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税率计算公式,工资税率计算公式2024
大家好,由投稿人顾凯同来为大家解答工资税率计算公式,工资税率计算公式2024这个热门资讯。工资税率计算公式,工资税率计算公式2024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资税率计算器在线计算
工资一般是怎么扣税的?
·第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工资收入金额减五险一金即个人缴纳部分减费用减除额。其中费用减除额通常为5000元每月。如果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也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第二、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一、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二、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元。
→三、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元。
→四、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元。
→五、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元。
→六、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元。
→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5160元。
·第三、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例如某人月税前工资为1万元,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为1000元,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项目,则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10000-1000-5000=4000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应纳税额等于4000*10%-210等于190元。
工资税率计算公式一览表
工资税率计算表
3-6月是个税的主场!个税汇缴已经开始了,专项扣除标准提高,又可以少交个税!
01
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
7张表梳理更清晰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标准调整后,3娃家庭最高可节约个人所得税1.89万元。
根据政策,梳理了7张表格,分别对应七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02
重大利好!
年终奖个税政策延至2027年底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个税政策
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文明确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
二、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有关政策
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情形除外。
03
年终奖“单独计税”和“并入综合所得”
到底怎么选?
废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上表格,收藏起来直接“套公式”就行!
附:年终奖计算方式与适用税率表
1、年终奖计算方式
2、单独申报适用税率表
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对照月度税率表确定:
3、并入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表
04
最全个税税率表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9类所得: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分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
注:按月申报纳税。
2.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注: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适用20%的比例。(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
3.综合所得税率表(个税汇算清缴时适用)
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一、二)
4.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表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5.经营所得税率表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该税率适用于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
7.全年一次性奖金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规定的,在2027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适用20%的比例。(按月或按次申报纳税)
工资税率计算器2023
个税的计算是每个会计都头疼的事情,尽管会计们都会有软件或excel表格来代替会计计算。但作为会计,我们总想严谨一些,我们做总要手动计算下,已核对个税是否计算正确。即使我们不想,毕竟还会有很多被扣税的员工,想要了解具体的算法。
个税采用每月预缴,次年汇算清缴的缴税方式。薪金(工资)所得每月的计税公式如下:
每月预扣个税=(每月实发税前收入-基础扣除5000-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认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每月实发税前收入的范围
每月实发收入只包括实际支付到员工手中的收入,如员工扣款,员工支付的社保、税前支付的公积金,以及本月累积的年终奖金。
每月实发收入应当扣除:实发收入中应当扣除免税收入,如差旅津贴、误餐费、财务人员代扣代缴个税奖励等。
每月实发收入应当增加项:发放到个人手中的福利,超过限额的商业保险这些职工福利需要合并入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
案例:刘某为甲公司员工,月基本工资1万,绩效工资5000。10月份,刘某绩效扣款500,因请假扣款2000元,个人承担社保部分1500,公积金1000,因刘某属于管理层,本月可累积年终奖金1000元。
则刘某的实发税前收入=15000-500-2000-1500-1000=10000元
2、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个税应纳税所得额为实发税前收入扣除基础扣除数,再扣除专项扣除附加后的余额为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个税应纳税所得税=实发税前收入-5000-专项附加扣除
接上案例:刘某有一个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每月2000元专项,其与丈夫各分摊1000元专项扣除。其有父母需要赡养,与其弟弟平摊3000元/月专项扣除。其他专项扣除刘某未提交。则刘某10月份个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0-5000-1000-1500=2500元
3、每月预扣个税的计算
薪资所得个税,使用累进税率。每月预扣个税额,根据不同的级数,对应预扣率,扣除速算扣除数,最后即为当月应当预扣个税数额。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应扣个税额=个税应纳税所得税×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预扣率级数的确认。预扣级数根据年收入来确认,一般情况下为“月个税应纳税所得税”×12,如果是全年首次就业,则为“月个税应纳税所得税”×本年可工作月份。(如大学生第一次就业,或长期失业,全年第一次就业月份为9月份,则可工作月份只有 9、10、11、12四个月份)
接上案例:刘某全年个税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2500×12),低于36000属于个税第一层级,适用个税税率3%。
刘某10月份个税预扣额=2500×3%-0=75元。
图文编辑:沐林财讯
关注 沐林财讯 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财经税务法规政策、资讯、涉税答疑、案例解析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工资税率计算公式,工资税率计算公式2024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