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是指什么,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条件有哪些

刑事辩护 编辑:施锦丽

一、犯罪构成是指什么

犯罪构成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衡量某一特定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综合性元素,包含所有的客观因素和主观要素。

这一构成是认定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法定依据,在犯罪体系乃至整个刑法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何犯罪均须符合犯罪主体、主观构成、客观构成以及客体构成四项要素。

详细说明如下:

1. 犯罪主体:即实施违法行为并应依律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或组织;

2. 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自身行为及产生的负面影响持有的心态,如犯罪故意或过失;

3. 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且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4. 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象,涵盖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犯罪构成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确保司法公正、合法、迅速地打击犯罪,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无辜者免受不法追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条件有哪些

我国刑法里面说的那个犯罪构成嘛,就是把一个行为认定成犯罪所需的所有主观条件跟客观条件综合起来讲的东西。

它的重要性就在于:

1.犯罪构成可是我们判定罪犯有罪还是无罪以及如何量刑的重要依据哦;

2.如果一个人做的事符合犯罪构成的话,那他就得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了;

3.对于我国刑法学说来说,犯罪构成其实就是它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啦。

三、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要素

在犯罪的本质构成中,任何一种罪行皆包涵四大要素,它们分别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这一概念主要是指我国《刑法》所全力维护并为犯罪手段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则是指犯罪行为所产生出的客观外在特征,其具体内容涵盖了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危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犯罪发生时的时间、地域以及实施方式等因素。

(3)在犯罪主体这一层面上,我们将实施犯罪行为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及单位定义为犯罪主体。

(4)最后,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故意和过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意思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内容

犯罪构成属于什么范畴

犯罪构成的定义

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内容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犯罪构成的意思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条件有哪些呢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

犯罪构成的概念是什么

犯罪构成有哪些构成条件

犯罪构成包括哪几个要素?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内容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来源:头条-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要素,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