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些场景:场景一:家长对孩子说,这件事我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还是犯同样的错误;这道题这么简单,怎么还能算错,你怎么这么笨还有脸出去踢球?场景二:老板对员工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一遍了,还需要我再强调一遍吗?你脑子被驴给踢了?场景三:情侣吵架,女孩对男孩说,我讨厌你,不想再看到你。男孩正准备走,女孩又说,叫你走就走啊,这么听话啊❗这三段场景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甚至会经常遇到,这里面就存在着“知识的诅咒”。
那么,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呢?
简单的说,“知识的诅咒”就是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是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也就是说,他知道了一件事情,他就用自己已经知道事实的思维方式认为别人应该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事实上,别人是不知道这件事情,信息根本不对称。
最近网上疯传“陪孩子写作业导致心梗”的段子,很多父母出来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虽然父母经历过孩童时期,也遭遇过作业的困扰,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已经很难想象孩子在面对那些作业时的感受了,因为他们早就学会了。此时,他们就被知识诅咒了。
“知识的诅咒”危害极大,它是被困者的樊笼,是爱人之间的鸿沟,是极端分子的极端,很多人一辈子被困其中而不自知。在复仇者联盟里,灭霸对钢铁侠托尼说:你不是唯一一个被知识诅咒的人!钢铁侠托尼一直坚持着一件事:抵御着某个来自宇宙的未知性的致命威胁,为此他甚至得了非常严重的焦虑症。而托尼因为被知识诅咒的原因,始终无法给别人解释清楚自己这个想法。灭霸也是一个被知识诅咒的人,他认为,人口的过度膨胀,必然会导致资源短缺的宇宙走向毁灭之路。所以他想着必须要消灭宇宙的一半人口才能维持宇宙的平衡和谐,但他的想法不被人们理解,甚至连自己的同族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最终,他不得不通过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完成保护宇宙的使命。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的诅咒”呢?
信息传播之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再来决定要不要说以及怎么说:要传递的信息是不是真实客观的?评论有没有带有自己的偏见和喜好?有没有站立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说话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善,还是单纯的发泄情绪?是不是带有改变对方的执念?有没有用批判性思维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换种表达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努力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奇普·希思(Chip Heath)和丹·希思(Dan Heath)在《Made to Stick》(中文翻译:黏性)书中提到了那些让人听一次就忘不了的信息的六个特点:即Simplicity(简洁)、Unexpectedness(意外)、Concreteness(具体)、Credibility(可信度)、Emotion(情感)、Story(故事)。也就是说当你有一定的信息要表达,你需要对方理解你所表达的,记住你所表达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