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局是干什么的,监察局是干什么的?
大家好,由投稿人傅岚伊来为大家解答劳动监察局是干什么的,监察局是干什么的?这个热门资讯。劳动监察局是干什么的,监察局是干什么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执法监察局是干什么的
近年来古装剧大火,不知道大家在观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经常能听到一些神秘的机构,像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粘杆处、宋朝的皇城司,这些可都是古代的监察机关。那现代的监察机关又是咋来的,和古代的比又有啥本质区别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古代监察机关:皇权的“鹰犬”
先说说古代的监察机关。三国时期曹魏有个校事局,专门负责刺探臣民的言行,就像皇帝的“耳目”,有啥风吹草动都得赶紧报告给皇帝。
明朝的锦衣卫那可是大名鼎鼎。它本来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有侦察、逮捕、审问的权力,还能直接向皇帝负责。比如说,有个大臣在家偷偷骂了皇帝几句,第二天可能就被锦衣卫抓走了。而且锦衣卫审讯犯人的时候,手段残忍,很多人都闻风丧胆。据统计,在锦衣卫最猖獗的时候,每年被抓进诏狱的人不计其数,很多人都没能活着出来。
清朝的粘杆处,听着名字好像就是个抓知了的机构,其实不然。它表面上是负责皇帝娱乐和护卫的,实际上也是个特务机构。雍正皇帝能当上皇帝,粘杆处就出了不少力。他们在暗中监视其他皇子的一举一动,给雍正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报。
宋朝的皇城司也差不多,主要负责宫廷的安全和情报收集。他们会派人去民间打听各种消息,一旦发现有人对朝廷不利,就会立刻上报。
这些古代的监察机关,说白了就是皇帝的“鹰犬”,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监察官员只听命于皇帝,对其他官员和百姓进行严格的监视和控制。
二、现代监察机关:人民的“守护者”
再看看现代的监察机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通过组织法规定在政务院下设人民监察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及公务员人员是否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或损害国家人民利益,并接受处理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1993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开始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的体制。2018年,又组建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将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在一起,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现代的监察机关,它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它要监督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防止他们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比如说,某个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监察机关就会依法对他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古今本质区别:从“人治”到“法治”
古代和现代的监察机关,本质区别可大了去了。
从目的上看,古代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现代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独立性上看,古代监察机关高度依附于皇权,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现代监察机关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并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从监察对象上看,古代皇帝本身不是监察的对象,监察范围也取决于皇帝的授意;现代监察机关要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全面监察。
家人们,从古代的“特务”机构到现代的“公仆”机关,监察机关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啊!这也体现了咱们国家从封建专制到民主法治的巨大进步。以后咱再看到古装剧里的那些监察机关,可别光顾着看热闹,得想想背后的这些门道儿!
邱欠平三水监察局是干什么的
开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这句老话说的是久居危险之地,难免会出岔子。
可如今有些干部却抱着“退休即安全”的幻想,以为只要平安着陆,就能把过去的事翻篇。
谁能想到,2025年5月,内蒙古67岁的退休干部郭卫新被一纸通报打破了这种“美梦”——退休7年,本该在家含饴弄孙的他,突然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消息一出,街坊邻居都愣住了:平时看着像热心大爷的他,咋就晚节不保了?
这倒查20年的反腐风暴,到底是咋揪出这些“沉睡老虎”的?
要说郭卫新的履历,那简直是“草根逆袭”的模板。
1958年出生在山西孝义的他,18岁扛着水枪当消防员,在火场里摸爬滚打四年,练出了一身硬骨头。
退伍后从企业小干事起步,愣是靠“边工作边镀金”,在包头市委党校、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拿到大专、本科文凭,一步步从团委副书记、监察局科员,干到纪委监察室主任。
2001年往后更是平步青云,从区里的副区长、纪委书记,一路升到市城建委“一把手”,成了副厅级干部。
按理说,这样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该更懂老百姓的疾苦,可偏偏在掌管城建大权的那些年,他动了歪心思。
城建领域向来是“油水窝”,大到土地审批、工程招标,小到容积率调整,随便一个环节都能牵出真金白银。
2015年,某开发商想在市中心地块盖高楼,原本规划容积率2.0,盖出来房子密度低、住着舒服,可开发商嫌利润不够,找到郭卫新“通融”。
一来二去,容积率调到3.5,楼变密了、住户体验差了,开发商却多赚了几个亿,而郭卫新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这种“暗箱操作”,在他任内可能不止一次,只是当时藏得深,退休后以为“安全了”,没想到纪委的倒查像一把锋利的刀,把旧账翻了个底朝天。
内蒙古这次“倒查20年”,可不是随便喊喊口号。
早在2014年,当地就因为煤炭领域腐败搞过“倒查10年”,揪出不少大老虎。
2023年中央巡视组一来,直接把时间跨度拉到20年,专门盯着资源开发、工程建设这些容易出问题的领域。
为啥倒查20年?因为有些干部太狡猾,在位时把问题藏得严严实实,以为过个十年八年,风声过了就能高枕无忧。
可他们没想到,现在反腐手段越来越高明,大数据一比对,资金流、项目链上的蛛丝马迹都藏不住。
