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网络诈骗人员如何判刑,我国刑法对网络诈骗如何定罪?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常安博

  网络诈骗无处不在手段高明,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没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便不是网络诈骗。骗取数额较大的诈骗人员是如何判刑。下面章法法律小编为您带来网络诈骗罪的相关内容。

  一、我国对网络诈骗人员如何判刑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①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②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2、【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网络诈骗是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公安机关破案难,很多案件公安机关不立案,因为立了案根本破不了案,即使把人抓了,网络诈骗案件牵扯到大量的高科技知识,并且电子证据都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呈现的,容易篡改和灭失,并且非专业人士根本看不懂这些电子证据,很多案件人抓了,到了法院却定不了罪。利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与传统犯罪不同,不会在犯罪空间或者说在犯罪场所留下可以证明其行为和人身同一的痕迹或者物品。在这样情况下,即使有线索指向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如何确定某一个已经受理的具体诈骗犯罪事实就是该犯罪嫌疑人所为、如何确定实施网上诈骗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行为就是该犯罪嫌疑人所为,在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工作中也存在难点。

  二、以情节标准

  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①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

  ②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2.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4.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三、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本罪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以上是对网络诈骗人员的定刑,同样也对网络诈骗犯罪人员进行了规定。一般情况下,对网络诈骗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要是行为人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话,那么最高就能够判无期徒刑。希望各位在生活工作中遵纪守法,不要触犯法律。如有遇到诈骗问题第一时间找章法团队律师进行维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目前国家对网络诈骗的处理方式如何?

对于网络诈骗的定刑

对网络诈骗国家出台什么法律

国家对于网络诈骗

我国刑法对网络诈骗如何定罪?

网络诈骗国家政策

国家对网络诈骗案重视吗

我国对网络诈骗的措施

对于网络诈骗的定刑

中国法律网络诈骗有什么惩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