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仲裁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模板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邹宇泽

撤回仲裁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模板

大家好,由投稿人邹宇泽来为大家解答撤回仲裁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模板这个热门资讯。撤回仲裁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模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撤回仲裁申请后还能再次仲裁吗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仲裁申请撤回后能再次仲裁吗?

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五条,仲裁处理结果作出前,申请人可以自行撤回仲裁申请。申请人再次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如果申请人收到书面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九条规定,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撤回仲裁申请的风险

问:当事人怎样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答:(1)必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当事人与裁决的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由当事人提出申请,表明其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了侵害。

(2)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要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①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姓名。②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的名称、地址、案件编号和案由。③申请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④证据和证据来源及证人姓名、住所,证明仲裁裁决具有应当撤销情形的证据。

(3)申请撤销裁决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提出申请撤销裁决后,是否准许,要经过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后作出判断。人民法院收到申诉状立案之后,应通知原仲裁委员会及申诉人、当事人等开始审理程序。

仲裁法中设置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程序这样一种监督机制,对于确保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仲裁裁决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

供稿:王 静

责编:张淑倩

编审:韩晓文 王萍霞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撤回仲裁申请书范文

//

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执行法院申请对生效仲裁文书的强制执行,这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面对法院的执行,法律必须赋予相关主体进行权利救济的方式。除了正常的在执行程序提起执行异议之外,相关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案外人还有哪些针对仲裁不当执行的特殊救济方式呢?


对此,《民事诉讼法》第244条与《仲裁法》第58条分别从原则上规定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救济方式。而司法实践中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程序如何启动以及二者之间在理解与适用上有何区别,笔者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阐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

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该如何进行救济,通常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执行阶段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二、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那么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分别规定在哪里以及二者有何区别?


《民事诉讼法》第244条规定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6种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而《仲裁法》第58条则对撤销仲裁裁决进行了原则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6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2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

撤销仲裁裁决的10点异同


《民事诉讼法》第244条与《仲裁法》第58条从原则上分别规定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救济方式,结合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笔者在具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两种救济方式之间的10点异同:


1. 提起主体不同


提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主体是仲裁案件的被申请人(即执行阶段的被执行人)和案外人。2021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244条规定了被申请人可以提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9条规定了案外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


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只能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仲裁法》第58条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2. 二者的提起对象相同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针对的对象是相同的,均为生效的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这一点,《民事诉讼法》第244条与《仲裁法》第58条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3. 提起申请期限不同


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应当在执行终结前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79条规定了当事人请求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应当在执行终结前向执行法院提出。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则应当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仲裁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4. 管辖法院不同


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为被执行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申请执行生效仲裁文书的管辖法院是一致的。申请执行生效仲裁文书的管辖法院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解释》)第29条,即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是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法律依据为《仲裁法》第58条规定,即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5. 申请交纳费用不同


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规定需要交纳费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一般不需要交纳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相关费用。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则需要申请人按照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交纳受理费。法律依据为《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0条,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向法院交纳申请费。


6. 提起事由不同


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7种情形,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第244条,分别为:


①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②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③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⑤ 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⑥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⑦ 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7种情形,规定在《仲裁法》第58条,分别为:


① 没有仲裁协议的;

②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③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⑤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⑥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⑦ 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7. 审查期限不同


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审查期限规定在《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12条,即人民法院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的审查,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审查期限规定在《仲裁法》第60条,即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


8. 是否中止执行相同


关于中止执行生效的仲裁文书,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针对的对象是相同的,法律依据均为《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7条,被执行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已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或者被执行人、案外人对仲裁裁决执行案件提出不予执行申请并提供适当担保的,执行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中止执行期间,人民法院应当停止处分性措施,但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除外。


9. 审查结果不同


法院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审查结果通常有两种,理由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不予执行申请(《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19条:被执行人、案外人对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申请不予执行,经审查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理由不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不予执行申请)。

法院对撤销仲裁裁决审查结果也是两种。第一种情形,理由成立的,根据情况,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或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如,当事人以仲裁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为由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经审查属实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仲裁裁决中的超裁部分。但超裁部分与其他裁决事项不可分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仲裁裁决(《仲裁法解释》第19条);仲裁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仲裁法解释》第21条)。


第二种情形,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同时,依据《仲裁法》第64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10. 救济途径不同


当事人向执行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44条第4款和《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22条第2款的规定,若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的救济途径可以是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但是根据《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22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驳回或者不予受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申请后,当事人对该裁定提出执行异议或者申请复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另外,执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也可以提起执行监督。


而不同于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22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基于案外人申请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裁定驳回或者不予受理案外人提出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申请,案外人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后,还有其他救济途径吗?申请撤销商事仲裁裁决的案件,除三种类型的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的裁定不予受理案件、以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申请的案件、管辖权异议案件可以上诉)外,撤销申请被驳回后,当事人无权上诉,无权申请再审,无权申请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人民法院在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中作出的裁定,除不予受理、驳回申请、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外,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申请复议、提出上诉或者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时,需要明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的规定,对于撤销仲裁裁决驳回申请的裁定能够提起上诉的情形仅限于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而对于人民法院立案且经过实体审查后裁定驳回申请撤销仲裁的,当事人不能提起上诉。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当事人申请后当事人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法复[1997]5号)也有同样规定,即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当事人申请的裁定,当事人无权上诉。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