就说郭卫新吧,纪委通过查他任内上百个项目的审批文件,发现多家企业和他亲属账户有频繁资金往来,顺藤摸瓜就把他的问题挖了出来。
其实,郭卫新还有个身份让人更震惊——他早年在纪委干了十多年,参与过不少反腐案件,对审查流程门儿清。按理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可他却把这份“经验”用在了对抗调查上,以为自己懂套路就能躲过去。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比普通干部腐败更让人愤慨。
想想看,一个本该抓贪官的人自己成了贪官,这不是“贼喊捉贼”吗?他的堕落,就像房子地基歪了,盖得越高塌得越惨,再光鲜的履历也抵不过一颗贪婪的心。
现在回头看郭卫新的仕途,前半段是“励志剧”,后半段却成了“警示录”。
从消防员到副厅级,42年的奋斗换来的不是百姓的口碑,而是一纸通报,实在让人唏嘘。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年全国像他这样退休后被查的干部不少:江苏有退休4年被揪出的“老虎”,能源系统也有退休3年栽跟头的“老臣”。
这说明啥?退休不是“护身符”,更不是“保险箱”,只要伸手捞过钱,不管过了多久,迟早要还回去。
内蒙古这次倒查,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反腐没有“时间限制”,不管你是退休7年还是10年,只要有问题,就算你躲到天涯海角,纪委也能把你揪出来。
以前总有人觉得“退休就安全了”,现在这想法彻底行不通了。
随着大数据反腐、跨部门联动越来越成熟,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像被装进了“监控器”,想搞点小动作,分分钟被盯上。
就拿郭卫新来说,他以为退休后没人盯着了,可纪委的工作人员愣是把十年前的文件翻出来,一笔一笔对数据,一个一个查关联,最后让他的问题原形毕露。
这件事也给所有干部提了个醒: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不是自己的“摇钱树”。
你看郭卫新,当年在城建委手握大权,负责的都是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扩建这些民生工程,本该想着怎么让老百姓住得更好、出行更方便,可他却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的口袋上。
结果呢?房子盖起来了,他的名声却塌了;路修宽了,他的退路却断了。
这就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管你藏得多深,时间多长,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贪婪买单。
郭卫新的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双面官员”的虚伪,也照出了反腐的决心。
有人觉得,退休了就该“平安着陆”,可现实是,纪律的尺子不会因为你退休就变短,法律的网不会因为你年纪大就变松。
就像老话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你是“老虎”还是“苍蝇”,只要敢违纪违法,早晚得掉进这张网里。
从另一个角度想,这倒查20年,查的不只是过去的旧账,更是在给现在的干部敲警钟:别想着“以后再说”,别想着“退休就没事”,每一步都得走得正、行得端。
你看那些真正清白的干部,退休后能挺直腰杆过日子,走到哪儿都受老百姓尊敬,这才是真正的“安全着陆”。
而那些动了歪心思的人,就算暂时躲过去了,心里也得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东窗事发,这样的日子,就算有钱又有啥意思?
反腐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内蒙古的倒查行动,只是全国反腐的一个缩影。
现在各地都在加大对退休干部的清查,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权力有边界,廉洁有底线,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触碰了红线,就必须付出代价。与其抱着侥幸心理“闯关”,不如一开始就把心思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才是一个干部最该追求的“政绩”。
监察局是干什么的单位
今天内蒙古纪委监委发通告,包头市人大原副主任郭卫新被查。这人今年67岁,1976年当过呼和浩特消防员,后来干过冶金局、监察局,2010年当上呼和浩特城建委主任。现在退休三年又被抓,听说和他最后几年经手的工程有关。
郭卫新早年在消防队待过,那时候灭火全靠人扛水带,设备差。后来转业到冶金煤炭公司,一步步升到市纪委干部。1997到1999年还去学了经济管理,可能为后来查账打基础。但到2002年调去昆都仑区当区长,那边是包头老工业区,国企改制多,工程也多。
2010年调到呼和浩特当城建一把手,赶上地铁修、新区扩建。城建领域项目多,钱也多,招投标、土地审批这些环节容易出问题。郭卫新在城建委干到退休,现在被查估计和这些项目有关。
内蒙古这些年反腐挺严,尤其“倒查20年”政策下,不少老干部出事。郭卫新当过纪委干部,后来反而栽在自己管的领域,挺讽刺。他之前在消防队救过人,现在被查可能涉及贪污,像他这种从一线干起的人出问题,说明反腐得盯紧关键岗位。
包头昆区现在还有不少老国企家属院,当年郭卫新当区长时处理过改制问题。现在这些家属院老人听说他被查,有的说“早该查了”,有的觉得退休这么久才抓,可能案子不小。
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2019年通车,当时郭卫新已经退休,但城建委最后几年经手的项目还在审计。现在内蒙古纪委监委查案,可能翻出以前的账本。
郭卫新被查消息出来后,网上有人说“当过消防员又怎样,最后还是贪”,也有人说“退休证真不能当护身符”。内蒙古这些年反腐抓得紧,连退休干部都不放过,说明这次是动真格的。
现在内蒙古纪委监委还没公布具体问题,但看郭卫新经历,城建领域工程腐败可能性大。像他这种从基层干起,最后在关键岗位出事的,说明权力监督得更严才行。
监察局是干什么的最新监察局局长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西局通过线上巡查发现,一煤矿在井下炸药库管理方面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交接人员进入库房前,未按规定消除静电,给炸药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未履行身份核实和登记手续,人员随意进出库房,严重威胁炸药库及整个矿山的安全。
在广西局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提醒后,该煤矿未及时改正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直至广西局再次远程巡查督促后,该煤矿才落实人员予以改正。
上述违规行为严重违反了炸药库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广西局责成该煤矿上级公司对矿长等7名相关责任人员开展责任倒查。目前,该煤矿相关责任人员已受到相应处罚。以此为戒,广西局要求全区煤矿举一反三,杜绝“干惯了,见惯了,习惯了”违章行为,坚决做到反“三违”,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周永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劳动监察局是干什么的,监察局是干什么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