅在全国港口推广,还在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企改革攻关期,时任龙吴港务公司经理的包起帆又开始了产业创新,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理念,于1996年12月15日开辟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自此,我国内贸件杂货水上运输不再仅仅依赖散装形式,截至2017年,内贸标准集装箱港口年吞吐量突破9218万标箱。
跨入新世纪,包起帆调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他充分利用新岗位提供的平台,把创新发明推向新高度,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港口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诸多项目的研究。
2004年起,他提出创意并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开拓了中国港口自动化的先河;他主持了外高桥四、五、六期集装箱码头建设,以现代物流理念规划码头布局,建立新型的集装箱港区功能模块横断面布置模式;率先实现双40英尺集装箱桥吊在港口的应用,为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06年,他主持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建设,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厂间的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和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物料配送和电厂灰场共用的方案,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典范。
2011年,由包起帆领军发明的“基于互联网实现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上升为国际标准ISO18186,这是我国在物流、物联网领域首个由中国专家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典范。“工人不仅要用汗水来辛勤劳动,更要用智慧创造性地劳动。”包起帆认为。
什么地劳动填空
作者:邓泽球、陈美丽(均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意蕴丰富,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学说是其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英勇奋斗是其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全体社会成员应弘扬劳动精神,在崇尚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念,在热爱劳动中培养劳动态度,在辛勤劳动中淬炼劳动能力,在诚实劳动中锻造劳动品德,奏响新时代劳动凯歌,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在崇尚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念
崇尚劳动就是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崇尚劳动的观念自古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劳动,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和如今的成就。从“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民,到“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工人;从彰显中华灿烂文明的“四大发明”,到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四大名著”;从模范的359旅把“烂泥湾”改造成“陕北好江南”,到英雄的农垦部队把戈壁滩打造成“塞北明珠”;从杂交水稻“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逐步推进,到航天工程“可上九天揽月”、航空母舰“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我们在非凡征途中铸就了科学的劳动观念,绘就了美妙的劳动画卷。
只有崇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社会、劳动是值得的,人们才渴望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之风、认可劳动之力、推崇劳动之美。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简单还是复杂劳动、集体还是个人劳动、生产性还是服务性劳动,只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让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才能让劳动者在奋发图强、比学赶超中书写出优秀的劳动考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营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文化氛围,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在热爱劳动中培养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就是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积极的劳动心理,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劳动。对劳动的积极心理态度,是创造众多社会奇迹的劳动者所共有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人们才会热爱劳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者,以信念为峰,不惧登攀;以实践为刃,开拓前行。漫漫人生路,唯有热爱劳动的劳动态度不变;悠悠岁月情,唯有热爱劳动的心中之“火”不减。
只有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人们才喜欢劳动、愿意劳动。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这是对马克思“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理论的生命生活实践的升华,体现了劳动本身与人们幸福追求的一致性和耦合度。如今,热爱劳动的种子已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播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守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培养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帮扶和支持,提高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提高劳动者收入,让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从而提升劳动者幸福感。如果对劳动不能形成由内而外的热爱,劳动就会异化为外在的束缚和枷锁,人在劳动中就感觉不到幸福。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不能失去劳动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唯有如此,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在辛勤劳动中淬炼劳动能力
辛勤劳动是对劳动过程及劳动强度的充分肯定,描述的是劳动者勤劳而肯于吃苦的劳动状态,表明要充分遵循劳动的客观规律及相应的劳动强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当前,中国人民更加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带领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艰苦卓绝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锤炼了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能力、风骨和品质。
只有辛勤劳动,懂得人间万事出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才愿意努力刻苦、付出牺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体力劳动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脑力劳动也要付出心血和智慧。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于奋斗、乐于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锤炼本领、淬炼能力,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才能开创辉煌事业,彰显精彩人生。我们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保障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权益,助推劳动公平正义,让辛勤劳动成为新时代最为闪耀的精神坐标。
在诚实劳动中锻造劳动品德