撤销仲裁裁决的衔接与适用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的衔接与适用规定在《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20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事由提出不予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被驳回后,又以相同事由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审查期间,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并被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对不予执行申请的审查;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者决定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并终结对不予执行申请的审查;撤销仲裁裁决申请被驳回或者申请执行人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对不予执行申请的审查;被执行人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对不予执行申请的审查,但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除外。”


4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

撤销仲裁裁决的典型案例


1. 关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执监531号执行监督执行裁定书。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案外人根据本规定第九条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一)案外人系权利或者利益的主体;

(二)案外人主张的权利或者利益合法、真实;

(三)仲裁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的情形;

(四)仲裁裁决主文或者仲裁调解书处理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的结果部分或者全部错误,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


该案申诉程序中,李某树提供的国家税务总局XX分局出具XXX[202X]01号《税收违法案件举报反馈》与本案对执行依据的审查及处理结果有直接关系,属于新的证据,对于认定本案仲裁裁决是否具有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的情形,具有重大影响,应依法进行重新审查。因此,李某树申诉理由部分成立。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现参见2021修正《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29条(现参见2020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1条)的规定,裁定如下:撤销XX省高级人民法院XX号执行裁定;撤销XX中院XX号执行裁定,本案由XX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查处理。


2. 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2019)浙02民特81号民事裁定书。


本院认为,关于孙某君提出的仲裁程序违法影响仲裁独立性的问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进行审查,仲裁裁决存在“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这是仲裁庭独立裁决的制度保障。(201X)甬仲字第X号案件首席仲裁员称评议笔录的仲裁结果与三位仲裁员在合议时发表的仲裁意见不一致,但其在该笔录上签名并依据该仲裁结果拟写了最终裁决书稿的行为,与仲裁庭独立裁决的制度不相符,相关仲裁员的履职行为不规范。


同时,《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七十一条、《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案件审理规范(试行)》第八十三条等规程,并无仲裁庭评议时仲裁委负责人在场并对实体处理发表意见的内容。仲裁裁决的形成不符合仲裁委的仲裁规则,亦有违仲裁庭独立裁决制度,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决,属于程序违法。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二款的规定,裁定如下:撤销宁波仲裁委员会于201X年XX月XX日作出的(201X)甬仲字第X号仲裁裁决。


结语


当事人对生效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通过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方式进行救济。在准确区分上述十点异同的基础上,加深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制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


附:撤销仲裁裁决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之10点异同理解





案例检索报告: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48个具体理由

●“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二审判决的31个裁判观点梳理


未经劳动仲裁,一审法院可以追加当事人的11种情形
最高法《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全文及理解与适用
最高法发布《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附答记者问)




声明:本文转载自“新则”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



编辑:潘园园
排版:王 俏
审核:
刘 畅




撤回仲裁申请会退仲裁费吗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根据我国参加的《纽约公约》的规定,我国的仲裁作出的仲裁裁决,可以在其他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国境内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一、仲裁种类

1、先行裁决:先行裁决是指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仲裁庭就已经查清的部分事实所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2、最终裁决:最终裁决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全部争议事项作出的终局性裁定。

3、缺席裁决:缺席裁决是指仲裁庭在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情况下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被申请人经过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4、合意裁决:合意裁决是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作出的仲裁裁决。包括根据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包括根据经仲裁庭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

二、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仲裁法》第57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度申请仲裁,也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提起诉讼。

2.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也就是说,仲裁生效后不仅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对仲裁机构也有约束力。

3.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裁决除可以申请法院依法撤销外,任何人都无权改变仲裁裁决。即使是法院审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也只能作出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申请的裁判,而不可以像民事案件那样,可以改判或发回重新裁决。

4.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仲裁司法审查程序有明文规定,除非经法院审查而撤销裁决外,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法院必须依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强制执行。

三、如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在司法实践中,仲裁案件当事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不认可裁决结果,可以通过仲裁司法审查程序,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请求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等方式,否定裁决的效力或阻却裁决的执行。但有些仲裁案件的当事人,为了故意拖延仲裁裁决的执行,经常滥用司法审查程序的申请权,提出不属于法定撤裁的理由,或是主张的撤销仲裁的理由没有依据支撑。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和申请对裁决不予执行。

(一)由法院受理的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类型有:

1、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

2、申请撤销国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案件

3. 申请执行我国内地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案件

4. 申请认可和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仲裁裁决案件

5. 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件

6. 其他仲裁司法审查案件

本文对这几类案件不予分析。

(二)如何申请撤销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致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条款或单独的仲裁协议书。

双方当事人约定了仲裁条款或签署了仲裁协议后,对双方当事人即有约束力。双方当事人一旦发生的争议,就应该按照仲裁协议解决双方的争议。

《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了仲裁协议无效的几种情形: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法》第十九条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三)如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仲裁法》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

《仲裁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四)如何申请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

《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仲裁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仲裁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五)如何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和申请对涉外裁决不予执行

针对涉外仲裁裁决,主要法律依据为我国仲裁法第七十条、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

《仲裁法》第七十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撤销。

《仲裁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根据以上分析及对法条的列举,如当事人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以仲裁法第五十八条为法律依据,主张存在伪造证据、隐瞒证据等情形,不属于涉外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范围。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对法律规定不了解,想要利用司法审查程序拖延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撤回仲裁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模板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