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会见需要什么手续,第一次会见需要入监通知书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喻中

第一次会见需要什么手续,第一次会见需要入监通知书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喻中来为大家解答第一次会见需要什么手续,第一次会见需要入监通知书吗这个热门资讯。第一次会见需要什么手续,第一次会见需要入监通知书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会见服刑人员需要注意什么

作为刑事辩护律师,经常遇到当事人家属焦虑地问:“第一次会见真的那么重要吗?律师进去后到底该做什么?”结合最近办理的一起深圳诈骗案,想和大家聊聊刑事会见的“关键48小时”——这不仅是当事人与外界沟通的“生命线”,更是辩护策略落地的“第一战场”。

一、为什么说“第一次会见决定案件走向”?

在深圳某看守所会见涉嫌诈骗的当事人时,我发现其此前委托的律师存在典型问题:未告知诉讼权利、未梳理案情细节、未进行心理疏导。这导致当事人对刑期预估恐慌,甚至不敢如实陈述关键事实。

事实上,专业的第一次会见应完成三重核心任务:

1. 法律辅导:告知当事人涉嫌罪名的构成要件、诉讼程序期限、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等,避免因认知盲区作出错误供述;

2. 案情核证:围绕指控证据链,逐项核实时间线、资金流向、沟通记录等细节,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罪或罪轻线索(如是否存在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争议);

3. 心理建设:当事人被羁押后常处于恐慌状态,需通过专业沟通稳定其情绪,建立信任关系,确保后续辩护配合度。

二、警惕“走过场式会见”的三大危害

部分律师将刑事会见等同于“传话筒”,这种不专业行为可能直接影响案件走向:

- 错过黄金取证期:某合同诈骗案中,当事人提及关键证人在侦查初期未被公安机关询问,但若律师未在会见中及时记录并申请调查,可能导致证据灭失;

- 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不告知刑期预估逻辑(如根据涉案金额、退赃情况等量刑要素分析),会让当事人陷入“被判十年以上”的无端恐惧,甚至因情绪崩溃作出不利供述;

- 暴露辩护策略漏洞:不规范的会见沟通可能被侦查机关监控捕捉,导致后续辩护陷入被动。

三、当事人家属如何判断律师会见是否专业?

建议家属在委托后重点关注三件事:

1. 会见笔录是否详细:专业律师会出具书面会见记录,列明沟通要点、当事人陈述细节、需补充的证据材料等;

2. 是否提出明确辩护方向:会见后应能给出初步判断(如“现有证据存在因果关系证明缺失,可朝事实不清方向辩护”);

3. 是否建立后续沟通机制:刑事辩护是持久战,第一次会见后需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如申请取保候审、调取卷宗等)。

结语:刑事辩护的温度,始于第一次真诚的法律对话

刑事会见不是“打卡任务”,而是用专业能力为当事人点燃希望的起点。在深圳这起案件中,我们通过首次会见梳理出当事人未参与核心诈骗环节的关键事实,最终成功为其争取到取保候审。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刑事风险,请记住:选择律师时,要问清第一次会见的具体流程和内容。关注程律师,后续将分享更多刑事辩护实务案例,教你在关键节点做出正确选择。

(具体辩护策略需结合个案分析。如需法律咨询,可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获取专业法律意见。)

第一次会见亲家说什么

很多人以为律师第一次会见就是去"带个话"或者"看看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今天我就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你,第一次律师会见到底有多重要,能为你和家人做什么。

首先,律师会见能帮你家人稳住心态。被关进看守所的人,99%都处于极度恐慌状态。面对办案人员的讯问,很容易被诱导、恐吓,甚至做出不实供述。律师第一时间介入,能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避免因恐惧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陈述。

其次,律师会了解案件关键信息。通过询问当事人:
- 办案人员问了哪些问题
- 重点追问了哪些细节
- 采取了什么讯问方式
- 是否受到不当对待

这些信息对判断案件走向至关重要!律师能据此制定最佳辩护策略,指导家属收集有利证据。

第三,律师会告知案件可能的走向。包括:
- 涉案罪名的最低和最高刑期
- 可能面临的处罚
- 认罪认罚的利弊
- 取保候审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律师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办案行为!如果当事人遭遇刑讯逼供、诱供等违法行为,律师可以立即提出申诉,要求排除非法证据,这对案件结果影响巨大。