诚实劳动是对劳动者品德的客观规定,是劳动者安身立命之本,表明劳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诚实劳动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方式和要求,表现为脚踏实地,正视工作中的问题,敢于钻研,善于解决,坚守工作标准,严守职业道德,遵循法律规范。诚实劳动是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共同职责,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
只有诚实劳动,懂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兢兢业业是合格劳动者的本色、底色和根本准则,人们才能“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只有诚实劳动,久久为功,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我们要从劳动中汲取道德营养,锻造劳动品德。既大力宣传诚实劳动先进事迹和杰出人物,增强舆论正面引导,又对不劳而获、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不诚实劳动进行惩处,形成对不诚实劳动的威慑,净化诚实劳动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厚植诚实劳动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唯有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让劳动精神焕发时代新机,让劳动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奋斗强国的磅礴力量,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推动时代进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什么地劳动四字词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包起帆(左)在上海港码头和工友一道研究装卸货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包起帆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走进位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的“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包起帆数十年的成就历历在目:他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30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先后获得80余项国际国内重大奖项。
包起帆1968年参加工作,1978年调到上海南浦港务公司机修车间工作,专门负责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当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后,再用吊机起吊,是项危险的工作。“1981年10月,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了。包起帆发明的‘双索门机抓斗’,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顺利地打开和闭合,抓原木似老鹰抓小鸡,‘轻轻一抓就起来’。人木分离的目标实现了!木材装卸工的安全有保障了。”一篇报道这样写道。
包起帆成为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科技成果不仅在国内20多个行业、1000多个企业广泛推广应用,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6年,包起帆任上海龙吴港务公司经理,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理念,在1996年12月15日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2003年包起帆担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工作。他充分利用新岗位提供的平台,把创新发明推向新高度,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港口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诸多项目的研究。
2006年5月10日,法国巴黎列宾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包起帆一人获得4枚金奖,成为105年来这一展会上单次获得金奖最多的发明家。评委会主席参观了包起帆团队的发明——“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后赞叹道:“这将是一场改变人们运输方式的革命!”
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投票表决,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负责领导由9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2010年7月1日作为国际可公开提供的规范由ISO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在获准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担纲主角。
“工人不仅要用汗水来辛勤劳动,更要用智慧创造性地劳动。”包起帆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9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连续5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0日 07 版)
啥啥地劳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挥锹铲土、扶树填坑、踏土夯苗、提水浇灌,植起绿色希望,也播下严谨细致的做事态度;体验插花剪纸、泥塑木工等非遗技艺,既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开展家庭大扫除,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味劳动畅快,传承勤俭家风……“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莘莘学子在轻松快乐中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本领。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造就栋梁之才的必需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今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叮嘱他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对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从珍馐美味到清洁环境,从平安家园到健康保障,都凝结着大量“看得见”的劳动成果和“看不见”的劳动价值。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反之,没有劳动情怀、缺乏劳动锻炼,必然导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滋生坐享其成、贪图享乐等怠惰奢靡之风。
美好品德的陶冶,智慧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养成,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离不开特定的劳动场景和劳动实践。劳以树德,劳动能传递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劳以增智,劳动有助于启发思考科学原理、探索事物奥秘;劳以强体,动动手、流流汗,强健了体魄、增强了体能;劳以育美,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创造,本身就是在提高美育素养。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的教育形态,而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智要强起来,身体也要强起来,精神更要强起来。“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劳动本就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品质的沃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有助于让他们懂得“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知晓“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哲理,涵养“在新时代更好建功立业”的奋斗追求。热爱劳动、不懈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劳动,人之为人的永恒课题,成长成才的必修课程。随着劳动形态更为多元、更富变化,劳动的价值越来越彰显,劳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齐心协力开展好劳动教育,一定能让莘莘学子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1日 04 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什么地劳动填空二年级,什么地劳动填上合适的词语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