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误工费如何计算,网约车误工费如何计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柳亮小

退休人员误工费如何计算,网约车误工费如何计算

大家好,由投稿人柳亮小来为大家解答退休人员误工费如何计算,网约车误工费如何计算这个热门资讯。退休人员误工费如何计算,网约车误工费如何计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误工费如何计算和赔偿

1、有固定收入者,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过奖金税起征点的以起征点为限。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私营企业以及财务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别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到单独作为认定依据,须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等材料方能认定。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无固定收入者均按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没有工作的误工费如何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下面谈一下有关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者误工费计算的问题,总的原则是按照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办理,具体执行中遇到下列情形时,应当区别对待:

一、确认误工费是实现民事权利公力救济一种方式,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误工费赔偿,以受害人有无收入来源为评判标准,是采取的劳动能力丧失赔偿制度,不以年龄进行限制。即不论年龄大小,劳动能力强弱,只要受害人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就应当获得赔偿。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20)晋民申2281号民事判决书中认为:“确认误工费是实现民事权利公力救济一种方式,与受害人的年龄无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现修改为第七条)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误工费赔偿,以受害人有无收入来源为评判标准,是采取的劳动能力丧失赔偿制度,不以年龄进行限制。同时,老年人参加生产活动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国家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再上岗。现实生活中,60岁以上的人被返聘工作或从事雇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很普遍。特别是在农村,60周岁以上的人还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排除老人的误工费求偿权。只要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无论年龄多大,都可以计算误工费,故原审法院判决杨某赔偿李某的误工费损失并无不当。”

这里所说的不论年龄大小,包括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受害者,只要其并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法院可依受害人持有的事故发生前的收入状态证据,判决对方承担受害者的误工费。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19)京01民终1247号民事判决书中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李金娥的误工费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应当赔偿。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依据本案现有证据以及已查明的事实,李金娥于事故发生前在北京市沈家营水泥构件厂担任看门工作,月收入标准为3000元。虽然李金娥已逾60周岁,但保险公司未有证据证明其已丧失劳动能力,故李金娥仍具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能力。保险公司虽然对李金娥于一审提交的证据形式提出异议,但通过李金娥于二审期间对该证据形式予以完善,以及依据本院依法调查核实的事实,李金娥能够证明其在事故发生前的收入状态,故其因本次事故导致的误工减少的收入应依法获得弥补。一审法院根据本案证据,结合李金娥的伤情、治疗情况及医嘱情况等依法酌定的误工费金额并无不当。”

二、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因此,受害人有工作收入是其主张误工费的前提,如受害人无法证明其在受到伤害时有工作收入的,对其主张的误工费不予支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粤民申7523号民事裁定书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因此,受害人主张误工费赔偿,首先应当依照上述第一款的规定举证证明其有工作收入。在受害人举证证明其收入状况后,才能依照上述法律条文第三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标准。本案中,陈某鑫、陈某杰经二审法院释明后,仍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在案涉事故发生时有工作收入,故二审法院对其主张的误工费不予支持,并无不当。”

三、受害人诉求误工费的基础是其因实际减少收入,如果受害人在受到损害后,用人单位并未扣减其工资,其工资收入并未减少,对受害人主张的误工费不予支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苏民申3996号民事裁定书中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赵某明系徐州铁路嘉利生活服务公司职工,现在仍在该单位工作。在其发生交通事故后,该单位并未扣减其工资,赵某明的工资收入并未减少。因此,赵某明申请再审要求赔偿误工费的理由,不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予支持。”

对于受害人误工费的主张,受害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如受害人无法举证证明工作单位因其受伤扣减其工资收入的,对其主张要求赔偿误工费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1)湘民申1263号民事裁定书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减少的收入计算。本案中,再审审查期间,李改云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李改云的工作单位因其受伤扣减其工资收入,故原审未认定其误工损失正确,李改云主张被申请人应赔偿其误工费的主张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四、被侵权人虽系农民,但具有劳动能力,其因侵权行为受伤休养期间应认定存在误工损失。即便其未能举证证明该项误工损失,根据《解释》的规定,亦应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误工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最高法民再150号民事裁定书中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在本案中,刘石祥系农民,具有劳动能力,应当认定其存在误工损失。即便刘石祥未能举证证明其误工损失,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亦应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刘石祥的误工损失。原审以刘石祥没有证据证实误工费损失从而不予认定,确属不当,本院予以纠正。刘石祥因患眼疾在竹市医院就诊的时间为2004年12月27日,刘石祥定残日为2007年12月5日。结合湖南省2007年度农业年平均工资为10632元的事实,本院核定刘石祥的误工费损失为31275.80元(10632元÷360天×1059天)。在本院再审中,刘石祥要求按照2016—2017年度职工平均年收入标准计算误工费161667元,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来源:法务之家

车祸受伤农民误工费如何计算

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伤者本人治疗创伤造成误工发生的费用,二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委托代理人来队处理交通事故误工造成经济减少的费用,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凭定伤残的前一日,伤残评定时机: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GB18667-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通则》待其发布后,即可按其规定计算误工时间。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河北省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其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元、月)×误工时间

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2、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或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

二,什么是道路交通中的误工费?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误工费包括:工资、资金、津贴、课酬等。误工费包含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职工作收入。须以“实际减少”的收入赔偿依据(差额赔偿原则)。如:受害人为某些单位人员时,其因受伤而误工时,单位并不一定会扣发部分或全部收入。受害人为企业经营者时不包括其所丧失的企业经营利益损失。

误工费的计算需要自己积极的践行有关的规定,这样自己的事情解决就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基础,毕竟在生活中一旦自己的操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出现不小的损失,但是在法律上的计算是自己必须要合理的遵循,一旦自己的事情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失误。

员工工伤误工费如何计算

来源:综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法律参考转自:法务之家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对关于误工费的计算方法问题的答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就你来信中所提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误工费的计算方法,根据《侵权责任法》和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误工费赔偿的是受害人因治疗期间所产生的误工损失。如果误工期间仅计算工作日,则应以工作日的工资收入为标准;如果误工期间包括休息日,则应以包括休息日在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



▌案例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陕民申811号

关于张月荣及护理人员日工资标准的计算问题。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每年的计薪天数为261天,但该规定既非法律亦非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误工费的计算方法问题的答复》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司法解释,但其关于“如果误工期间仅计算工作日,则应以工作日的工资收入为标准;如果误工期间包括休息日,则应以包括休息日在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之内容更为公平合理。本案中,张月荣的误工期间是连续计算的,其误工期间包括休息日在内,故应以包括休息日在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据此,原审判决用年工资收入÷365天计算张月荣及护理人员的日工资标准,相对合理。张月荣关于原判在日工资标准计算方面适用法律错误之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退休人员误工费如何计算,网约车误工费如何计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