什么时候请律师最合适?答案是:越早越好!法律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就可以会见当事人。很多案件的关键证据都是在最初几天形成的,错过这个时机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律师会见后,家属能知道什么?律师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将案件基本情况、当事人状态等信息告知家属,同时指导家属如何配合案件处理,比如:
-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 如何筹集保证金

记住:刑事案件处理就是和时间赛跑!拖延一天,可能就多一分不利证据被固定;早介入一天,可能就多一分转机。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类似困境,建议立即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第一次律师会见,很可能就是改变案件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第一次会见亲家带什么礼品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框架性的内容,如果刑事律师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接受委托,在第一次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会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沟通?本篇文章一共1728字,阅读时长预计8-10分钟。

自报家门

第一步肯定是要自报家门的,律师一般会向犯罪嫌疑人说明是接受了谁的委托,并介绍律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工作的内容和重点。

告知基本诉讼权利

打击犯罪,保护人权。人权既包括受害人的权利,也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包括:认罪认罚获得从宽处理、约见值班律师、申请回避、获得律师辩护的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等。

核实案情

在向犯罪嫌疑人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后,这时候就要拿出我们之前准备好的起诉意见书了,律师一般会根据起诉意见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进行逐一核对,然后重点询问犯罪嫌疑人对该事实有何辩解,该辩解是否有相关依据。

如果是共同犯罪案件,还会重点询问该名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当中的地位、作用、犯意发起者是谁、犯罪目标对象是谁确定的、作案工具谁选择的、谁购入的、谁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者是谁、危害后果是谁造成的等等内容,详细询问,重点探查。

是否存在自首情节

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自首情节,按照法律规定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这是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的情节,所以会重点询问如何归案。

其他生活事项

律师一般在会见结束之前,会询问犯罪嫌疑人在生活上有没有需要、是否需要邮寄衣服和上账,对家人是否有嘱托。

注意:会见过程中,全程记录并形成完整的会见笔录,会见结束后由犯罪嫌疑人在笔录下方每一页签字捺印,最后一页签“以上内容与我说的相符”并签字捺印写日期,备案保存。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第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第一百二十条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第一次会见服刑人员说些什么

作者:秦鸿国 1963年北大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外交部工作,同年12月赴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工作;曾任中国驻伊拉克使馆随员、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亚丁总领事、中国驻利比亚大使;在中东工作25年,经历过海湾战争、也门内战等重大事件。


1996年3月12日到20日,我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先后在东海和南海海域举行了大规模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实兵实弹演习。演习中编队行进的战机、舰艇、导弹、电子战装备密切协同和有序推进,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整体作战的预定目标和任务,充分显示出我国空军和海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的强大实力。

面对这一罕见的大规模实兵实弹军演,台湾当局十分惊慌,即刻提升了战备等级,以防不测;美国第七舰队也奉命进入警戒状态,两艘航空母舰分别从美国关岛和日本横须贺军事基地向我台海周围地区移动。我东海和南海海域顿时呈现出一片异乎寻常的紧张气氛,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诸多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和朋友甚至提心吊胆,害怕台海地区擦枪走火。


• 1994年12月6日,作者作为驻利比亚大使向利比亚民众国外交部部长蒙塔赛尔递交国书。图源:《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


3月21日正值星期四,伊斯兰和阿拉伯国家的周末。当晚我参加摩洛哥驻利大使的一个小型宴会,利外交部礼宾司一名官员驱车到官邸找我,我不在。来人神神秘秘,又不告何事,只能无奈地离去。

是夜10时半我回到官邸,正好接到礼宾司的电话,通知我次日上午10时去利外交部礼宾司。出于职业习惯,我重复了一遍时间和地点,又追问有何事,是否有着装要求。对方迟疑了一下,不得不吐露一丝内情:“有重要会见。”放下电话我暗自揣测:明天是星期五,利方和使团都休息。所谓“重要会见”可能意味着利方某位领导人找我有紧急事情要谈……

22日上午10时,我如约抵达利外交部礼宾司4层小楼前。由于是休息日,楼前停车场仅有两三辆汽车停放在那里,平日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全然不在,此时只有礼宾司司长巴希尔·哈利勒孤零零地站在楼前迎候我。

“有什么事吗?”相互问候之后,我急于弄清楚有什么事。

“去见‘革命领导人’!”礼宾司司长边让我的汽车和司机等候在停车场,边请我坐进他的汽车。

“‘革命领导人’见我有什么紧急事呢?”我坐进车里,一直在寻思着,“我到任将近一年半,还未曾听说卡扎菲会见过外国使节。1994年12月我向奥马尔·蒙塔赛尔外长递交国书后,曾书面照会利方,希望安排礼节性会见卡扎菲上校,利方并未破例为我做出特殊安排。如今突如其来的会见又为何事呢?”


