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标准是什么证明标准有什么特征,证明标准的定义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卫春

  在司法的事务中,对于司法的程序性合法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证明标准。那么证明标准是什么?证明标准有什么特征?今日王海英律师为您解读关于证明标准的概念及特征有关问题。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证明标准是指司法工作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对司法工作人员来说,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没有达到证明标准而认定的就会属于违法。对此在法院工作过多年的王海英律师强调在诉讼中,如果待证事实没有达到证明标准时,该待证事实就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如果是已达到相关的证明标准时,法院就应当以该事实为裁判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及实践界长期所坚持的证明标准一般称之为客观真实标准。民事诉讼当中的举证责任方必须将其主张的事实证明到一个百分之百的确信且无一点疑问的程度以后方能卸除其举证责任。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标准。

  二、证明标准的特征

  1、证明标准是主观的

  这是因为任何标准都是人制定的并为人所用,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从而导致了评价同一事物或行为标准上的差异。王海英律师同时标准的适用也离不开人的主观因素,因为标准本身不能去主动评价客体,评价只能是人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离开了主体标准就无法与被评价物发生联系。

  2、标准应当是确定的

  标准的确定性意味着他不是变化无常的,认识它、把握它也是使用标准去衡量事物的前提。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证明标准的确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海英律师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证明标准作为法律对人们行为以诉讼方式进行评价的尺度,决定了哪些行为或法律关系将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保证了实体法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统一的适用。这种保护杜绝了法因人而变化无常,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标准才能成为评价、衡量的尺度,但标准的确定性并不排斥灵活性。如果被衡量的事物是我们可以精确描述或计算的,那么衡量的标准就可以是精确的。王海英律师需要特别在这里强调的是在确定证明标准时,必须正确处理证明标准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3、客观真实

  客观真实是指依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使认识与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这种诉讼理念是在批判自由心证制度下的主观真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法院工作多年的王海英律师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在诉讼的任何过程中都会具体体现。认为法院裁判中认定的事实与客观真实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法院在判决中认定的事实应当符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可认为是真实的程度。

  三、民事证据的合法性

  1、证据主体合法

  证据主体是指形成证据内容的个人或单位,证据主体合法,王海英律师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形成证据的主体,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主体不合法也将导致证据的不合法。对证据主体的法律要求,也是为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因此法律根据证据特点,对某些证据的证据主体规定了相应的要求。

  2.证据形式合法

  证据形式的合法性,是指作为证据不仅要求在内容上是真实的,还要求形式上也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3.证据取得方法合法

  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材料能否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还要看该证据材料的取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法律规定证据取得方法必须合法,是为了保障他人的合法权利不至于因为证据的违法取得而受到侵害。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证明标准是什么?证明标准有什么特征吗

证明标准是什么意思

证明标准的规定

证明标准包括哪些

证明标准的定义

证明标准的种类

证明的标准

证明标准如何确定

证明标准是什么意思

证明标准的特征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