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投诉官网平台,银监会投诉网贷有用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任霖凯来为大家解答银监会投诉官网平台,银监会投诉网贷有用吗这个热门资讯。银监会投诉官网平台,银监会投诉网贷有用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银监会投诉电话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罗知之)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公告明确,金融消费者反映信访、举报、投诉事项的渠道、办理方式、告知等暂保持不变。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电话、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12386投资者服务平台服务范围不变。
公告指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各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投诉处理要求,积极妥善处理与金融消费者的矛盾纠纷;严格依法合规经营,杜绝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银监会投诉银行有用么
接到可以“降利率”“洗征信”的电话
你是不是开始激动了?
我知道你很急
但你先别急
看看老王的遭遇再说
↓↓↓↓↓
最近,老王接到一通FaceTime“奥斯卡级表演”电话。
对方自称“银监会客服”,开口就是:“亲,您的贷款利率可以打骨折哦!”
(骗子内心:这波演技值一个小金人吧?)
接着,对方让老王开启屏幕共享,贴心指导他访问神秘网站154.12.XX.38。(划重点:这网址比你家WIFI密码还随便)
老王一看,网站赫然写着“金融监督管理局”。
(要不老王你再看一眼这招牌?)
“客服”一通操作猛如虎:“亲,您征信不够优秀哦~快把银行卡余额和流水给我康康!让我帮你美化一下征信。”
(骗子内心:其实看看你余额能买几斤排骨。)
随后以“转账测试”为由,让老王将钱转到一个银行账户中,声称会退款。
结局:钱没退,骗子连夜扛着火车跑了……
老王这是遇到了虚假征信类诈骗。
骗子冒充各种平台客服人员,用专业术语如“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消除贷款记录”等进行诱骗,引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解读一下这波诈骗剧本【关键词】:
→FaceTime:正经机构不会用FaceTime谈业务!
→屏幕共享:等于把银行卡密码写在骗子脸上。
→山寨网站:名字多字、少字、顺序乱,统统是“李鬼”!
→转账测试:钱一出手,基本等于泼出去的水!
骗子专挑“想省钱”的心理下手,用“降利率”“清征信”当诱饵,实则掏空你的钱包!
教你一点反诈小技巧:
✅ FaceTime陌生来电:直接挂断!设置→关闭FaceTime功能,保平安。
✅ 屏幕共享:打死不开!你的手机不是电影院,别让骗子“观影”。
✅ 转账操作:凡是让转钱到“虚拟账户”的,一律当骗子处理!
✅ 保持警惕:如果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有疑问,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查询,如银行官网、征信机构官网等。银监会、银行客服电话请到官网查询,别信来电显示!
终极保命口诀:
陌生电话飙演技,捂住钱包别客气!
屏幕一关天地宽,反诈知识心里装!
来源: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银监会投诉95539最狠的方法
向银监会投诉银行后,银监会将调查处理。若核实银行违规,将要求其整改并可能处罚。投诉合理则维护权益,促使银行提升服务;投诉缺乏证据,银监会解释政策,提醒银行加强沟通。以下是具体的投诉流程和可能的结果:
投诉途径 :
书面投诉 :向银监会当地派出机构提出书面投诉,并详细说明投诉事件及性质、投诉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电话投诉 :拨打12378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但需注意信访咨询电话标注的是“咨询”二字,投诉无法通过此途径实现。
快递投诉 :寄送快递,将本人遭遇的情况写清楚,并附上身份证明和证据等文件,这种方式投诉回应速度较快,成功概率较高。
投诉处理 :
保密性 :银监会在处理投诉时对所有细节绝对保密,仅会在处理过程中向有关银行透露。
转发与调查 :收到书面投诉后,银监会会将其转发给相关银行处理,并要求银行迅速调查并直接回复投诉人。对于重大事件,银监会还会要求银行作出详尽解释和回应。
反馈与结果 :调查结束后,银监会会根据调查结果对银行进行相应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
处理结果 :
成功可能性 :若投诉情况属实且银行存在违规行为,银监会通常会督促银行进行整改并给予相应处罚,投诉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投诉证据不足、情况复杂或银行已采取合理措施,银监会可能无法满足投诉者全部诉求,投诉不一定能成功。
责任与权限 :银监会无权裁定投诉的合理性或命令银行赔偿,但会敦促银行解决问题。对于服务收费、质量、商业决定或投资表现相关的投诉,银监会会要求银行彻查并解决问题,但不直接处理这些投诉。
综上所述,向银监会投诉银行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投诉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投诉内容的真实性、证据的充分性以及银行的配合程度等。建议投诉人在投诉前先与银行沟通,若不满意再向银监会反映,并提供相关证据,清晰说明诉求,以提高投诉成功的可能性。(看法)
银监会投诉流程
今后与金融机构发生金融消费争议应该怎么办?
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1月25日。
央行表示,制定这一规章是坚持金融监管问题导向的客观需要、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完善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履职需要、打击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提升违法违规成本的迫切需要以及更好回应基层呼声和社会关切的实际需要。
其中,在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金融机构消保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内控制度、全流程管控等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规范;二是结合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提出要求,新增和完善了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营销宣传等相关内容。
其中,金融机构不得利用技术手段、优势地位,强制或变相强制金融消费者接受金融产品或服务,或排除、限制金融消费者接受同业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得通过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方式要求金融消费者购买、使用协议中未作明确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追讨债务的,应当在书面协议中明确禁止受托人使用前款中的追讨方式,并对受托人的催收行为进行监督。
在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征求意见稿》从消费者金融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保护角度,对信息收集、披露和告知、使用、管理、存储与保密、删除与更正、跨境传输、外包服务管理等进行了全链条优化,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知情权和信息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合法渠道获取、加工和存储的消费者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与特定消费者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
《征求意见稿》明确,金融机构收集、使用消费者金融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经金融消费者明示同意。金融机构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不得变相强制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
此外,金融机构不得将金融消费者同意其将金融信息用于对外提供作为与金融消费者建立业务关系的先决条件,但该业务关系的性质决定需要预先同意的除外。
在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方面,《征求意见稿》主要结合当前金融消费纠纷解决存在的痛点、难点以及流程问题,对纠纷解决原则、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就投诉受理渠道、处理告知等实操性内容进行规范,并就投诉协调机制进行规范。
在与金融机构发生金融消费争议的,金融消费者应先向金融机构投诉。同时,金融消费者依法通过正当途径客观、理性反映诉求,不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如果对金融机构做出的投诉处理不接受的,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住所地或者经营行为发生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投诉。
在监督与管理机制上,《征求意见稿》主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三定”方案的内容,就制度制定、协调机制、监管执法合作等进行明确,总括性地对金融教育、普惠金融、监督检查、投诉、评估等工作进行规定,进一步丰富了监管措施。
在罚则设置方面,《征求意见稿》分类型规定了消保法责任、规章责任、高管责任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律责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银监会投诉官网平台,银监会投诉网贷有用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