•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阿齐齐耶兵营满目疮痍。


汽车驶向的黎波里市边缘地带的巴布·阿齐齐耶兵营,这个驻扎有卡扎菲嫡系警卫和装甲部队的大兵营几乎占据了整条街。一路看过去,偌大的兵营被高墙和电击铁丝网围了个严严实实,四周高墙上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警戒岗楼,每个岗楼上都备有高强度探照灯、冲锋枪、轻机枪和高射机枪。

兵营前街有两个门,后街也有两个门,每个门口都有长条水泥路障,由坦克、装甲车和重兵把守,戒备无比森严。大家都知道,1986年4月15日深夜惨遭美国空袭的卡扎菲三层住宅楼就在此兵营内。尽管卡流动办公和住宿的地点无人可知,但他在的黎波里期间经常在此兵营内逗留。

我们的车绕到兵营的一个后门,面对一排迷宫式的长条水泥路障,汽车就像驾驶员通过标杆考试一样,七绕八绕才绕到门前。4名门卫两前两后持枪迎上前来,他们从远处已经看到是礼宾司司长的车。礼宾司司长从车窗探出头打招呼,并说:“中国大使与‘领导人’有约。”随后一名门卫按启电动闸门放行。

汽车进入兵营不远,在一个树木花草环抱的三层楼房前停下,面对的楼前脸儿有左右两个门。礼宾司司长带我由左门进楼,通过一段走廊,快到迎面的楼梯时,右转走入一个高大的会客厅,礼宾司司长请我落座后就消失了。


• 阿齐齐耶兵营中卡扎菲曾经的住宅楼,已经被北约战机炸得面目全非。


整个楼内和大厅空荡无人,鸦雀无声,的确是一个隐秘而不受任何干扰的地方。大厅周围摆着一圈布艺沙发,两块长绒毛大地毯拼凑在一起铺满了整个地面。从地毯的图案和品质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地毯,可能是卡扎菲1982年访华时购买或我方馈赠的。

我正环顾大厅的陈设时,从一侧的办公室轻轻地走出利外交部主管中国事务的次长萨利姆·阿米尔,他曾是卡扎菲身边的得力秘书。与平日相见的情况一样,此时的他西装革履,腋下夹着一幅带轴的悬挂地图,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看来是准备陪见的。

“拿地图干什么呀?‘革命领导人’找我到底要谈什么呢?”我一直被闷在葫芦里,一头雾水。

萨利姆次长陪我坐在一边闲聊,有意避而不谈这次会见的话题和他手中的那幅地图。两三分钟后,礼宾司司长走来请我单独进见“革命领导人”,而未让萨利姆次长陪见。这肯定是“领导人”的意思。

礼宾司司长带我走到楼房右门门口类似传达室或门卫的小房间,推开门请我进去。我迈入房间抬头一看,卡扎菲上校坐在一把木制的椅子上,面前是摆成“丁”字形的两张普通长条桌。他身穿深灰色的阿拉伯大袍,头上是白色带黑道的布料缠头,一副假日休闲的装束。

小房间最多只有13平方米,没有对外的窗户,破旧的方块瓷砖地面早已失去了光泽,四壁空荡荡,没有任何装饰和悬挂的照片或图画,粉刷年久的墙壁已经陈旧斑驳,白色已变成黑灰色。简陋的房间内既无沙发、地毯、书架、书柜,也无像样的办公桌,仅有的长条桌上又无文房四宝和电话之类的东西。如说这是传达室或门卫室,绝无贬义。


• 1986年11月,卡扎菲与妻子、孩子站在阿齐齐亚兵营住宅前。

我快步走向“领导人”,心里仍默默地在想:“这既不像是卡扎菲的书房或办公室,也不像是会客室,怎么会在这儿会见呢?可能是卡突发奇想,心血来潮,临时动议吧!听外界众多传言,说卡一向神出鬼没、奇思异想、言行多变,非常人可比。若他的思维和言行与一般人一样,他就不是卡扎菲啦。”

卡扎菲站起身来与我握手,并请我在离他最近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一名服务员为卡和我各送来一杯红茶、一杯咖啡和一杯冰凉水,然后静悄悄地退了出去。

“咱们是第一次单独见面吧?”卡显得十分谦和、平易近人,并不像外电传说的那么严厉、自傲、可怕。

“是,是第一次。”

“我听你的阿拉伯语说得很不错。”

“一般,马马虎虎。”在阿拉伯人面前,特别在“革命领导人”面前岂敢班门弄斧,更不敢放肆玩笑。

“那咱们今天的谈话是讲阿拉伯语,还是讲英语?”卡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问我。

“我更倾向于讲阿拉伯语,因为阿拉伯语是利比亚民众国的母语和国语。”我也用英语回答他。

“对,对,对,咱们讲阿拉伯语。”卡又转用阿拉伯语随意聊起来,“不过,我讲的阿拉伯语不好懂,不少非阿拉伯国家的朋友有这样的反映。即使是与阿拉伯兄弟们坐在一起谈话,他们也认为我说话中带有一些方言、土语和地方口音。”

“我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了3年英语,在北京大学学了4年阿拉伯语,后来在多个阿拉伯国家工作过,使用阿拉伯语的机会要比英语多。”

卡在认真地听,并不住地点头。

随后,我们的谈话进入了正题。卡一般性地询问了我军在东海和南海海域的军演情况、台海形势和美国舰队在周边的动向,我根据国内的《情况通报》和《每日要闻》相关内容一一作了适当介绍。卡听后似乎觉得很满意,也许是因为他已得知我军演已于20日结束,于是主动转换话题,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对世界格局变化、东西方、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形势以及中国历史责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 1996年3月22日,卡扎菲首次会见作者时,赠送给作者一册《绿皮书》,并在扉页上签名留念。图源:《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


谈话接近尾声时,卡从抽屉里拿出一本阿拉伯文的《绿皮书》送给我,并在扉页上签名留念。随后卡似乎摁了一下他桌面下的按钮,有一名摄影师推门进来,拿着一个相机从不同角度照了几张照片后退了出去。

最后我感谢卡的友好会见和谈话,允诺将他所谈内容尽快报告国内,然后我起身道别,卡送我到这间小屋的门口,再次握别。

萨利姆次长在小屋门外等我,把我带出楼门,送到汽车旁。他的腋下一直牢牢地挟着那幅没有派上用场的地图,此时我已经毫无疑问地意识到,这幅挂图肯定是有关东亚地区和海域的地图。

我与礼宾司司长先后坐进汽车,与萨利姆握手告别时,我又回头看了一眼这栋不大的三层楼房,我们是从左门进去,从右门出来,只是在两个门中间的大厅里稍坐过渡了一下。


• 卡扎菲曾经开会的球形会议室。


卡扎菲上校会见中国大使的消息和画面在当晚电视新闻和次日报纸上播发后,驻利各国使团反应十分迅速,很多国家的大使紧急约见我,探询卡会见的情况和谈话内容,都想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三四天后的一次使团招待会上,仍然有不少使节把我团团围住,问题连发,令人来不及作答,好像发生了什么惊天大事。

当年我留意看了一下利方播发的会见照片,仔细一看便能发现,照片的背景已经做了技术性处理,人物影像很清晰,背景画面很模糊。无疑,从”领导人”的安全考虑,如此处理将令西方情报部门很难辨认和揣测卡的行踪、住所。我想,这可能就是卡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简陋小屋会见我的缘由。

从所有这些迹象可以看出,这次会见要拍照、要见报、要播发消息都是卡本人钦定,正因为要拍照、要见报,才把会见安排在一个小屋里进行。鉴往知来,居安思危。卡始终不会忘记1986年他的住宅楼惨遭摧毁性夜袭的恐怖情景,他也不会忘记他执政以来屡遭阴谋暗杀的种种惊险经历。他清醒地知道,西方情报人员无孔不入,其高科技手段十分精细,行动的策划和实施十分迅速,不能不防!


-End-

文字 | 《一个外交官的中东亲历》

作者 | 秦鸿国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第一次会见需要什么手续,第一次会见需要入监通知书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